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应该一视同仁

教育应该一视同仁

今年是新东方成立25周年,但在新东方成立前,我已经干了3年了。所以改革开放40年,有3/4的时间我是在培训领域工作,另外1/4的时间是在北大当学生和老师,所以改革开放40年,我跟教育就没有分手过,只不过是不同角色的感受不同。

在北大当老师有种高高在上的骄傲感,也积累了跟中国智商很高、当然情商不一定很高的一批学生学者打交道的经验。到今天为止,新东方跟北大还有一点渊源,因为新东方有不少北大毕业的人。

做了培训机构后,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在北大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了,因为这是一个完全需要自力更生,刚开始还被人看不起,到今天也不见得被人看得起的行业。但就像中国的民营企业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为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提供就业到经济贡献、产品贡献、社会繁荣度贡献、GDP的贡献都非常强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地位依然不如国有企业。现在网上讨论最多的就是国进民退的问题。国有企业就否认说我们没有国进民退,但国有企业手里的资本、资源、权利确实非常多,可以进入民营企业经营的领域,或者把民营企业看上的给买下。中国今天的民营企业数量是在减少的,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未来中国要真正发展,就像习近平主席不久前说的一样,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但是这个支持发展肯定不能是一个口号,还要有行动。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毫无疑问民营教育现在已经占到了中国教育差不多1/3的分量。我们先不说培训机构,先说大学,三本大学几乎80%都是民办大学。这些民办大学每年招生差不多200多万人,占了中国大学招生量的差不多是1/4,张部长在这儿,应该可以证实这个数据差不多。全国的民营中小学中,学生人数其实也占到了差不多所有中小学加起来的大概1/6。民营幼儿园已经占到了幼儿园总量的70%了,培训机构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民营的。这么多的民间教育加起来,已经构成了中国教育力量不可或缺的、起到重大作用的地位。但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搞民办教育的人,没有感觉到是真正有地位的。包括在大学,我曾经当过民办大学的理事长和校长,当过一段时间,后来就退出来了,为什么退出来?因为跟国家的大学竞争,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比如说老师待遇,公立大学的老师待遇,评上教授就是教授,国家是认的。民办大学的老师,即使叫教授,那也不算教授,那是你们自己评的,跟国家序列没关系。再比如说,不管大学还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的老师,国家的规定是中国的老师是准公务员待遇。公立学校的老师退休后,他们拿到的退休工资和他们在岗位的工资差距并不那么大。但是民营机构的老师,和准公务员没有任何关系,只要退休了,退休金和他在校拿到的工资相比,要低很多。所以,不管你民营机构给老师的待遇多好,他们都不太愿意来,因为他们想得到的不仅仅是现在的高工资,还有退休后的保障。

我们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就更惨了。现在教育部要求我们每个老师都要考教师资格证。原则上,如果考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师资格证,就应该是共和国的老师,不管是在培训机构工作还是在公立学校工作,应该一视同仁。因此待遇原则上也应该提升为准公务员待遇。这样的话才能叫作平等对待,一碗水端平,才是对老师真正地表示珍重。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也是老师,他们影响学生的程度一点都不比公立学校的老师差,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影响得更好。学生们更加愿意跟培训机构的老师打交道,为什么?一是上课生动灵活,第二是老师对学生平等相待,而且学生没有压力愿意和老师交流说实话。公立学校说把学生和家长当作上帝,那是口号,民营机构把学生和家长当作上帝,那是实实在在的上帝。所以问题提出来了,每个民营机构的老师都要拿教师资格证,但是相应的待遇却没有。

特别希望未来教育部门,真正能把所有老师一视同仁。既然你提出了跟公立学校一样的要求,我们也愿意有这样的要求,那背后的福利待遇也应该被考虑到。你不能一方面要求所有老师都必须达到国家所有的老师标准,一方面说民办学校的老师跟公立学校的老师是两回事,这个东西就是中国的问题,总是有区别对待的情况。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从最初20世纪80年代就有价格双轨制,岗位的双轨制。现在中国依然还有双轨制存在。就是同样的一个工种,同样的一批人,在民营机构工作和在公共机构工作待遇就是不一样的,这就叫双轨制。中国的价格双轨制取消了,迎来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繁荣大发展。中国的人才要每个人真正心甘情愿发挥自己最大的才能的话,人才的双轨制和区别对待也一定要取消。

