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运气太好了吧

我的运气太好了吧

王有龄北上是沿着漕船北上的。所谓的漕船,是京杭大运河上的船只。大清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在南方,京师的粮食消耗都要靠南方供应,因为大清以海禁立国,因此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就全靠那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称之为漕运。

王有龄走了大半年才来到北京通州,前面就是京师了。王有龄倒霉了大半辈子,也是老天开眼,幸运之神终于开始眷顾他了。并且这幸运不是一般的幸运,简直如买彩票中了几千万的大奖,也许是他老子做官做得不错,没有压榨百姓而积下的功德吧。

王有龄在客栈里面偶然遇到了一个叫杨承福的人。此人一开口便是云南口音。前文表过,王有龄的老爷子在云南昆明做过县长,王有龄其实从小是在云南长大,所以听到云南话自然感到亲切。“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那个时候人口号称四万万,也不算少,但当时人口流动不像现在这么频繁,人们的乡土情结很重,出来的人便比较重视同乡之谊。王有龄在这偌大的北京城能够见到老乡,那是多么不容易啊。并且,这个杨承福是一个实在并且非常有用之人,王有龄在这偌大的北京城能够见到一个不是骗子的老乡,更是多么不容易啊。这是王有龄的第一笔幸运。

两人一见如故,称兄道弟。杨承福是一个大官的仆役,他的主人刚调任做江苏学政。所谓的江苏学政就相当于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有人可能要说了,不就是个教育厅厅长嘛,又没有什么实权。这样想那可就错了。在大清国,学政是同江苏巡抚—也就是江苏省省长平级,并且不受巡抚的节制,学政的奏折可以直接呈给皇帝。大清国的江苏学政,一般由朝廷特派选翰林出身的官员担任,每届三年。三年中,要对全省八府三州进行科举考试,同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清代的学政,由吏部考察列名报皇帝审批后派遣,享受钦差的待遇。知府以下的官员对学政都要执属员礼,对总督、巡抚以下的官吏,学政可以秘密写奏折给皇帝打小报告。这学政不仅掌管教育,还有监察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要人命的权力。看一看我们的祖宗对教育是多么重视吧。

话说这杨承福是这么大的一个大官的跟班,自然就知道官场的很多内幕。王有龄告诉他自己是来打通关节捐官的,但是他不想做“盐大使”,认为地位太低,而是想当一个县长。当杨承福得知王有龄身上只有500两白银时,便告诉他说这点钱不够,还好自己的主人是江苏学政,便劝王有龄去吏部报到时指明要做江苏的官,这样他可以在主人面前美言几句,让王有龄可以在江苏做一个官。

王有龄不好当面直接问杨承福,你的主人是谁啊?这样问可够傻的,连自己未来的靠山的名字都不知道,多尴尬啊!但这不是问题,王有龄就去街上买了一本叫《爵秩全览》的书。这本书可是好东西,里面列出了当朝大官的名字。这真是来北京走关系送礼者的福音啊!

王有龄一查,原来这大官叫做何桂清。何桂清,字根云,云南昆明人。这不看则已,一看又吓一跳。一番往事涌上心头啊。

当年王有龄的父亲在昆明做县长的时候,有一个叫何桂清的少年和王有龄一起读书。这何桂清是衙门门房的儿子,生得眉清目秀,气度安详,并且读书也读得不错,只是家里很贫穷。王有龄的老子联系起当年自己读书没饭吃的情形,顿时感同身受,便让他陪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可惜,这样的日子并不长久,王有龄的母亲在昆明病死了,他万里迢迢送母亲的灵柩回到福建,后来便再也没有见到何桂清。

难道这何桂清就是自己的儿时好友?王有龄现在很想见一下这个何桂清,以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于是便找了杨承福,希望他能够安排让他拜见一下这位大人。

见面一看,果然不出王有龄所料。这就是王有龄的第二笔运气。何桂清虽然做了大官,倒也不忘本,他屏退下人,便和王有龄攀谈起来。王有龄此时也必定感慨万千。当年自己的一个小书童,现在已经贵为二品大员,自己反而要高高仰望,真是世事难料啊!

童年是最不分阶层的年龄,那时可以做好朋友,穿一条裤子,一块儿偷人家的鸡吃,一块儿砸人家的玻璃;年长后步入社会,必然面临着分层,一旦地位悬殊,甚至仅仅是生活的环境不同,不管以前多好的感情都已经不复存在,面对面只有客套话可以说。混得差的见到混得好的,两相比较,自然心里惭愧,即使一个人没有什么架子,但另外一个人也会觉得心里别扭。所以,一生的朋友是很少的。

何桂清答应帮助王有龄尽快找一个官做。和何桂清同年中进士的有一个叫黄宗汉的,在浙江当省长,于是便叫王有龄报到时说去浙江,他将把王有龄举荐给黄宗汉。

为什么黄宗汉会买何桂清的账呢?其中的故事原委说来,又是王有龄的第三笔运气。原来黄省长犯了点错误,皇帝说派何桂清来江苏当教育厅厅长,实际上是让他做钦差大臣,来调查这位黄省长。

我们这位黄省长犯了什么错误呢?他逼死人了!

本来,这段公案很是复杂,也很惨,逼死人的事不是闹着玩的,所以我们本是不想讲的。但是,由于它是串联黄省长、何钦差和王有龄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所以读者上帝们就耐心看下去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