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修炼篇 变美这件小事情

天资不够美,时光让你美

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上天并没有给她一个与生俱来的好容貌、好家世,但岁月却让她呈现了另一种美好的可能。

常常听到这样一种声音:

为什么有些女人天生美丽、家境又好,她们一生仿佛都用不着多么努力就可以过得美好顺遂,而另外的大多数拼尽一生,却也只能望其项背?

持这种腔调的人,大多只看到了一个表面,却忽略了一种事实。

诚然,少女时的美貌大多赖于天生。那些五官姣好、身材修长的女孩,就好像拥有着天然优势,凭借基因就可以站上人生的第一梯队,享受资源优先和各种竞争优势。

可是,青春一晃,失去天资庇佑的女子们很快又回到同一起跑线,开始了有关美丽的另一场赛跑。

与那场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有些相似。

这一轮竞赛中,某些“兔子们”可能还没摆正心态,没意识到这是一轮新的比赛;某些“乌龟们”可能早已破罐子破摔,放弃或不屑于这一场比赛。

当然,也有“聪明的兔子”很懂得保持上一场的先机,且丝毫不懈怠;还有“智慧的乌龟”懂得凭借强大的内力,而实现人生的逆袭。

说到底,这一轮女人们的成绩,直接取决于她们各自的悟性和努力。

没有女人生而完美。即便生得比较美,好条件也有可能异化为负能量。

美好永远青睐那些懂得不断修炼和精进自己的女子。

时光在她们脸上,分明雕琢出了美人的模样。

先说一个我心中励志女神的故事。

当我还是一枚浅资小写手时,曾特别崇拜一位自媒体大咖。

她不仅文章写得漂亮,下笔酣畅,且每次在她的文章边上,总会附上一张大大的个人彩照,十分养眼和惊艳。

再细瞧照片下方她光鲜的个人履历,媒体出身、出书若干、旅居海外……简直标准女神范儿。

出于崇拜和好奇,我仔细阅读了女神的很多文章,包括她此前的种种经历。

这一阅读还真有些震撼,原来这位大咖在写作出名之前,样貌平凡如你我,一副邻家小女孩的气质,甚至眼神里还带着不难察觉的羞怯与躲闪。

可是,变化也正发生在她个人与事业的逐步成长之后。

在一开始决定运营自媒体之时,出于个人包装和定位需要,她特意去拍了一张光鲜亮丽的女王片——那大概也是她一心想成为的样子。

可就在这样一种奇妙的惯性影响和长期的心里暗示下,她的气质竟然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在悄悄发生变化。

强大的梦想力和坚持不懈的行动力,以及长期看书、写作、知新等等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她整个人仿佛蒙了一种巨大的光环,原本普通的五官也好像被美化和滋养了一样,整个人也脱胎换骨,由那个青涩的女孩彻底蜕变为自信大方的女神。

向往美的脸庞和开阔丰富的经历相得益彰,从此在她身上发生了更多的马太效应……

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的人,特别美。

心里暗示和梦想作用的强大,是有科学依据的。

曾经看到过一个有关返老还童的实验,一位教授和学生精心搭建了一个时空胶囊,所有的场景布置都与20年前老人们经历过的一模一样。实验邀请了16位70—80岁的老人参加,请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当时的音乐、看当时的电影、读当时的杂志、讨论当时的社会新闻。他们被要求独立生活,尽可能生活自理,保持积极的心态。

一周时间过去,实验让老人们发生了惊人的改变,原来摇摇欲坠的身体,竟然在视力、听力、记忆力和行动力上都有普遍的提高。并且,在所有言行都必须遵循过去进行式的一组,相较言行在怀旧式的一组,要得分更高。

结果表明,在心理上相信自己年轻了20岁,于是身体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即使在人生最后的衰老阶段,身体都并非不可逆转的。

所以,任何时候千万别放弃。天生资质不够好,没关系,女人还有第二轮竞跑。

拥有强大的信念并不断焕发着内力,你的身体、容颜,乃至整个人生,都有可能朝着自己所暗示的方向去发展。

不仅信念,爱情在女人成长与变美的这条路上,也发挥着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

好婚姻可以滋养女人,而不幸的婚姻对女人则是一种消耗。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民国时期的两位才情女子——张爱玲与萧红,即使是那样才华横溢,不幸的婚姻竟让她们最后连一张可以书写的方桌和一角安宁都求不得,只能在偌大的世界里兜兜转转、寻寻觅觅……

而同为那个时期的另一位传奇女性林徽因,则被后世人称为最会嫁人的女子。她只浅尝和诗人看看风景、聊聊天的浪漫;却在婚姻问题上,选择了一个以业务见长的靠谱精英男陪伴终生。

好婚姻对女人很重要。可是,嫁了一个好男人,也绝非一劳永逸,就此坐等走向人生巅峰。

在婚姻中一味地依附男人,这样的女人并不可爱;在婚姻中指望以色侍人,这样的幸福也不能长久;在婚姻中过于计较爱与得失,这样的女人不仅失了自我,还有可能遭到厌恶。

再看看那些在婚姻中获得幸福、永葆吸引力、越活状态越佳的女人,其实并不仅仅在于她嫁了一个好男人本身,而是基于她嫁了一个好男人之后,可以更加从容、更有底气地追求她所热衷的事物(事业)和生活。

她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可以尽情地努力,她可以愉悦自己,也更加明媚他人。

所以说到底,让女人更幸福和更美丽的,不是嫁了一个好男人,而是在这个男人的胸怀下,以更有爱的方式,过上了自己所爱的生活。

而如果遇人不淑怎么办?

