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时光

广安时光

(我)受过中等教育。至于思想的变迁亦甚简单,我十六岁以前在中国,小孩子当然无思想可言。

——引自邓小平入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填写的履历表

邓小平的童年,正值中华民族处于深重苦难的大动荡的年代。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一个表面上维持着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全面控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清朝政府的封建统治日趋腐败,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愈益猖獗,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危机不断扩大。

为了把中华民族从深重的苦难中拯救出来,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积极开展反清革命活动,全国处于大变革的前夕。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同盟会。此时,邓小平刚满周岁。

从1906年到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先后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发动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并没有停止战斗。

清朝末年四川的饥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911年11月27日,成都民众从四面八方拥进皇城内的明远楼,参加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的庆典,欢庆辛亥革命在四川的胜利

1909—1910年邓小平就读的私塾旧址

协兴乡初级小学堂旧址。1910—1915年,邓小平在这里读初小。据邓小平的同乡胡伦后来写的参加革命前的个人简历说,这个学校是1908年由协兴乡人胡光白(留日学生,革命党人)和邓文明(邓小平的父亲)等创办的

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旧址。1915—1918年,邓小平在这里上高小

1911年,邓小平的家乡四川爆发了保路运动,各地人民愤怒抗议清政府企图将川汉、粤汉两条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的行径。9月7日(农历七月十五),四川总督赵尔丰下令开枪打死了前往总督衙门请愿的群众数十人。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准备起义。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接着,各省纷纷响应。川东一带也有同盟会起事。邓绍昌一度加入大汉蜀北军政府的革命军,驻扎广安,邓小平还到军寨里住过两日,革命的风潮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同年2月12日,统治中国达267年的清王朝宣告结束。这一年,邓小平8岁。

童年时代,邓小平和那时的孩子一样,接受的完全是中国旧式的教育。

5岁那年,父母把他送进了设在本村的私塾读书。教书先生认为“先圣”这个名字对孔圣人有欠恭敬,于是把他的名字改为“邓希贤”。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27年。6岁时,邓小平结束了私塾的学习,转入协兴乡的初级小学读书。

1915年下半年,邓小平11岁的时候,考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开始接受初步的新式教育。在这里,他度过了少年时代的大部分时光。

邓小平在高小的读书生活究竟是怎样度过的,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文字记载,但从他的亲戚和乡亲们一些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中可以推断,他在学校是个勤奋用功的学生。

1918年,邓小平考入了广安县立中学。

1918年下半年,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从重庆捎话到家里,让他去重庆,进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于是,邓小平结束了中学的学习生活,和他的远房叔父邓绍圣、同乡胡伦一起赴重庆求学。

走出广安

据邓垦回忆:

1918年下半年,大哥已在念中学了,由于欠了很多债,我父亲长期不在家,上学交学费都很困难。当时吴玉章几个创办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我的父亲在重庆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就写信回家,要他去读留法预备班,准备到法国勤工俭学。我父亲呢,极力主张,我母亲舍不得,不赞成。大哥愿意去,加上家境困难,听说能出去留洋,也都做母亲的工作,家里面还有一场争论,他就跟母亲又讲道理,又争论,最后还是说服了母亲,同意了。母亲很勉强地同意的。我那时只有几岁嘛,他走的那个情节,我知道,家里都集中啊,欢送他嘛!那个时候,四川农村人出个门,背个包袱,里面有几件换洗衣服就走了。我们家离重庆还有200多华里,要经过一个合川县。

大哥到重庆读书,在重庆念了一年多一点,就动身去法国。同行的有三人,一个我大哥,一个叫邓绍圣,我们称他“幺叔”,另一个是远亲胡伦。这几个人既是同县(广安县)人,又是同乡(协兴乡)人,又是有些亲戚关系的,家里人还比较放心些。走的时候,大哥年龄很小,只有16岁。我记得走前,他由重庆回到家里看了看,我当时还小,只有八九岁。走时家里借了一笔钱。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