我们绝不贬低公立学校任何老师或者公共机构的任何人员,他们也在为中国的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我们只是希望不要再区分对待,让所有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上是一样的。

创业成功四要素:热爱、专业、耐心、舍得

在讲创新之前,有几个关键词要跟大家说一下,这几个关键词,第一我把它叫作热爱。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热爱。当然你为了挣钱,那也无可厚非。但在教育领域,我尤其觉得热爱这件事特别重要。我自己也思考过,为什么后来我坚守在教育领域,没有进入其他领域,比如说进入房地产领域,或者在我身边出现的其他机会。为什么不进入呢?就是我觉得虽然能挣钱,但是不符合我的心愿。我看到房子跟看到学生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感觉。我看到学生是兴奋,看到房子是冷淡,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面对教育我会自然而然产生兴奋感,产生热情。

前两天我听到一句话:进入一个领域,如果你没有热爱没有痴迷就想把这个领域做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总有一批人是对这个领域无比痴迷、无比热爱,愿意用生命去投入的一帮疯子在那儿做。如果你只是抱着想赚点钱、沾点水的方式,你要跟一帮疯子去比拼,那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你要想在教育领域干好,你就得把自己变成教育领域的疯子。这个疯子就是,除了教育领域,别的什么地方你都不想去,这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非常庆幸到今天为止,我对教育领域还是充满了热爱。看到教育领域,因为高科技兴起,高科技和教育结合,带来了教育领域无穷无尽的潜力,我内心也感到十分兴奋。

第二,有了热爱还不行,就像你爱一个人,你光爱她是不行的,你要知道怎么去爱。我们多少男生在大学的时候都追过女生,就是追不上,为什么?因为你只是爱这个女生,但是你并不知道怎么去爱,也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如果要一个人看得起你,爱上你,你身上必须有某种特殊之处。我喜欢一句话是说,草原太辽阔,与其作为一匹公马拼命在草原上追母马,还不一定能追上,不如把自己变成一片丰美的草地,让所有的母马都到你的草地上来吃草。这句话其实也饱含了领导学的原则,作为一个领导人,你一天到晚去追赶人才,人才并不一定到你这儿来。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充满宏大气势的领导人,能够带领大家做大事业,人才自然就聚集到你这来了。

在教育领域,就这么一个概念。你光喜欢教育领域是不行的,你要有专业能力。教育领域有切入点,你不可能对所有的教育领域都热爱,你必须得切入你的某个热爱点。比如说你对教育跟科技结合感兴趣,这涉及了教育跟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及教育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在人工智能中你还涉及教育跟语音识别技术的结合,以及跟人脸表情识别技术的结合等,你是跟音视频技术的结合,还是跟数据系统的结合?你从开始做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切入点。

你要做教育,你是做0到3岁的教育,还是3到6岁的教育。如果是做3到6岁的教育,你是做幼儿园教育,还是搞幼儿园之外的内容产品的研发,还是做到6岁儿童的家长教育?这其实都有切入点。你只能从一个点进去,你才能变成专业,如果这个点切入以后扩大了,那是因为你的能力增加了,不断扩大的结果。

我在北大当了6年半老师,我最熟悉的人群是谁?大学生。我对大学生的一举一动,他们的想法都很了解,所以我出来做,我只针对大学生。新东方前6年没有一个中学生,没有一个小学生。全是大学生。为什么?因为我对大学生这个群体太了解。新东方的国外考试针对大学生,国内考试针对大学生,当时王强老师做的美国口语也是针对大学生。新东方的出国咨询针对大学生,新东方的人生咨询也是针对大学生。

但今天的新东方,4到18岁的人群,已经占到了新东方3/4的分量。那是为什么?因为新东方做大了,你可以吸引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进来,在各个领域进行八爪鱼似的延伸和开发,你的主体强大了,就可以长出更多的树枝来。但不要一上来就什么都想做。

我常发现有些机构做得其实不算大,一看他的业务范围,所有年龄段全跨,所有项目全跨,那就很麻烦。如果你做的是平台那可以,因为你的平台是被别的专业人士来用,你平台全覆盖,你的专业是平台,不是教育,是另外一个概念。努力专注专业,把业务做到领域中最牛的水平,这个特别重要。