贾静雯的第一段婚姻结束的时候,镜头里的她落寞颓废又不知所措。但离婚后又是一次华丽转身,如今她和小自己8岁的现任老公在一起,年过四十看上去却更加青春焕发、魅力十足、风采依旧。

——你只需有勇气和过去告别。

而如果一直都没遇到合适的男人怎么办?

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是民国时期最资深的剩女。她始终坚持一种姿态:独立、自尊、不慌、不乱。对于爱情,有,总归好;没有,也不至于灰头土脸。她一天到晚笑着过日子,无论精神上,还是物质上,把自己搞得充实又丰富……到了78岁,她终于牵手初恋爱人,穿起了婚纱。

——像他明天就来那样去期待,像他永远不会来那样去生活。

现代女性或者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诠释越活越出彩。

我有位混迹于京城时尚圈儿的男性朋友,他多年来专为各类女企业家和女强人提供时装设计和造型,他说,现在看上去优雅时髦且自带光彩的高龄(50岁以上)女企业家已越来越多,她们坚持保养、积极锻炼、有生活情趣且注重品质,她们有财有名且有品位,有能力说买就买,拥有自己的各种心头好;有魄力说走就走,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还可以说爱就爱,嫁小自己20多岁的男朋友……岁月非但没有在她们脸上留痕,还让她们神采奕奕、光芒四射、越活越带劲。

——成功的事业和自尊自爱都可以是女人最好的抗衰剂。这些女人不论年龄几何,走到哪里仿佛都自备闪光灯,永远光彩照人、气质优雅,自带女神范儿。

这些在生理学上的解释是:当一个人沉浸和陶醉在自己所爱的事物里,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可以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激发,人也因而始终充满青春活力。

所以,生得不够好,你依然可以美;嫁得不够好,这世界仍有爱。不管你是爱人、爱物、爱婚姻、爱生活,或者爱事业,愿你始终拥有爱与被爱的超能力。

有品质地生活,艺术地瘦

减肥的岁月里,你是一枚天天必跑20圈的“自虐党”,还是顿顿只吃3粒米的“苦行僧”?其实,减肥的过程,大可以愉悦又美好。欲望不可能被消灭,但我们却可以聪明地转化它。

越减越肥的人,往往把欲望融化在吃里;而边吃边瘦的人,往往懂得把欲望融化在吃的艺术里。

那么,究竟怎样才叫吃的艺术呢?

先来看看我喜欢的生活美学大师蒋勋老师平常做的一道菜:

他说:“我有时在周休日会在家里做一道菜,先将蒜切成很薄很薄的蒜片,加上橄榄油爆得香香的;用你的嗅觉感觉到它已经熟透了,这时放进切碎的洋葱,把洋葱炒到金黄色,洋葱的香味加上蒜的香味……接着把揉碎的月桂叶放进去,又有一种不同的香味飘出来,这时我把所有烫好、剥过皮的鲜红番茄切碎放进锅,加水、加胡椒……此时,离一锅红彤彤的意大利海鲜汤,大概还有五分之四的距离吧。”

原来,对于美学大师而言,吃,不是从食物上桌、开始咀嚼的那一刻开始,而是从葱姜蒜的选择和餐盘的美学搭配开始,他吃的,又岂止是一锅海鲜汤,简直是一场洋葱、月桂、番茄、胡椒的欢聚盛宴;一锅小火慢熬、越香越红的岁月见证;甚至是月桂皮的前世今生,一次古希腊女神变成月桂树的文化溯源……

可这样吃真的能瘦吗?当然。当吃这个过程被充分延长时,你的欲望就在各种色彩斑斓的碗碟中、飘香四溢的食材间和有趣好玩的故事里,一点点被消融、吞噬掉。

你先用眼睛饱食了一遍,再用触觉感知了一遍,又用嗅觉浅尝了一遍,最后才到嘴和胃,期间,又用味蕾深深品味了一遍。如此,便是吃得不多,身心却也幸福而满足的。

而且,颇为奇妙的是,当你捧着一碗如红霞落入白玉盘似的海鲜汤,将之放在你那铺着格子布的欧式餐桌中央,佐以轻音乐,伴着桌上的葡萄酒、鲜花和烛台,你会发现,你用餐的速度惊人地慢了下来。你绝不会一骨碌喝完整碗汤,或者囫囵吞饭,你会真正像个欧式淑女的样子,优雅精致,缓慢起来。而且,在这张写着“美学”二字的桌上,你是绝不会允许自己吃到“蠢胀”的。

是的,除了“慢食”之外,生活美学里对于吃所讲求的第二大要点,就是少而精。蒋勋老师对此也有言,他说:吃到饱,这绝对不合乎生活美学,我们应该是有所品味地去吃,很精致地去吃,不要把吃到饱作为食物的唯一目的。

说到少而精,我想讲讲一位闺蜜的故事,巧的是,她也正是一位生活美学的忠实践行者。

和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样,我的这位闺蜜朋友是位美食达人,她喜欢在圈子里晒各种精致小巧的美食体验,泰式的、美式的、日式的、欧式的……那真是一种别有情致的小而美。

我们都曾以为,她大概是那种怎么吃都不胖的天生傲娇体质。但恰恰相反,女友其实是位天生胖妞。大学那几年,开始有美丽觉醒的她,也曾在各种减肥与复胖中苦苦挣扎,所谓“一入胖门深似海”,有时真是减肥容易保持难。

可是如今,她保持着甩掉20斤的胜利战果,已笑傲美食界十余年。要说经验,正是那句:欲望是不可能被绝对杀死的。所谓减肥并持续保持,不过是懂得与自身欲望握手言和。

要说对美食的欲望,谁没有呢。可女友坚持三点要领:

1.顿顿只吃八成饱,讲求少而精。饿了就来点低卡小零食,少食多餐。

2.坚决吃你所爱。有选择地吃,而绝不把自己当成填充食物的垃圾桶。

3.晚上九点之后坚决不食,所有宵夜一律拜拜。挚爱美食不能忍?明早吃!

