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有一种生活魔力,叫每天早起一小时
早晨的世界那么静,这是只属于你自己一个人的静默时光。你甚至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这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好机会。
有一阵子,我们的作者群里开始倡导一种积极有爱的生活方式,叫每天早起一小时。发起人都是圈子里几个小有名气的作者。早起,是他们过去的若干年里一直在坚守的生活习惯。这些作者,有的是500强里的企业高管,有的是赚钱又顾家的暖男奶爸,有的是家有小娃还一直坚持写作的职场妈妈……此前我一直很好奇,在工作和生活都不耽误的情况下,他们还能保持大量的阅读和高水准的内容输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或者,这每日早起的一个小时,便是嫁接梦想与现实的最近距离。
交谈中得知,这早起的一小时里,他们有时用来埋头书写,让键盘跳跃如弹奏琴弦;有时用来阅读和笔记,边思考边积累写作素材;有时用来打理公众号后台,排版编辑、授权邮件以及读者往来。这一个小时,更像是他们为梦想辟出的自留地,正是这每天的日积月累里,梦想的小花也被浇灌得光彩熠熠。
在他们的倡议下,我也蠢蠢欲动,又有一丝犹疑:“真是这早起一小时的魔力吗?还是一天中任意为自己留白一小时都行?”他们说:“你先早起试试吧,担保你收获远在一小时之外。”
于是第二天,我给自己定了个闹钟。5点起床,万籁俱静。彼时,老公孩子还没有动静,领导同事也不会来找你,小鸟都还没有苏醒,第一缕斜阳也还没来得及照上屋顶。世界那么静,这是只属于你自己一个人的静默时光。你甚至听得到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这是一个与自己对话的好机会;整个世界都还在拨云见日,你也在迷雾中问候着世间的另一个自己。
我好像穿上了杨绛先生梦寐以求的“隐身衣”,在这一个小时里,邂逅了城市里的桃花源。我忽然明白,为什么现在城市里开始流行找一个周末住到寺庙里,打坐、听禅、放空、冥想,这种感觉,真是美好又微妙。
我因为自己开始早起,而关注和遇见了一群热衷早起的人。他们不都是如写作者般在为梦想而买单;也不像很多互联网大佬,仿佛与世界抢跑,天还没亮就给自己打了鸡血。
他们都是平凡的大多数,他们在同样的早起一小时里,做着不同有趣的事情。
我的一位老同事,是位标准职场白骨精。她每天早起一小时,只为化上最精致的妆容。她的颜永远一丝不苟,她的文件柜永远繁而不乱,她的手提包像惊喜款的百宝箱,她的工作则一如她的为人和妆容,总有备而来,有条不紊。
我的一位多年之交,从做翻译半路改行做业务。进入新行业后,她每天六点出门,在公司楼下的咖啡馆或麦当劳里,先拿小本子规划好今天要拜访哪些客户,跟进哪些事项,调度哪些环节,路线怎么走最方便,时间怎么安排最合理。一切都胸有成竹了,再从容地用早餐,之后擦上唇彩,闪亮出发。
我的一位新女友,本不是个早起党。前阵子她走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十分踌躇无措。夜不能寐的日子,索性早点起床出门。她看到黎明的微光,忽然揪出了自己心底的潜意识,大步流星地向前走。
我认识一位全职妈妈,坚持每天比孩子老公早起一小时。她变着花样尝试各种有趣又美味的拼盘早餐,然后收拾好心情、收拾好自己,以最美好的状态向家人问早安。
我还有一位大龄单身女朋友,每天早上起来,不但为自己做早餐,还顺带为自己备中餐。每当我们在办公室叫外卖的时候,她默默取出那个写满了营养学的小餐盒。她的每天一小时,只为多对自己好一点。
以前我因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一群人,他们每天天不亮就到城郊的高尔夫球场打上9个洞,在与清晨的对话中,感受着大自然的蓬勃与魅力,也接受着多变与挑战。他们都是人到中年,财富、圈层、状态都走向巅峰的一群人;他们在别人的一天还未开始的时候,就已为自己做好了精力、人脉、生活爱好的多层储备。
……
富兰克林曾说:“我未曾见过一个勤奋、谨慎、诚实的人抱怨命运不好。”
或者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解释,早睡早起顺应身体生物钟和皮质醇分泌(压力激素)规律,以利于消除慢性压力。或者因为,企业家在这里藏了杀手锏,生活家看到了彼岸花,梦想家找到了自留地;思想家看到了小洞天。
能够驯服早晨的人,必能驯服早起的人生!