第三要有耐心。现在很多人做教育,上来就想要资本融资。我每天至少收10份以上各个教育创业者给我发来的商业计划书。但大部分都不靠谱,或者说还处于幻想阶段。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行业,只有靠耐心才能做成的话,那就是教育行业。大家会说,现在资本横行的时代,如果不跟资本结合,我们的机会是不是就被人抢走了?这种想法说明了什么?说明你其实不是在做教育,是在做资本,或者说你希望通过资本来迅速推动你的成功。其实资本跟教育的成功是没有太多关系的。大家稍微想一下,在已经上市的中国教育公司中,有几家已经倒闭了?有几家是这几年完全没有发展?按说他们都已经对接了资本市场了,不管是香港的、美国的还是A股的,但最后成功了吗?

以A股某一教育公司为例,通过各种忽悠,曾经市值达到了500亿元人民币,号称要把中国的教育领域,包括新东方在内都收到旗下。但今天这个公司的市值只有几十亿元人民币,而且还面临爆仓的危险。再往这些公司的内部看,要教育产品没有教育产品,要教育内涵没有教育内涵,要教育系统没有教育系统,就是在资本市场玩一票。那些玩精的人在500亿市值的时候,套了几十亿老百姓的钱走了,留下一个烂摊子,让中国老百姓埋单。你说这是做教育吗?现在还有一些机构,不管上市还是没上市的,靠各种忽悠拿到大量资本。但这些机构中有一部分机构,连基本的商业模式都没出来,到最后极有可能形成现金流断流。用后面的钱来补前面的钱,用老百姓预收款来压自己的营销花费,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可持续发展计划,到哪一天资金链断裂了,倒闭了,吃亏的又是老百姓。上海前不久就有一家做在线一对一的机构跑路了,留下一地垃圾。做教育是个良心活,你得时时想着,如果万一你倒闭了,给老百姓会带来什么损失?如果今天新东方倒闭了,新东方将要支付老百姓至少50亿元人民币的预收款。2003年非典时,新东方曾经出现过一次资金紧张,非典的大环境要求很多班都得停课,报了名的同学就来要求退款,但是学生交的钱,为了安排暑假的教学都已经花完了。学生来退款没钱,我好不容易向周围的朋友借了2000万元人民币,把来退款学生的钱全退掉了。从此我就意识到了,你不要以为培训领域好做,你越是先收钱,就越容易产生一个幻觉,以为预先收完的钱就是你自己的钱。但那是学生的钱,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你一旦倒闭了,是要把钱还回去的,还不回去是要负法律责任的。从非典后,我就要求新东方任何时候账上的钱,都必须超过学生们的预收款。新东方今天账面上的钱,比预收款多了一倍。为什么这么多资金放那儿不动?因为我搞不清新东方哪天倒闭。倒闭了我对自己良心的要求,是不能欠家长和孩子一分钱。媒体常报道培训机构卷钱跑路。其实根本就没有钱,也没有卷钱,就是跑路了,因为把预收款全花完了,发不出老师工资了,付不起房租了,不跑,没有办法了,只能关门跑路。但背后是几千个家长的损失。所以教育是要有耐心的,你要想清楚才能干,做的事情既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还要对得起时间的考验。

第四是要舍得。什么叫舍得?因为教育不是一个能够迅速获利的行业,教育能不能获利?当然能,但教育不是一个马上就能赚钱的行业。你舍得什么?你舍得自己的精力和时间。一旦进入教育领域,你的核心要素就不再是挣钱。尽管挣钱很重要,没有挣钱的能力,表明你一点商业头脑都没有。你一点商业头脑都没有,进入一个已经商业化的领域,就是自己找死!

有不少人既没有商业头脑,也不懂得教育,只是觉得教育领域是刚需,好干,看到别人挣钱眼红,自己也赶紧进入,但这是错的。你投入的时间精力要跟你的商业敏锐性相结合,并且还要舍得放弃其他很多领域的诱惑。今年我碰上好几个教育创业者都失败了。他们来找我问原因,我问除了创立这个公司以外,你原来创立了什么公司?我一看创了四个公司,每一个公司和另外一个公司的领域都是没有关系的,四个公司全失败了。我说你为什么要在四个领域干四个公司?他说因为那一刻那是风口,做这个领域最可能赚钱,所以一定要进去。他说马云不也是做阿里巴巴之前,干了四个公司吗?我说你这是鬼话!你干的四个公司,互相之间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你只是觉得教育领域一时风起云涌,那么多上市公司,那么多人成功,那么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你就来教育领域了,你懂教育吗?你有对教育的热爱吗?