女友说,刚开始要做到这些也不容易,面对着一桌可口美食,哪是吃到八成饱就可十分尽兴的。这就需要自己在心里问问自己:“是想今天一次吃个够呢,从此继续步入减肥深渊周而复始无穷尽呢?还是今天稍微控制一下,吃得开心美味又一身轻松呢?”

身体当然是选择后者,这就是所谓的和欲望握手言和。当然,身体也不是每次都听话、懂事、识大体,所以有时候也需要借助外力,比如深陷一包薯条而手不能停时,她会大叫身旁的男友:“快!快把我手里那包该死的薯条拿走!”

然后呢,去洗个手,听听音乐、瞧瞧花草、照照镜子、理理衣柜,瞧,欲望一下就被转移了,并且是在对美的渴求中、在美的事物里消融的。久而久之,吃得节制而精致,变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有时候胖,也是因为形成了另外一种生活惯性)。

女友在生活中是典型小资女性,她喜欢吃甜品,边上还伴着一杯红茶;她喜欢吃烤肉,口袋里总放着一些山楂;她和朋友吃火锅,八成饱时来杯酸奶……她说这些食物的组合真是浑然天成,如果你仔细体会,就会发现它们在味蕾上,真是一种相生相合的绝妙搭配。

她也很遵循生活里的养生细节,饮食顺序是标准的从水果到汤,从蔬菜到米饭。她喜欢自己做美食,她说这样既健康又有趣,还可以把卡路里掌握在自己手里。

女友唯一的运动,就是散步。但她坚持得很好,她喜欢在傍晚换上运动套装,塞着耳机,走在绿树如茵的公园里,静静地思考、深深地呼吸,或是细细观察身边的一切。

说起让普通减肥人如临大敌的甜品,女友倒是淡然得很,她说:“如果用一点甜食,能够让你得到巨大的满足,那为什么不呢?我们不是去用甜食发泄,去用零食报复,去用饱食填塞。而是用一小块甜品去拥抱更大的幸福和满足,那又有何不可?”

我们有多少人,在减肥的路上终究敌不过一块甜点、一餐美食,由一小口到一整块,再到越来越多,欲壑难填。

有时候我们吃的,真不知是食物本身,还是那难以言语的欲望——像填不满的空虚,像发泄式的报复,像无边的寂寞,像停下来的茫然无措……

可是饱食完,真的就幸福满足了吗?正相反,我们可能会由此陷入更大的负面情绪。

那么索性不吃吗?在减肥的岁月里长长久久做一枚“苦行僧”或“自虐狂”,可这样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我们减肥和修身,是为了变成更好的自己,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由此过更好的生活,触及更美好的一切。那么,为什么要本末倒置?为何不先从拥抱你身边的美好生活开始呢?

如果你喜欢美食,那就去吃!什么都吃,餐餐都吃,且大可以更美好、更讲究、更享受地吃。只是要留有余地,七八分饱其实最让你的肠胃欢喜,因为轻松舒适无负担。

如果你喜欢运动,那就去!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而不是最消耗卡路里的。因为边玩边瘦才是坚持不懈的绝佳神器,顺道还能焕发迷人的青春活力。

如果你不喜欢运动,那也没关系!投入到你喜欢的逛街、散步、逛公园、户外、旅游中去。走出去,动起来,才能触及世界更多元的美好。

如果你喜欢漂亮衣服,那就买!胖姑娘也可以收拾得精致得体;如果你喜欢弹琴、书画、陶艺、插花,那就去追求!生活的天地宽了,自然不至于总跟秤盘上的数字斤斤计较……

你去投入生活,拥抱生活,向美而生,艺术地活,你也将得到生活的馈赠,将收获一个大写的“瘦”字,这个“瘦”字里,除了有更苗条,还应有更健康、更美丽、更自然、更优雅、更质感、更丰富,以及更珍爱自己,更珍重生活。

越减越肥的人,往往把欲望发泄在吃里;边吃变瘦的人,懂得把欲望融化在吃的艺术里。

高境界的美丽,拼的是得体

颜值是外在的智商,智商是内在的颜值。同一起点的人,十几年后,却用内在的差距拉开了颜值的距离。美丽除了取决于像投骰子一样的基因外,还有一步步的自我打造与进阶。

我的女友曼姐,是位典型由“小透明”成长为“大美女”的励志姐。

曼姐其实到现在也不能算是个标准美女,因为五官和脸型都算不上绝对标致,还有一些影响打分的小缺点。

但这并不影响曼姐成为一个第一眼美女,因为她穿搭入时且不落俗套,举手投足都自带味道,整个人就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养眼画面。