[圈子]美好的朋友,能驱散你内心的阴霾
贾平凹说,朋友是磁石吸来的贴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出来。去结交那些你身边更美好、更有趣的朋友吧,他们的明媚,能让你远离内心的阴霾。
这些年每当我觉得低落、彷徨、痛苦、迷茫的时候,总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治愈办法,就是朝身边的美好朋友看一看。
她们是最普通的人,但却也是有能力在普通的日子里活出不普通生活的人。
朝她们看一看,在别人的生活方式里照见自己,在她们的美好里驱散内心阴霾。
她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类女友,不管你什么时候突袭她们家,总能收获满眼的舒展。她们的家中任何时候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那高台上的鲜花、茶几的小件、窗边的细节,处处都让你感觉到,这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情怀的女子。
她们有的是政府公务员,有的是女装店老板,有的是写字楼金领,她们不管白天工作多忙、晚上到家多晚,都绝不允许家中一片凌乱,都不会立即“葛优躺”,而是一定会先把家中收拾清爽了,才会洗尽铅华,许自己一小段宁静与安然。她们是事业上很拼、行为上很自律的女子,但也是无论奔跑得多快多远,始终不忘记所有的努力不过是为了好好生活的女子。
有一类女友,你常常看见她们在朋友圈里晒各种美食、喜物、日落、房檐。她们会花小半天的时间,看一杯茶在日落下的倩影、观一炷香在尘埃中的姿态、听一出戏在岁月下的变奏……然后,又悄悄转身离开。
她们喜欢把时间消磨在看不见的地方,甚至是旁人无法理解的地方,日升月沉、云淡风轻,她们看鱼、喝茶、散步、发呆……仿佛在虚度时光,但你却分明看到,那些被虚度的时光,在她们身后,慢慢长出一双薄薄的翅膀。
有一类女友,她们是朋友圈中的女强人和事业狂。她们总能对工作保持着十二分的热忱和亢奋,她们把加班当兴趣、把拜访当学习、把开会当思想洗礼、把困难当挑战未知和遇见惊喜……忽然有一天,她们从幕后奋斗到了前台,她们的名字频频与大咖同现。原来她们一个个都那么美,她们是明明可以拼颜值却非要靠实力,把事业和自己都经营到极致美好的女子。
有趣的是,她们的事业常常和女性主题有关,她们的选择更像是一种天然的召唤。她们是把每一寸时光投入到真正喜欢的事物里,感受着生命小宇宙的激情燃烧,享受着灵魂深处的丰盈和富饶的女子。
有一类女友,她们一生都不太按常理出牌。小时候是周边人眼里的“问题女生”,却在文字里拥抱着来自全世界的暖意;工作时在收获期潇洒离开,不畏从零开始,选择边玩边创业;当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她们又经营起一家爱好的小店,从选址到装潢再到考究的原料,全都不是最赚钱的做法,但却是用梦想勾勒出来的样子。
每一次别人无法理解的选择,她们用一句“我是一枚经历主义至上者”就可以优雅解释。她们追求生命的质感和厚度,她们探寻人生的可能和野性,她们说人生需要有几次“出轨”(偏离你以为正确的生活轨道),因为转变本身,就是人生最伟大的意义。
有一类女友,她们日复一日进行着家中最枯燥的工作,洗衣、做饭、买菜、哄娃,她们没薪水、没休息、没升值空间,但却能在这样的日子里气定神闲、陶醉其间。
她们吃水果会切成好看的拼盘,她们孩子的零食盒里永远是妈妈牌小饼干,她们先生从柜子里拿出的是飘着淡香的熨帖西装,她们的家中布置得像童话王国,偶尔我也会收到她们的微信:“亲,快去买今天菜场的豆腐,质感真是香嫩爽滑。”我佩服她们一块豆腐也能吃出一个天堂。她们自有一种能力,她们的浪漫不在远方,早就把眼前的平淡变成了诗与田野。