马云从做第一个翻译社起,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核心从来没有变过。不管是一开始的翻译社,还是现在的阿里巴巴,他离开过中小企业吗?马云的心态从来没变过,因为浙江这个地方有无数中小企业,马云非常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小企业的升级不光对中国商业有好处,而且对世界繁荣都有好处,马云的理念从来没变过!他服务的对象也从来没变过。服务对象没变,服务的手段不断提高,这就是很牛的事情。

如果你开始的时候通过地面教室对学生进行教学,后来互联网来了通过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教学,人工智能来了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你服务的对象永远是学生,这是在同一领域的不断升级。你今天觉得卖菜好,去卖菜了,明天卖猪肉好,那就去卖猪肉了?

所谓的舍得,佛教中的舍得是什么?舍得其他一切诱惑,舍得其他一切享受,而专注于这件事情,你愿意把生命的所有焦点,你的能量都用于这个领域,用于你想服务的人群,并且从此终生无悔,这才叫作舍得!我们有多少人会这么想?你如果这么想,你就是我的同道,你没这么想,你就是我的敌人。

创业的关键:技术、资本、政策、竞争

我们再来看教育创业几个要考虑的关键。刚才已经提到过了,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中国古代,从唐朝写诗一直写到清朝,不管是七律还是五律,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不变或者说缓慢变化的时代。现在我们一年创造出的GDP,可能是中国古代100年创造的GDP,我们现在一天之内接收到的信息,可能是中国古人一生都接收不到的信息。今天科技所带来的社会进步,包括组织结构改造所带来的社会进步,是中国古代两千年都没有达到的。在这样一个多变的时代,我们必须适应在发展中求生存。

我们要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外界对你的影响,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包括你个人进步的影响。现代人如果只是坚守一个理念或信念不采取行动,是不管用的。你要把理念和信念外化到能够和这个世界对接,甚至能够在领域中引领世界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习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思考一下,我们在座多少人创造的商业模式,或者说培训模式,跟其他机构相比有典型的不同,有独到之处?大部分人都没有。所以乔布斯为苹果提出的口号是很厉害的:“think different”,就是要与别人不一样,要与众不同。

但与众不同,谈何容易。其实一开始模仿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有能力超越。就像腾讯,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别人做了什么他做什么,模仿能力非常强,效率非常高,超越水平也非常快。现在的腾讯,是一家很有创新的公司,“微信”就是腾讯创新的典型产品,它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强大工具,甚至变成了我们头脑延伸的一部分。模仿没关系,但模仿最重要的在于超越。

整体上,我们无法逃避社会结构、科学技术等大环境对于教育的影响。我刚才说新东方疲于奔命,就是因为没有超前意识导致的。新东方最初是大学生教育,现在变成了包括中小学教育在内的全方位全年龄段教育体系。模式的变革还没完成,移动互联网就来了,移动互联网跟新东方的教育结合还没完成,人工智能就来了,大数据就来了,云计算就来了。现在区块链技术对教育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大家也在拼命研究。由于技术变化太快,对教育的影响也非常大,甚至说具有颠覆式影响,我们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技术对于教育的影响,对于知识传播和模式改变,有着重大影响。比如原来我要听哈佛大学老师上课,一定要走到哈佛校园,每门课还得交2000美元。现在哈佛著名教授的课,在全世界都能找到,网易的公开课就有几十位哈佛老师的课程在上面,一分钱都不用,你就可以听到世界上最精彩的课程。

未来人工智能的介入,将会对教育带来更加深刻的影响。这意味着什么,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因此,基于技术和教育的结合,我们到底该去做什么?这件事情从哪里切入,才能把技术和教育的结合做到极致?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资本对教育的影响。我刚才已经说过,尽管教育的最终成功跟资本没有必然联系,但现实是,如果商业模式正确,把技术和教育结合得很对路,能够让教育投资领域的人,一眼看过去就觉得东西做出来一定会很牛,你就一定能拿到资本,资本也能够助力你快速发展。