女友为她总结了几个养眼要素:身材好、气质好、会打扮且谈吐不凡。并且这几项在她身上并没有表现成骄傲跋扈或艳丽媚俗。

曼姐给人的感觉总是很舒服。

这种舒服,或者用一个词来形容,是得体。

曼姐读高中那会儿,还是位对美丽不太开窍的灰姑娘,那时她只穿宽大的校服和运动服。也是临近毕业时,开始对着装产生了浓厚兴趣。

十多年前,还不大流行淘宝和网络。曼姐的衣服,大都靠她在实体店里逐家挨户地“逛过去”和“淘出来”。

但也正是如此,炼出了曼姐一双火眼金睛。

“衣服是要试出来的,”曼姐无数次对我们说,“好看真没用,关键得合适。”

看上去穿什么都好看的曼姐,其实也有过无数次的惨败体验。比如,寻到一件心心念念的公主款,却硬是穿出了女汉子的违和感;或者爱不释手地拿起一件流行款,却穿出了装在套子里的挫败感。

把大牌秒变地摊货,这种感觉也是有的。面对这样的衣服,当然是再爱也要果断放弃。在她的观念里,每个人都是个性的个体,在这个世界里总有一套最适合TA的穿搭体系。只是有的人适应范围更广,有的人较窄——但都需要你花时间和心思,去找到适合你的体系。

正是在无数次的试穿和总结中,让曼姐自成一组穿衣法则,也掌握了一套美感经验。

在她的试衣体系里,还有三点必杀绝技:

衣服必须遮住缺点而凸显优点——否则再好看也是白搭;

不是你穿衣服或衣服穿你——而是衣服与你相得益彰;

所有的穿扮,是在你的外貌、气质、职业、性格等基础上,打造出独属于你的个人标签。

得体的背后,是首先必须找到你自己。

和曼姐一起买东西,发现她还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下手绝对快、准、狠。

刚毕业那会儿,大家收入都不太高,但曼姐敢拿出月薪的1/3,来买一件看中的衣服。

对此,曼姐的解释是:随便买一件能穿的衣服——那叫消费;买一件真正适合自己的衣服——那叫投资。

很多年前还不太能理解,只是猜想:曼姐在逛街中已经投入了一定时间,既然选到心仪的,就没有必要再浪费更多的时间。

后来发现她的舍得里,其实还有高的境界。穿衣,不仅仅是为有衣可穿,而是个人的形象塑造和自己的品牌标签打造。打造品牌当然得花成本,但这份成本,往往能为你带来更高收益。

所以,曼姐很少会对打折货和地摊货动心,与其让那些超划算的衣服买进来后束之高阁,还不如让一件得体的“战袍”物尽其用,发挥出最大价值。

与其说美女下手都狠,不如说她们只是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在需要的地方,狠下心来下功夫;在不需要的地方,痛快地断舍离。

以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解释曼姐是如何瘦下来,并一瘦十余年的。

这世上所有瘦下来的路,真的只有两条,少吃和多运动。对曼姐来说也不例外。

曼姐只是很清楚自己要的和不要的——美丽是必须一生追求的事业;而人其实不一定需要吃那么多,有时候吃下去的仅仅是荒芜和贪婪而已。

因此,曼姐能够在欲望和控制之间找到一种长久的平衡——与欲望握手言和,把多余的欲望消融在其他美好事物里。

所以,美女都是狠角色,但有趣的是,她们看上去又都优雅得体、从容不迫,好像一切毫不费力的样子。

其实,这样的轻松,是舍与得较量下产生的平衡。

所谓得体,只是更清醒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和不要什么。

当然,让曼姐以普通之姿昂首信眉于美女江湖的最大筹码,我认为应是气质。

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一双鞋,一个包,一件衣服,只能在你不开口、不做事、不走路的时候,伪装你的气质;但真正的气质,是才华配得上美貌,言谈压得住气场——不至于一说话、一做事,就漏了怯、穿了帮。

曼姐喜欢读书。三毛说:“读书改变一个人的容颜。”读书给了曼姐一种独特的知性温婉和成熟睿智的气质。

曼姐也很擅长表达。这种表达,不仅仅是她能够在公开场合落落大方、长抒己见;更在于私下里和她谈话,总是让人很舒服。

我曾细细观察过很多次曼姐与人谈话的场景,发现她有几个明显特点。第一,从来不会打断别人——视为最基础的交流礼貌;第二,安静地做一个倾听者——理解对方的需求并让TA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倾诉需求;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很少会客观盲目地说出“是”或“否”。对此,她解释说:“世间事,多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所以不如引发TA在交流过程中更多地表达与思考,帮助TA自我判断或找到内心的答案。”

所以,曼姐说话很少会突兀、冷场、得罪人,和她聊天总是如沐春风般的清爽愉快。

得体的背后,更多的是素养与内涵,礼貌与真诚,以及强大的知识结构。

曼姐从来都不算是天生长得漂亮的人,但她却是个活得漂亮的人。并且,她的漂亮,从来都不会锋芒毕露、嚣张跋扈、树敌无数。

她是更懂得藏拙于巧、用晦而明的人。

更高层次的美丽,拼的其实是得体。

且女人长得美丽或不美丽,在通往得体的道路上,需要的是一样的历练和修炼。

有思想的女人,都美成什么样

有思想的女人更美丽,这不仅是读书与思考为她们带来了气质上的变化,也是思想的通透,让她们活得更从容。有思想的女人大多自带光环,不仅明媚自己,也能照见那个懂她的人。

前段时间,回看了一段女外交家傅莹在2016年两会期间回答中外记者问的30分钟小视频。

画面中,这位笑容温婉、白发微卷、举止端庄的优雅女性,总是能以轻柔的语气和平实的腔调,传递出一种强劲的声音,举重若轻地化解一系列难题。即便是面对不友善的提问,她也能因势利导地拆解于无形。