……
正如同我们都是主动选择了一种生活,我们其实也是主动选择着我们的朋友。
我喜欢近距离地和她们在一起,也喜欢远距离地默默欣赏着。
她们一人一世界。但都是人格独立、灵魂自由、周边弥漫着恰到好处的荷尔蒙的女性。
她们都自带一种能量场,进入这个气场里,美好很容易被感染,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向往美好。
一直以来,我努力探寻着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一种生活方式,是属于真正幸福和快乐的活法?为此,我翻过很多书、阅过很多人、听过很多故事、研究过很多个例……
后来我发现,大多数人今天的压抑和隐忍,是为了未来过得还不错。可你以为过得已经还不错的,又认为这种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一个已然达到物质富足的女人可能因为缺失精神追求而郁郁寡欢,而一个看上去完美的女性,也可能因为在追求完美的路上积累了太多负面情绪,而没来由的身心疲倦、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努力追求幸福,但却没有哪一种人生拥有绝对的快乐与幸福。幸福与痛苦永远相依相伴,它们就好像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
但是,一个具有正能量气场的人,却更容易获得相对更圆满的人生。因为所谓气场,不过是那个能与外界进行沟通与交换的能量场。正是她们的美好气场,在为她们带来人生的马太效应,因为本身美好,所以更多美好接踵而来——这种美好很容易形成一种传递和影响。
所以,多去和美好的人在一起吧。
正如同村上春树所说:“你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你撑伞的人,帮你挡住外来之物的人,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
[聚会]再熟的朋友,也请保留30%的神秘
圈子维系之妙,在于恰到好处,相处不累。最好的聚会是吃到十分满意,聊到意犹未尽。
这几年,对于各种聚会的感觉,内心真是又爱又怕。
所有怕的原因,均可归结为一点:聚会时间超长。
冗长的聚会背后,往往会发爆发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意味着必须要找很多话题。挖空心思不断抖包袱,找契合与兴奋点,才能始终好玩不冷场。
其次,可能会吃掉很多东西。为了避免一直傻坐着、无话可说的尴尬,席间常常有意无意地活跃筷子。
再次,破坏彼此间的美好感。本来人与人之间,妙就妙在亲密有间、保持适度的距离感。而一场僵持到最后、百无聊赖的聚会,最破坏美感。
另外,影响私人生活和空间。下班后的时光弥足珍贵,却要被一场加长版的聚会生吞活剥,这滋味,你懂的。
一个多月前,我刚推掉了一场大学毕业十周年的同学会。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我清高孤冷、不近人情。而事实上,我只是仔细揣摩了一下:如果要赴约,我必须在仅有的三天小长假里,拿出三分之二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住进某个避世远郊的乡村豪宅。
可是,我还想把孩子从外婆家接回,让爸妈也放个舒坦的假;我也想趁机培养下亲子感情,同时陪伴先生;我还有自己的私心,想要看看书、写写字……我若赴约去了,他们怎么办?
再说,我也难以想象,那48小时里,我们拍腻了照片、谈完了话题、叙完了旧情谊、满足了新鲜感,该干什么呢?多半是开始喝酒、发呆、打麻将吧。如此,真能尽兴归来吗?
