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活在家里的英雄史诗

3.活在家里的英雄史诗

现在,该说说格萨尔王了。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也是唯一活着的史诗。也就是说,它至今还在流传,甚至还在演变和发展。它活在藏地的角角落落,当然也活在其美多吉的家里。

呷多老师自己就是一个《格萨尔王传》忠实的读者和听众,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研究《格萨尔王传》的专家,他家就曾经收藏着数十种不同版本的《格萨尔王传》。调皮捣蛋的二弟泽仁多吉,他最喜欢玩纸飞机,玩得出神入化,随便一折,什么样子的飞机都飞得又高又远。他“制造”的飞机,无一例外地都裁取于阿爸那些视为宝贝的《格萨尔王传》。他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片段送上天空,又最终零落成泥。

孩子渐大。博学的呷多,只要在家,都会给孩子们讲格萨尔王的故事。

龚垭富饶,阿爸顾家,阿妈又特别善于操持家务,加上养了两头奶牛,多吉一家的日子还是不错的。阿爸在家时,生活当然要更好些。一日三餐,蔬菜是有的,糌粑、馒头是有的,奶茶也是有的。尤其是晚饭,通常吃面块,除了蔬菜,还有牛肉。加了牛肉粒的面块让他们一家子吃得周身热络,其乐融融。一个精彩的夜晚,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灶膛里的火炭还在,全部用火钳夹在火盆里,屋子里就更温暖了。茶早已煮在铜壶里,阿爸亲自倒茶,人无论大小,通通有份。茶摆在大家面前,茶壶重新放在火盆边上,这时,关于格萨尔故事的家庭讲堂就开场了。

呷多不是专门吃说唱饭的仲肯——神授艺人,故事不可能张嘴就来。他讲格萨尔王,手里是要拿着一本书的。孩子们很兴奋,悄悄地叽叽喳喳。他的目光从孩子们脸上扫过,大家立刻都收敛了,安静得屋里只剩下炭火噼噼啪啪的轻响。

鲁阿拉拉穆阿拉!

鲁阿拉拉穆阿拉!

雪山之上的雄狮王,

绿鬃盛时要显示;

森林中的出山虎,

漂亮的斑纹要显示;

大海深处的金眼鱼,

六鳍丰满要显示;

潜于人间的神降子,

机缘已到要显示!

阿爸声音洪亮,唱得音韵婉转又节奏铿锵。唱完开场的引子,就正式进入格萨尔的故事了。他讲故事也是有说有唱。他唱的调子像山歌,像民谣,听起来很舒服。故事也是精彩的,但是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相互关系纠缠不清,没多久就让孩子们云里雾里。在座的小听众们,是上小学的多吉、泽仁和翁姆、卓玛和才会说话的当秋。听不懂,就要插嘴,甚至哭闹。这时,阿爸就要停下来解释一番,再继续上路。讲着讲着,就有人睡着了,阿妈抱走一个,一会儿又有人睡着了,再抱走一个。最后,老大多吉也睡着了。他被抱到床上,进入梦乡,却仍然待在故事里面。因此,他的脑袋里存储了很多格萨尔的故事,但都支离破碎,不知来自梦境还是阿爸。

在一个假期里,家里来了一个年轻的陌生人。那个晚上,讲故事的就不是阿爸而是那个年轻的客人了。原来,他是一个真正的仲肯,名叫阿尼。

阿尼明显比阿爸讲得好。他身上没有书,但是所有关于格萨尔的书好像都塞进了他的肚子,格萨尔的千军万马,众多的天神、菩萨和魔鬼,都在他的嘴巴里来去如风。闻讯而来听说唱的乡亲们挤了满满一屋。他几乎讲了一个通宵。

阿尼是呷多的忘年交,也可以说是呷多的学生。阿尼因为求教而来龚垭。因此,多吉很快就知道了阿尼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阿尼十五岁那年。当时,他身体都还没有长开,一字不识,在科洛洞草原上放牧。那是春天,阳光灿烂的中午,一个叫多尧的牧场。他们三个牧童,牧放着四五百只牦牛,一千余只羊,几十匹马。正如多尧这个藏语地名的语义所示,那是一个左边好似卧虎、右边状如伏牛的地方。洼地开阔,绿草如茵,密密地开着黄色的迎春花和蓝色的“美纳西”。小溪流水潺潺,带着零碎的浮冰,蛇一样游走。三个小伙伴就着溪水吃了糌粑,牛犊子一样疯了一阵,困了,在草地上倒头就睡。这时,有七个人骑马而来。为首的人银盔银甲,佩银剑,挂银弓,骑白马,气质高贵,形象俊美。阿尼不认识这个人,但没来由地,心中就生发出一个坚定的信念——这个人就是格萨尔,于是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

其美多吉的邮车在雪山之间穿行(周兵 摄)

“我是拉珠·麦钦维嘎(天神之子,普度众生的光明使者),从今以后,你务必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保护好你的身体;第二,保护好你的嗓子;第三,要将我的故事一直唱下去。”

说完,格萨尔悄然隐退,阿尼也从梦中醒来。人还在恍惚之中,他已经明白,今生今世,自己必须扛着那个古老的故事游走四方了。

果然,格萨尔一次又一次地来到他的梦中,把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就像往裹达里装洋芋一样塞进他的肚子。梦的情节前后连贯,清晰具体,引人入胜,让他有说唱的冲动。他不断做梦,不断体悟,尝试着说唱。梦一次,长进一次,直至可以口若悬河,在任何场合挥洒自如地唱格萨尔王的故事。

阿尼浪迹康巴高原,但他再也没有来过龚垭。

阿爸也不是天天可以在家给孩子们讲故事。

但是,多吉对格萨尔故事已经难舍难分。特别是辍学以后,农村基本没有文化生活,他也没有钱去买心爱的图画书,就特别怀念阿爸在家讲故事的日子。后来,他终于发现了一个替代者,他就是生产队长葛松益西。队长也不是仲肯,他最多算一个票友,模仿和复述从仲肯那里听来的片段,甚至是碎片。他讲故事都是在干活累了中途休息的时候。那时,大家都给他让座,平时一人一口轮着抽的“雅诺”烟,也临时改为专属,让他一个人先抽个够。

雅诺野生,草本。将叶子晒干,研末,调和酥油,填进烟锅就可以抽了。有时候还可以加上叶子烟,味道更加特别。

多吉本不抽烟,但心有企图,也忙不迭地帮着装烟锅,恭恭敬敬递给队长,期待他大开金口。

多吉在格萨尔故事的说唱中渐渐长大。1981年,他十八岁,顶阿爸的班参加了工作。这时,七个弟弟妹妹最盼望归家的不再是阿爸,而是大哥了。枣红马已经进入晚年,被送回了窝公草原。骑自行车回家的多吉依然带着裹达。每次,弟弟妹妹们总是能够在大哥的裹达里得到一份惊喜。

有一天,多吉的自行车不但挂着裹达,而且还带回了一部当时最时髦的四喇叭收录机。整整一箱磁带,其内容,全部是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道播出过的《格萨尔王传》。

收录机里,磁带在沙沙地转动。随着“鲁阿拉拉穆阿拉”的引子响起,在收录机里说唱的,就是那个叫阿尼的年轻仲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