我当初就这样被她瞬间“圈粉”了。而此番作为全国两会的首位女发言人,她更是俘获无数国际粉丝。

她语气很轻,但力量很强,粉丝们这样总结。她的这套柔中带刚、刚柔并济,处处将东方女性的气质与神韵发挥到极致的风格,被誉为是典型的“傅氏style”。在硬朗的国际交锋中,有如一种温柔的软实力。

而如果仔细品味她的语言和思路,“傅氏style”的背后,多半没有艰深术语,也没有老生常谈,而往往是以一个普通人物的角度,从寻常生活入手,先形成情感共鸣,再在理解和懂得中,逐一甄别假象和击破漏洞,从而消解疑虑和表明立场。

所谓上善若水,莫过如此。

那么,如何才能炼就这样一番境界?

从她的言谈里继续揣测,大概是源于一个人平时对生活的细细留意和常常思考。纵观她的半生,经历丰富、酷爱阅读,而只有留意和思考,才能将“见过的”变成“存储的”,将“过眼云烟”变成“胸中沟壑”,变成信手拈来的素材与感悟。

人因思考而存在,上天也格外垂怜喜欢思考的女人。

镜头里,63岁的傅莹依然姿态轻盈、不见老态。她的美有种知行合一的味道。而思想,大概就是那个润泽皮肤、灌溉心灵,让她成为东方冻龄女神的奥妙。

有思想的女人,都自带一种光环。不仅明媚了自己,也能照见那个懂她的男人。

想说说胡先生和他的初恋情人。

这位胡先生,就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被称为“文化偶像”和“八大美男之一”的胡先生。据说在赴美留学的青春日子里,他就曾爱上一位特别有思想的女人。

很多人好奇,英俊儒雅的东方绅士,究竟会迷上怎样的金发碧眼女郎?

还真是位神奇的女子,胡适曾用“狂狷”来形容她。据说她衣着随意、洒脱不羁,没有什么精心刻意的打扮,却总带一张高洁骄傲的脸。她不单很少添新衣,帽子烂了也懒得理会。嫌头发太长不好打理,就干脆剪了,乱蓬蓬地过了一两年。

某次派对上,仪表堂堂的绅士男和衣着随意的不羁女邂逅了。这女子比胡适大6岁,两人开始只是随意地聊天,可是,她说话的样子,瞬间吸引了他。

胡绅士完全被秒到了,他惊叹于眼前这位女子的思想、见地和哲思。

那天他在日记里不遗余力地夸赞: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可望其项背。

胡先生自己就很喜欢智识方面的训练,碰到这么有才情又有口才的韦莲司小姐,自然高兴不已。由此相互爱慕,也就不足为奇。

起初只是朋友间的联系,慢慢地,有了“行月光中”的侃侃而谈;再后来,他们“循赫贞河滨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只是不久,胡先生难违母命,只得痛别初恋,回国迎娶了自己的“小脚女人”。

但难得的是,婚后的二人却还一直保持着纯真的感情,并且韦莲司与胡适的“悍妻”江东秀,也一直相处得很好。那时的他们,更像是精神层面的相亲相依。

胡先生65岁那年回到纽约,还专程去韦莲司当年住过的公寓转了一圈,怀念当时时光。

他的老乡唐德刚不以为然,觉得绮色佳那么多美女,为什么偏偏要喜欢她?

一向谦和的胡适听后激动强调:“Miss Williams是个了不起的女子!极有思想!极有思想!”

和有思想的女子相爱,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事儿或者可以问问我的一位男闺蜜。

无独有偶,我的这位二十几岁就当上财务总监、身高一米九的“鲜肉级”男蜜,几年前也爱上了一位相貌平平、极富思想的女子。

五年前他宣布要结婚,我们就曾采访过他:“你也相亲无数,怎么就被她收服了?”

他神采奕奕地告诉我们:“她和别的女孩不一样,她从不盲目地认同和崇拜,和她聊天,有时真觉得是一场神交。”

当时我们都笑了,但他却很认真。婚礼那天,他的感言是:“一辈子那么长,我要找个聊得来的。”

婚后五年,他的人生继续像开了挂,一路稳妥地加薪、升职、当奶爸。某次他向我们一本正经地总结了他妻子身上的四个特质:尊重、宽容、懂事、远见。

或者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不断知新、喜欢思考的女子,通常也懂得尊重他人,她不将自己的观点强硬塞给别人,也不会盲从地轻信别人,而是在沟通中不断纠正和刷新自己的认知;她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思考,也对世界充满思考的宽容,她们善待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她们活得更通透,继而也有了宽容、懂事和远见……

有妻若此,当然旺夫。男人的家庭和睦,事业也如有神助。

但某次在街上偶遇他夫人,才觉得被婚姻所“旺”的,其实是她自己。

此前那个其貌不扬、衣着朴素的姑娘,如今已变成了开着入门级豪车、戴着某大牌墨镜的贵妇。且明明做了妈,还一袭白裙,清新扑面,窈窕婀娜。或者因为有气质和思想作为基础,这些轻奢品在她身上,倒没有矫揉造作的感觉,反倒有种相得益彰的韵味。

她的美大概从30岁才开始,而思想就是那个让她变美的作用力。

所以,如果说人生即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与其不断武装自己的外表,倒不如不断革新自己的思想。