恰好那阵子,我在读杨绛的书。看到她每年过生日前,都会躲进医院,只为回避探访者,求一份岁月清静。她和钱钟书先生都是不喜欢交际、应酬之人,情愿把时间花在内心认定且更为平静的读书、写字上……
真是心有戚戚焉。
如果那次聚会只安排两小时,我定欣然赴约;可是整整两天,真的只能对不起。
其实,我们不是不需要聚会、不需要社交、不需要圈子。但圈子维系之妙,在于恰到好处、你情我愿、相处不累。
想说说我的一个小闺蜜圈,也差不多维系有十年了。刚大学毕业那会,我们因考入同一家单位,彼此投缘,再加上同一个起跑线、又分跑不同的采访线,而格外惺惺相惜,建立了亲密牢固的友情。
后来,我们中有的跳槽了,有的高升了,有的转行了……大家慢慢分散在了城市的不同据点。但为了保持这难得的友谊,我们立下规矩,每两周必须见一次面。
可为了见面而见面的聚会,没过多久就变了味。我们嚼干了同一家单位里的人事八卦,说完了在新公司里的际遇发现,最后就只剩下:这个看看表,心里想着孩子是否睡了;那个不断地摆弄手机和语音微信,似乎是男友已开着车在楼下接她。
虽然彼此在聚会的后半段里,都明显有些心不在焉、疲惫憔悴,但就是没人提出:散了吧,今天就这样吧。
好像谁先说散场,就是表达厌倦、没有诚意、不够朋友一样。
幸运的是,后来经过不断的磨合和调整,现在闺蜜们的聚会,已进入了一种收放自如的状态。
不会特别约定见面的频次,而是选大家都有空闲、有状态的机会。偶尔有一两人缺席,也大方理解,不必苛求,更不必因此取消了局,给对方压力(真正的聚会,不是靠强硬施压,是因过程本身美好,而让人心之向往)。
每次聚会,吃为第一要义。我们遍寻达人推荐的街边美食,或是凭心情择一家有情调的小餐吧。在味蕾得到充分满足的基础上,情绪也自然更容易调动。
我们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聊娱乐,既是惬意放松,也是怀念叙旧。每个人面对的彼此,更是一部天然的、画面感极强的励志史,我们总能从对方身上找到激励和向上的力量。
最好的聚会是吃到十分满意,聊到意犹未尽。
现在大家似已达成一种共识,9点之前必定散场。
之后,闺蜜们到了家,通常还可以进行属于自己的夜晚下半场。
热爱运动的做一小时瑜伽,喜欢阅读的翻翻书,有孩子的给他(或她)讲晚安故事,或者只是追追剧、发发呆、放放松。总归可以不耽误睡眠,以愉悦、美好、积极、充足的状态,迎接第二日的工作。
知乎上有一条被很多人广泛认同的简洁人生建议——永远留住30%的神秘。包括对朋友,对爱人,对伙伴,对同事。
每次聚会,最好的状态是聊到意犹未尽,让彼此都还有遐想、生活仍留有余地,都能惦念着下一次,为彼此保留这30%的神秘。
不仅仅是朋友间的聚会,这两年公务上的饭局和酒会,其实也正在悄悄地往精简化转变。
我之前跟过一个领导,是位特别精通业务的副总裁。
据他说,以前那几年,基本是两天一场大应酬、天天都有小应酬,一场酒局喝到后半夜两三点,简直家常便饭。
后来之所以会有时间跨度上的转变,当然最主要是取决于被宴请一方的态度,源于他们在生活方式或者思想观念上的改变。
在饭桌上聊天,会发现越来越多的精英、高官、媒体人、银行家,都拥有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夜跑、晨读,也更热衷陪伴家人。
相对而言,很多人不会像以往那样,大肆灌酒、不醉不归,而是推崇喝好为止、点到为止。
宴请一方,如果看出对方并不愿沉迷饭局,自然有事说事、说完散场,不破坏美感,不虚耗时间。
这种现象的改变,或者也是商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表现。
毕竟,像以往那样为了一场酒局,而缓冲十天来调养身体;为了一场饭局,再减肥十天来塑回身材;或者满身酒气,遭家人厌烦,自己也有苦难言。
这又是何必呢?
