美丽太滆
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所在,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意象。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区划不尽相同。唐朝时江南并不以长江为界,而是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统称为江南,如扬州虽然在江北,但还称作江南。明清以后人们习惯把长江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区称作江南。
江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美丽、富饶的水乡景色。
水是生命之源,江南正是因为有发达水系才孕育出如此丰富的物产,才有如此美丽的水乡景色。在农耕文明,也因为水才把国家南北方的政治、经济连接起来。江南的丝绸、大米通过运河北上,北方的君主则通过运河坐船来江南巡视,以巩固中央集权。
水,飘在江南的上空就成了烟雨,让人感受的是朦胧,是清新;水,流在江南的大地上形成了河流,河流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巨网,网住了水乡的四季景色。太湖就是江南贮蓄的水,用以书写繁荣、富庶的锦绣文章。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两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的水面,烟波浩渺,四十八个岛屿,七十二座山峰,影影绰绰,宛如一幅朦胧的水墨画。山临水则秀;水绕山则活。
“身披彩绸吃白米,鱼虾成群螃蟹肥。”江南有湿润的气候、稠密的水网、肥沃的土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桑蚕基地,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太湖流域以不到全国0.5%的国土创造了占全国20%的国民生产总值。江南城镇化率已达65%,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
太湖沿岸旅游资源很丰富。观人文胜景,这里有苏州园林、永慧寺、罗汉寺、邓尉山、禹王庙、白马庙等景点;看自然风光,这里有太湖十八弯、鼋头渚、马山旅游风景区、太湖仙岛等好去处;喜爱娱乐游艺的客人,可以到常州太湖湾旅游度假区、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竺山湖小镇等地。
美丽的太滆村就坐落在太湖西北岸的竺山湖畔,东邻无锡马山旅游风景区,西接宜兴生态农业观光园。这个村是目前江苏省少数几个成建制的捕捞村,每户渔民都有捕捞证。他们常年在太湖和上游的滆湖捕鱼。在船上他们是“太滆渔业队”,上岸后的居住地就是“太滆村”。
新中国成立前,太滆村渔民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船上,有“船化子”之称,日子过得很艰辛。正如太湖渔歌所唱:“小小舢舨湖上晃,朝朝夜宿芦苇荡。起更撒下鱼虾网,舱里呒不充饥粮。”渔民风餐露宿,整日劳作,往往不能解决基本温饱。如果碰上湖匪渔霸,不仅鱼被抢,船被扣,连渔民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有太湖渔歌为证:“湖上渔霸像豺狼,渔民贫困苦难挡。勿交铜钱命来偿,算盘一响网上梁。”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清剿了湖匪渔霸,这里的渔民再不用担惊受怕了。渔民生产资料所有制则从渔业社到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但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绝对平均的分配方式,极大地挫伤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渔民的生活在二十多年里几乎没有什么变化,随处可见这样的场景:“ 夫妻捕捞苦凄凄,船像浮萍漂东西。日背鲜鱼沿街卖,夜里还得捉蟛蜞。”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给渔民合理分配了渔具,科学划分了捕捞区域,充分调动了渔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到十年时间,渔民们就赚足了钱。他们把岸上低矮的房屋翻建成一幢幢精致的临湖楼房。到了晚上,渔民呼吸着湖上带有鱼腥味儿的风,听窗外传来一阵阵的湖浪,含笑着进入梦乡。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渔民过度捕捞,加上富营养化程度加重,太湖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当地渔业产量和鱼类的生物学品质不断下降,到太湖蓝藻大爆发的那一年,渔民的平均收入比原先降低了一大半。许多家庭就连供孩子上学,经济上都觉得吃力。
穷则思变。太滆村渔民在党总支书记单小兵的带领下首先向污染宣战。他们集资600多万元,在湖边建设了一套400吨/日规模的污水处理站,村上排放到太湖里的尾水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在太湖的入湖河口,又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一个2 000亩芦苇湿地,有效地消解了上游带来的氮磷营养物,降低了太湖的污染负荷。在单小兵书记的主持下,村委还科学制订渔网编织规范,要求网眼足够大到不影响渔业生态系统的稳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单小兵为书记的村委一班人引导渔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捕捞量。物以稀为贵,渔民可以通过控制捕捞量,提高渔产品的销售价格,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污染削减了,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渔业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引得沪宁一带的客商纷至沓来。如今在太湖上,渔民成了商品流通的主宰。每位鱼贩子要想收购到更多更名贵的鱼,每天还必须带上美味佳肴,送给湖上捕捞的渔民作为午餐。买得鱼品不仅取决于收购价,还要看收购者的态度。谁对渔民态度好、服务周到,谁的收益就高。
现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太湖每年有九个月的禁捕期。太滆村适时拓展了传统的产业链,在原来捕捞、养殖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旅游业。在禁捕期内,渔民用养殖的鱼类招待四方来客。他们不仅是养鱼能手,更是烹饪高手,由渔民亲手制作的湖鲜味道更加纯正。村上还与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太湖十八弯、灵山大佛、环球嬉戏谷、中华孝道园、竺山湖小镇等,实行互利合作,即凡在太滆村里饭店用餐的游客,可以享受这些景点的一半门票价格。
在征得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同意后,太滆村单小兵书记带人在附近竺山上开垦荒地,种植茶叶、水蜜桃、杨梅、鸭梨、葡萄、蜜桔等经济作物,总投资近2 000万元。每年三月下旬这里举办“桃花观赏节”,五月中旬有“水蜜桃下果节”,六月上旬是“杨梅采摘节”,八月下旬有“葡萄上市节”,九月上旬是“渔业开湖节”,十月还有“蜜桔品尝节”呢。季季有水果,天天有鱼虾,名不虚传!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劳动使人在自然界脱颖而出。人类在劳动过程中逐步形成睿智的思想、广博的智慧、浪漫的情感、高尚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勤劳智慧的江南人民,无论是历史名人还是现在的普通百姓,他们通过劳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他们吃苦耐劳、与时俱进,在江南大地上书写一篇又一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劳动不仅创造美,而且劳动本身就显示美。太滆村的渔民拂晓起航、日间撒网、渔歌唱晚的场景,分明就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让人感受到舒畅的运律节奏,体验到收获的喜悦和劳动的快乐。我们要向他们学习,通过平凡的劳动,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