健康,美丽的原动力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红颜薄命的女人,从秀兰·邓波尔、奥黛丽·赫本到梅艳芳、邓丽君、陈晓旭……这个名单列起来长得让人心碎。她们有着一样的巅峰人生,一样的绝色外表,可一样都难逃厄运,甚至因为一样的原因而消逝于最璀璨的年华。

记得2015年开年的霹雳炸弹,是33岁的女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去世的消息。

年轻、美丽、出生音乐世家、事业如日中天、歌声清透空灵,从她参与录制的几期《我是歌手》里就不难看出她的个性爽朗而率真,为人谦和而努力。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子,在最灿烂的年华,生命却戛然而止,的确让人唏嘘不已。

而我总爱在这一类新闻报道的背后,去透过表象探究一些致病的因素。

所有的冥冥注定,不过是因果相承,对此我深信不疑。

姚贝娜致病的因素,按其自己的推测,大概是饮食、化妆品激素和性格较真三者导致。

但有篇文章里曾提到姚贝娜在住院期间的一个发现:乳腺癌患者普遍有个规律,左乳癌变的,多数心神疲惫;右乳癌变的,则大多操劳过度。

你猜姚贝娜患病的是哪一边?

是的,左乳。

或许可以这样理解这一条定律,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无外乎两个原因,一则心累,二则身累。

前者天生操心命,总有想不尽的心事,竟忧郁成疾。后者则天生劳碌命,总有干不完的活,终精疲力竭。

姚贝娜显然是前者,那些在女权时代依然逃不过红颜薄命这道符咒的,大多也是前者。

她们看上去从来都高高在上、优雅美丽,可为了维系这养尊处优的生活,暗地里付出的心力远强于各种劳力;她们也总能处事不惊、大气沉稳,可为了看上去仪态从容,所有的惊涛骇浪都必须强行压制。如此,心又怎能不累。

更何况红颜们还大都性格要强、天生倔强、心思细密、多愁善感,拿得起而放不下,赢得了而输不起,如此,又怎能不成疾。

从秀兰·邓波尓、奥黛丽·赫本到梅艳芳、邓丽君、陈晓旭,这个名单列起来长得让人心碎,她们有着一样的巅峰人生,一样的绝色外表,可一样都难逃乳腺癌的厄运,甚至因为一样的原因而消逝于最璀璨的年华……

她们的致病因素里一定有其个性的一面,但也终究难逃共性的一面。

有人表示不可置信,在今天这个医学发达的年代,区区乳腺癌又何以致死?

的确,乳腺癌本身并不致死。

就拿姚贝娜来说,如果翻阅其较早两年的新闻,就会发现她曾在做乳房切除术之后随即做了假体填充术。

而据学医的朋友所言,这项手术当时就被认为风险极高,正常人填充假体就有一定致癌风险,更何况是在乳房切除后还伴随着若干次的大化疗。

姚贝娜手术后的两年生活,银屏上的看得见,银屏下的猜得着。

不知道是该赞她对生活太乐观太无畏,始终积极向上;还是怨她太执着较真,太死磕自己以追求完美。只是,当看到其父在ICU门外一夜白头的消息,或许一切值不值、该不该、好不好,也都有了回答……

早几天看到一则报道,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真正的养生关键,绝不是吃得有多好和饮食有多补,真正决定健康与长寿的,更不是医疗条件有多发达,物质条件有多丰厚。

正确的养身方式,是心态足够开朗、性格足够平和,仅此而已。

或者即便我们不是女明星、女贵族,依然可以欲望少一点,节奏慢一点,压力小一点,要求低一点,活得真实坦然点,笑得轻松任性点。

有钱也买不到的美丽

一生太长,春尽一朝。22岁时那个在朋友圈脱颖而出的姑娘,却在32岁时,在朋友中率先衰老起来。

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好车费油、好马费草、好女人费钱。

这话乍听,似乎有些道理。

走在街边,放眼望去,那些养眼又有质感的姑娘——微卷的头发、绯红的脸颊、婀娜的身段、摇曳的高跟鞋,还有举手投足间无意晃过的闪亮指甲,——哪个不是暗地里下过一番狠功夫?

再美的姑娘,也需要钱的武装。即便不够美的姑娘,也能在钱的魔力下改头换面。

我的大学同学依依,正是如此。

依依刚进校园那会儿,平凡如路人甲。微黑的皮肤、小眼睛、国字脸,一头蓬松的小短发。

那时候,依依最迷恋的女星是范冰冰。有时,她会在范冰冰的海报前摆一个自拍,玩笑般地说:“瞧,我们像不像失散多年的亲姐妹。”

大四开学那年,依依竟然真的脱胎换骨。皮肤白了,眼睛大了,连脸颊也凸出两道好看的弧线,再配上一头柔顺的长发,竟真有几分范冰冰的模样。

“我就拿着照片,让他们照着冰冰姐的样子给整的。”依依倒也大方承认。原来,她一个暑假飞了三趟韩国,完成了几轮大小整形,于是有了现在的模样。

女人真是个特别奇妙的生物。

依依整容后,性格竟也更加开朗自信了,也热衷穿衣打扮起来。等到大四快毕业的时候,动刀的痕迹已渐渐淡去,她俨然成了一个天生丽质的傲娇美女。

可是,一生太长,春尽一朝。

22岁时那个在朋友圈脱颖而出的姑娘,却在32岁时,在朋友中率先衰老起来。

依依的鼻子依然尖挺、脸庞愈加瘦削,可一笑起来面容僵硬,明明做了手术的雪肤如今却比普通人还要晦涩暗沉。每一个看见依依的老友,无不惊讶和叹息。

和她谈及,她依然如22岁那般坦诚:“哎,只怪我这手太贱!”

