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卢侍御虚舟:即卢虚舟,“侍御”指卢虚舟的官职殿中侍御史。

谢公: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琴心三叠:道教丹术修炼的一种境界。

卢敖:方士,曾为秦始皇寻求仙药,后来逃遁山中,山因之得名为卢山,即庐山。《淮南子》载卢敖游于北海,遇一异士,卢敖以为同道,愿与之游,然而此人自谓已与汗漫相期九垓之外,言毕飞入云中,卢敖才知此人修为在自己之上。

这是一首“庐山谣”。诗中李白说自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他喜爱为庐山创作诗篇,实是由于庐山的美景太容易勾动他的兴致。虽然如此,诗的开篇却不写庐山,而是诗人的自述。通常说到李白的形象,往往要提开头六句诗,好像这几句就是李白的自叙传。明明是一个写景的题目,他却先作起自叙传,将山暂且按在一边,但后面写到庐山美景,语言又极为壮丽,与开头自叙相比毫不逊色。大概唯有李白才能这样写,也唯有如此的名山,才能与如此的李白相配了。

而在此之后,李白突然写到“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笔调突然冷静下来,感慨如谢灵运那样喜爱登临名山的前人,如今也都没了踪迹。别人的诗一旦写到古人的消逝,情绪便会转向哀伤,因为死亡是人不可避免的命运。这首诗却并未如此,接下来反而更加高昂地宣称自己是一位即将飞升的仙人,早已找到了突破死亡的办法,这些尘世烦恼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诗人又没有到此为止,进而说“愿接卢敖游太清”。“卢敖”这里又暗指此诗寄赠的对象卢虚舟。传说中卢敖遇到的仙人拒绝了他同游的要求,独自飞升而去。但到了诗人这里,不仅要自己战胜死亡,还要将这种办法惠及旁人,做以前的仙人做不到的事。后世学李白者,往往带有攻击性,缺少李白的博爱,空见一个人乱舞叫嚣,境界与李白自有高下之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