聚会的最高境界是吃到十分满意,聊到意犹未尽。别一餐饭后,让吃成了彼此的负累。
美与现实生活有一个距离,请为彼此保留30%的神秘。
[房子]真正幸福的家,无关面积大小
她买下这套超过他们经济能力的大房子,原本是想着逼自己一把,从此便可晋入一个光鲜亮丽的新阶层。没想到,却进入了一个被物欲牵着鼻子走、强迫你不停奔跑的新阶层。
结婚第八年,芸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房子,人生第一套写有自己名字的大房子。
傍晚,她站在不远处的街口朝那块鳞次栉比的楼区望去,有处灯火阑珊的地方,于她有着莫名的温暖。那是家。
在这个城市里,她苦读四年、奋斗十年,终于有了一处让她心安的地方。她不再是这个城市里的漂泊族,也不用再跟公婆挤四十平的老棚区。
在这个南方的省会城市里,她拥有一处地段不算偏、档次不算低的敞亮四居室。这样想着,她的腰板似乎又挺得直了一些。至少看上去,她已比一般的同学同事要过得更为光鲜。
虽然买房超了预算、背了外债,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城市里,谁买房不负债呢?
住进了一生夙愿的大房子,她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幸福。
搬进去没几天,某日吃完晚餐,芸望着空落落的餐桌陷入了遐想:这样一张当时花了几千元购置的田园风白色实木餐桌,上面应该铺着印有大花朵的浪漫桌布,摆上烛台、红酒,才够相称。
可是眼前,华丽的餐桌上,竟只稀稀冷冷地放了几个从老房子搬过来,一看就是拼凑而成、质地拙劣的破碗烂碟。
不行,实在太寒酸了,芸心想:“我们拼命工作、拼命加班、拼命赚钱,不就是为了一家人在华灯初上的傍晚,坐在桌上吃一席温馨且有品质的晚餐吗?”
不行,这钱绝对不能省!况且万一家里来了客人,吃顿饭也露怯和遭人话柄啊!于是芸打开手机、登录购物网站,开始仔细翻找起来。
一番搜索、看评论、查论坛、读推荐,芸一晚上斩获了一套品味与颜值皆备的欧式陶瓷碗碟套装,顺手又收了几个适合做拼盘早餐的手柄锅和沙拉碗。
芸已没有更多存款,于是她一狠心一闭眼,又刷了那张快要爆掉的信用卡。
其实这一晚,芸还淘到了喜欢的高脚杯、烛台、熏香、干花以及桌布。只是,欲念终究不敌现实,她只是把这些东西默默地添加到了购物车。
但一想到未来几个月,要将它们一一实现,再一点点布置上桌,仿佛生活也充满了干劲和向往。
网购完成,时间也已不早,芸准备洗澡睡觉。但她突然想到,浴室里装的这个巨大莲花喷头实在太费水。
如今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分用,于是她用大桶接了热水,随意擦了个澡,然后用剩水洗了随手换下的衣物,再将浑浊的水搁置一角,预备冲厕所。
芸对自己这样省吃俭用又持家有道的方式很满意。她默默盘算着,这样大概又可以省下几元水钱。却早已忘了,当时她咬牙买下这大莲花喷头时,是多么向往电视剧里潇洒、痛彻的洗尽铅华。也浑然不觉得厕所旁那桶浑黑的脏水,和格调清新的白瓷卫生间是有多么不搭。
走进宽大的卧房,芸躺在了那张一米八的大床上,想着以前一家三口小心翼翼地挤在一起时,她甚至一整晚连翻个身都不敢,清晨起来,常常身体僵直,腰酸背痛。
此刻,芸环顾卧室,心里有一丝舒坦。但她更多想着的,是要慢慢为这里添上温暖的台灯、烂漫的壁画,还要给自己添个中式的雕花梳妆台,这是她在乡下还是个懵懂少女时就怀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