原来,整容是会上瘾的。22岁沉浸在“当美女的感觉这么好”的依依,总觉得自己还可以再美点,总想着当初整容还不到位……于是,这些年每攒下一点闲钱,她就分批次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不依不饶地对自己进行更美的再改造。

然而,提前挥霍了资本的依依,却也老得比谁都快。

美不是一次青春的透支,而是一场漫长的滋养。

我的另一个大学同学彤,当时是不太起眼的姑娘,倒在32岁这年,越发生动起来。

十年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合影。相片里的彤皮肤白皙、气质清雅,在一群人中一跃而出。

我和彤关系不错,知她这些年工作并不轻松,经常熬夜加班,就打趣问她究竟如何保养。

她认真地说:“你没发现吗?我的饮食习惯一直比较清淡。我以吃新鲜、当季的蔬菜食材为一种享受,我喜欢它们本来的味道。而你的食趣是甜品、咖啡、重口味,很难说,这些会不会让黑色素天长日久地在你脸上留下沉淀哦。”

女人们都懂,美丽的皮肤是吃出来的。

可这种吃,不是吃得有多贵、吃得有多奇,而是常年累积的至简吃法,是一场漫长的补给与滋养。

听上去这种女性似乎都清心寡欲,活得不食人间烟火。

其实不然。

拿彤来说,她迷恋各种小黑裙、高跟鞋、包包、眼影,这些年我俩在一起最多的时光,就是结伴去逛街、美容、折腾头发。

彤不仅把自己倒腾的清丽怡人,日子也折腾的烟火升腾。

她早几年在一家博物馆工作,展馆里的3000多件展品很快都如数家珍。虽是一枚文案,却也是全馆的才华和颜值担当,每有重要接待或对外交流,也总是被馆里领导亲自点将;

她特别热衷旅游。能说走就走飞到法国乡村,在夕阳下端着一杯红酒,品出一挂葡萄的前世今生;也能背上一个大包,和素未谋面的驴友一起拦车、当沙发客,把每一个插曲当成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

她的职场生涯里曾有两次重要的间隔年。一次是旅居欧洲、漫游塞纳河畔的同时,也在异国的博物馆里兼职赚旅资;一次是云南支教,在那个天蓝蓝的无名小村庄里,一待就是大半年。

“间隔”后的彤,现在在一家文化公司做高管,俨然一种人生赢家的优雅姿态。

一个人的容貌里,藏着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这话用来解释彤,如何从当初的小透明蜕变成今日的大美女,却也再恰当不过。

诚然,女人的每一次蜕变的背后,都是一笔不菲的花费。

我们从小到大,一次次在镜前探寻,究竟如何变得更美丽?

却也不断惊喜地发现:

一次巧妙的修剪,可以把大饼脸遮掩于发端;

一件得体的衣饰,可以把小赘肉藏匿于无形;

一只鲜亮的唇彩,竟然让整个人都焕发光彩;

一个质感的包包,仿佛让整个人都自带腔调。

可是,这种蜕变,绝不是用衣饰、包包、穿搭,甚至手术刀,去雕琢成主流美女的样子。

我们渐渐恍然,美丽的标准虽然具有普遍共性,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却也极富个性——是弱化你的缺点,发掘和彰显天生优势,变成那个更好的你。

易卜生说:“金钱是很多事物的外壳,而不是内壳。”

有钱买得到漂亮的服装和包包,但买不到驾驭它们的气质;

有钱买得到昂贵的奢侈品,但买不到匹配它们的真正高贵;

有钱买得到依葫芦画瓢的容貌,但买不到自己独特的气场与品味。

一个女人最高明的消费,是不断投资自己的眼界、格局和内心;

一个女人最高级的魅力,是活出更好的你自己;

一个女人的脸,就是心灵与这个世界最真实的互动与反馈。

30岁,女人的分水岭

30岁以后,你是想成为一道回忆,留下“人生若只如初见”的凄美感;还是想成为别人眼底的惊艳:她竟可以这样优雅地老去。

对女人来说,30岁是一个分水岭。

30岁以前的女人,无论高矮胖瘦,大抵衬得上一个青春的称号。你眼角有飞扬的神采,我自信地扬起额头,她随风飘舞……所谓青春遮百丑,一千万种女人就有一千万种风情。

30岁以后的女人,大抵开始向着两种势头发展,一类容颜渐衰,变身大妈。她们不仅心安理得地接受着岁月的痕迹,还很配合地换上黯淡宽松的服装,不再讲究自己的身材容貌和言行举止,连说话的嗓门都开始变得很高很高。

另一类则愈发美丽,独具韵味。她们的事业多已渐入佳境,也有幸福平和的家庭,而过往的经历和修养在她们的身上如花绽放,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年轻女孩难以企及的魅力。

如果说生理衰老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自然现象,那么对于前者而言,精神上的懈怠和无条件的认命,则为自然老化充当了加速器,一切都变成恶性循环。因为身体发福而选择宽松衣服,因为衣饰黯淡而懒于打扮,因为得过且过而整个人整个生活都不那么美好精致……

不过三五年时间,你就会感叹“人生若只如初见”,记忆中的她早已不是旧时模样。

而对于后者而言,经营自己、经营事业、经营家庭,从来都是她们的长处,从而也让生活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美丽与微笑从来都是她们的杀手锏,她们因为自内而外的美丽而独具人格魅力,又因自外而内的智慧而游刃于职场与家庭间。

