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

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

青年时代的我,崇尚艺术,痴迷于绘画,鄙薄金钱和享受,方志敏烈士在狱中的自白书《清贫》曾令我热泪盈眶。上大学以后,我开始向往文学,大量的文学阅读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也更强化了“金钱是万恶之源”的观念。我曾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感染人、鼓舞人,幻想着写出一部传世之作,为此我不惜甘于寂寞,甘守清贫。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把鄙薄物欲、轻视金钱、追求精神生活看作一种境界,一种操守,并常常为自己不为金钱物质所动而感到欣慰。

然而如今,在一次次现实的冲击面前,我越来越觉得难以守住。我发觉我已经耐不住寂寞,伏案写作了。

有时感到不值得,每天忙忙碌碌,写了些不痛不痒的狗屁文章,实际上并无多少价值可言;再看那些大型文学刊物登载的作品(以往是多么盼望能在那上面发表一篇作品啊),无非是些琐屑的人物,一堆琐屑的事情,表面写玄乎乎,内里没啥东西。文学已经失去了轰动效应,某些人苦心经营多年的作品,发表了也像扔在井里,半天听不见响儿。唯独金钱,唯独赚钱的消息,就像瘟疫的传播那么快,那么触动人心。如果说轰动效应,金钱就最具威力。

大学时读巴尔扎克的作品,描述金钱的魔力能使人失去理智,无视亲情,变成禽兽。当时颇不以为然,因为当时的中国,金钱还像被封在小瓶子里的魔鬼,无从打捞上来并打开盖子。如今,我才深深感到金钱的伟力无边。金钱不止给人带来物质享受,还能给人带来尊严,带来权力,带来他想要的许多东西。

有时心情不好,是因为我意识到,自己骨子里是个传统型的人,对于金钱以及一切个人利益缺乏维护的能力。有时我觉得我的个人利益就像清朝末年的中国,任八国联军侵略、宰割,但更多的时候我还是认为,每个人因性格、志向、经历的不同,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产生不同的命运,见异思迁、妄自菲薄都是不足取的。只有始终如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个人的特长,同时利用所处的环境优势,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我曾动过各种念头,都渐渐作罢,原因即在此。看着人家个体户赚了大钱,自己也想赚,但真正去干未必就行。意识到这是一个产生百万富翁的时代,也想捷足先登;朋友到俄罗斯经商,也想参与一下,但最终都只是停留在念头上:那是别人的命运,不是我的。有人从小会唱,一直唱下去,成为歌唱家;有人从小练书法,长大成了书法家。他们在所从事的行业最不值钱的时候,在坐冷板凳的时候,一直不改初衷,才最终获得成功。如果半路去干别的,花很大力气也未必比人家干得好。

联想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从几十年的生命轨迹中寻找,顺理成章得出的结论是:在大变动时代,寻求情感冲突与普通人的生命轨迹,并将其记录下来,向世人展示一个个性的自我,独特的处境和心路历程。这似乎才是我该努力去做的事情。我的特长是记录和描写,干别的都只能是另起炉灶,步人家后尘。

老老实实,心无旁骛,干自己的事,几年下来,也许会有所成。

(1992年12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