新东方上个月刚成立了一个15亿元人民币的教育基金,找的就是教育领域有创意的项目。如果项目靠谱,拿到资本,你就有了先发优势,就算再来一个跟你一样靠谱的人,也是后发劣势。经济学家分成两帮人,一帮人说中国的经济有后发优势,当然后发优势很明显,因为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确实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另一方经济学家说,后发一定会有劣势,劣势只不过还没有体现出来。从今年开始,中国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们也看得出来,是有后发劣势成分的。在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以及资本对教育的影响上,后发劣势会非常明显。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做先发优势的事情。先发优势是什么?基本条件是你有颠覆和创新能力,这种颠覆和创新,不一定现在就能赚到钱,但能够在某个领域中产生巨大影响,并且构建成一个新的商业模式。

现在在教育领域投入一个亿、两个亿人民币都算小数的。投入一两亿美元变成了正常的。资本在追捧教育,这个时候你要抓住机会。抓住机会不是说你天天跟资本去打交道,而在于构建新型的商业模式,无论怎么挑战,你从头到尾都能够说得通,让人感觉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你才能跟资本进行结合,也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把你的竞争对手远远甩到后面去。

第三,政策对于教育的影响。从今年开始,大家看到政策对于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一系列政策下,实际是对培训机构的一次大整顿。整顿从一方面来说有好处,确实把一些烂机构给挡在门外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对我们也有不利的地方,让我们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好机构有时候也被列入整顿范围。甚至有些人利用这个机会来为难你。但不管怎么样,中国的现状就是,一个政策可以让你活得很好,另一个政策也可以让你死得很惨。面对政策,我们要做的是两件事情,第一是要跟政府部门反复沟通,这种反复沟通,包括了政策的合理性,执行的期限以及可执行的范围,通过反复沟通,让政府政策制定部门能够充分理解我们,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以及政策对于行业的影响。很多政策制定出来未必跟现实是符合的,那一定要让决策机构有更改的理由。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为新东方,也为培训领域的健康发展。这就是森林和树的关系。在一片森林中,一棵树容易活得更长久,活得更兴旺繁荣。你什么时候看见过沙漠中有树的?我们所有机构加起来就是一片生态,森林繁茂兴旺发展,你这棵树才有更好的生存余地。

我最烦的就是各培训机构之间,用低劣的手段互相恶心。也不知道脑子是怎么想的?很多人脑子里只有竞争对手,难道没有合作吗?我跟张邦鑫说,咱们作为两大行业标杆,绝对不能做互相恶心的事情。所以我们有一个原则,叫“在业务层面良性竞争,在战略层面和理念层面精诚合作。”

业务层面良性竞争,互相通过竞争增加活力,这是一件好事。但在战略层面和理念层面精诚合作,这样我们才能构成一股力量,来告诉国家,我们教育培训行业是能够实实在在为国家的教育发展做贡献的。好未来和新东方成立的“情系远山”公益基金,已经在中国的教育扶贫中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未来我们还要号召教育培训行业的人,来一起参与。这才是教育行业应该做的事情。

第四,竞争对于教育的影响。经济学家最喜欢反垄断,但商业领域是很难真正垄断的。只有一种垄断是真正的垄断,那就是国家垄断,某些行业只能国家资源进入,民间不能去碰。其他领域应该让民间力量充分竞争,在竞争中才能有创新。反垄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把某个领域最有引领作用的带头人给按住。微软被控告过垄断,差一点被瓦解掉。后来还好微软留下来了。但微软在很多方面,早就被Google、Facebook、苹果等大企业超越了。中国的培训领域总产值每年接近万亿元人民币,新东方年收入就200亿,也就占到了2%。竞争是有巨大好处的,没有竞争,新东方绝对不会每年投入接近10亿元人民币经费搞研发。尽管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研发出太好的产品来,但如果没有竞争,新东方一定是死水一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真理。所以竞争对教育领域的影响整体是好的,但大家千万不要陷入恶性竞争中去,千万不要因为竞争就降低了品位,降低了质量,降低了人格。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