即便时光后退三五十年,人们依然感慨,她在让人惊艳的优雅中老去。

如果说,女人30岁以前,青春是一种美,天生容貌是评判美丽的最大标准;那么在30岁以后,气质是一种美,决定女人美貌的,则更多是后天的修养、心态与智慧。

不妨试试以下几条让女人更美的修炼法则,或许有些已是老生常谈,希望每次阅读都能给你不同的领悟。

1.保持微笑。微笑不仅是一种表情,也是你对万事万物的态度。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和好的心境,始终微笑的人,运气始终不会太差。

2.坚持阅读。每天给自己1个小时,静下心来读读自己喜欢的文章,哪怕只是一些心灵鸡汤,那也都是别人智慧的领悟。阅读始终是学习和成长的必要手段。

3.坚持锻炼。锻炼不仅是为了保持美好的身材,更是为了让你拥有健康的身体。

4.不忘逛街。网络购物如此便捷的今天,你几乎都忘记了上次逛街是什么时候。可是,只有不断地去试穿,不断在试衣间里挑挑拣拣、比比选选,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范儿、找到镜前最美的自己。

5.别轻易降低生活品质。别轻易对自己说“凑合凑合吧”,别轻易降低你对生活的要求。如果当你对生活总处于一个被迫接受的状态,那么真的有必要自我反省:究竟是哪一个点上出了问题。

6.有自己的爱好和天地。有事业当然更好。但生活从来都是千姿百态的,即便没有事业,你依然可以过得很好。但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和实现爱好的天地。

7.有几个千金不换的好闺蜜。要有人能听你吐槽,能接受你的各种姿态,她们和你有相同的乐趣、相同的人生观,你说的,她们都懂。

8.孩子不是自己的全部。孩子诚然特别特别重要,但如果你把他当作全部,对你对他,都将是一场灾难。

9.帮助老公成长。不是所有的男人在事业上都能青云直上,作为妻子,作为最了解他、最相信他,也最依赖他的人,请给出你的建议、分析和思考,哪怕只是默默地倾听或生活上的无限支持。

10.每年至少一次全家人的快乐旅行,在旅行中发现另一个自己。精神的懈怠和就此认命,是自然老化的加速器。精神的进取和懂得经营,是焕发魅力的永动机。

35岁,女人最好的时光

35岁女人的三种美好姿态:事业型女人、家庭型女人和乐享型女人。

在主流的世界观里,常把二十几岁定义为女人最美好的时光。

仔细想想,这个观念里其实充斥着更多的男权色彩。二十几岁,无外乎是女人身材最好和容貌最佳的时段。而作为一个女人,我以为,三十几岁,才应该算是生命中最丰盈和最理想的一段时光。

这个年纪的女人,孩子大都已进入幼儿园,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自由时光;而事业、生活、人脉、喜好均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更多随心所欲的条件和姿态;她们的伴侣事业多已顺风顺水,为家庭基础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保障;而双方的双亲大都身体康健,在“上有老”的家庭关系中感受更多的是爱而非累。

总体来说,如果将人生视作一个曲线图,35岁,应是人生综合指数的一个高峰。

从自然生理这条线上看,她们的精力、容貌、健康程度还处于一个相对巅峰;从家庭关系这条线上看,来自子女和父母的双重压力刚好处于一个合适的度上,让她们得以在两重压力的缝隙中放松;而从心灵成长这条线上看,她们的人生阅历、社会感悟均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沉淀。

或许相较二十几岁的女孩,她们少了些青春飞扬的激情与洒脱;相较四五十岁的熟女,她们又少了些洞穿一切的成熟与睿智。但也正因为此,她们多了些优雅从容,又依然不失浪漫情怀。一切恰到好处,让她们得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家庭、事业和生活中。

幸福的真谛总是一样,美好的女人却又千姿百态。35岁的女人,正用不同的风格,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各自的美丽生活。

一是事业型女人。在她们眼里,35岁正是放手干的好时光。这些女人天生属于事业,只有在职场的聚光灯与社会的认同感中,才能真正感触个人的存在与价值。这个年纪,刚好是事业小成又无拖累,真正力能从心的时候。好好享受你的舞台吧,为了梦想,放手干!

二是家庭型女人。对于这类女人,即使再爱家庭,也很容易在洗不完的奶瓶、尿片和孩子无休止的啼哭中,感到迷失甚至崩溃。而从孩子进入幼儿园,逐渐能够在生活与心理上都日渐独立的时候,或许你也可以在琐碎的家务中重新找回自我。喜欢花,你便养花;喜欢音乐,你便去听;喜欢读书就静下来读。闲下来的时候,一切都可以特别美好。

三是乐享型女人。乐享型女人的精髓,在于她们对生活的追求可以简单却绝不能乏味,也只有丰富、跳跃、斑斓多彩、随时切换的生活模式才能真正切入她们的灵魂。“爱折腾”这个词仿佛就是为她们量身定做的,不折腾的人生是不饱满的,所以,享乐型女人,趁一切正有条件折腾,换一种姿态,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

常常听到很多女人才三十多岁就自叹中年妇女,对什么都提不起劲儿,抱怨生活没意思,感叹生活一辈子也就那样了。

殊不知少年轻狂、老年淡然,而睿智的三四十岁是一生中最好的年纪。对于那些热爱生命的人,又美又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