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10岁的孩子说:我们全家靠你了

跟10岁的孩子说:我们全家靠你了

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按照学历来看,充其量也就是个小学结业水平—小学毕业都算不上。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有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就足够用了。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胡雪岩的两个弟弟出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胡雪岩8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接济家里。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真的挺好,让很多孩子可以去上学,而不是在田地里放牛。

不过牛人就是牛人,放牛都会表现得跟一般人不一样。话说有一天,胡雪岩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不知道是玩什么游戏,反正把一个小孩子玩得掉进了山沟里。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这时候胡雪岩发挥出了牛人的天性,只见他沉着冷静,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注意,是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处理问题的成熟,远远超出同龄儿童的水平。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七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七岁之前所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能,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就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这叫做“才能反动论”。

一个人三岁到七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能。胡雪岩从小就品德高尚,是个“三好学生”。正像邻居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后再去学,不必着急。胡雪岩成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乡村,这其实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学到一些东西。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将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贯坚持的家风。

胡家的长子胡光鉴出生以后,父亲胡鹿泉在生意上遭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让胡鹿泉伤心欲绝。胡雪岩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这使得家境更加穷困。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活重压之下,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雪岩10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把胡雪岩叫到床边,嘱咐他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他这是告诉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就靠你了。能对10岁孩童说这话,而且不是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可见胡父真不是一般人啊。可惜胡家有家训在先,不然胡鹿泉当个大官,凭这眼光多多提拔几个政府官员,慈禧老太婆或许就不用逃到西安去了。

父亲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胡雪岩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在那个年代,一个寡妇抚养照顾好几个孩子,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胡雪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着胡雪岩走到最后,她活得比胡雪岩还要久。

胡雪岩的母亲在当时是毫无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里面连她的资料都没有。但是我们从后人有意无意留存下来的胡雪岩的故事里面却可以找到一个很明显的脉络,在这当中,他的母亲金太夫人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里,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寡妇,为什么能够把儿子教得如此出色?我们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亲,而这也正是中国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中国的母亲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去教导而已。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弹钢琴,也没有教他学美术,她教给胡雪岩的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础。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跟他讲:到私塾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胡雪岩从小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除了言传之外,胡雪岩的母亲更加注重身教。面对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亲早早离世,使得孤儿寡母无人照顾。现在的单亲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这样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样是单亲家庭,胡雪岩的母亲把他教得这么好,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另外,母亲跟左邻右舍也都相处融洽。她凭的是什么?因为她与人为善,只要是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老要求别人。金太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用无穷。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激他的母亲,对母亲始终十分孝顺。

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实践,为胡雪岩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雪岩不但听父母的话,而且自己会去想,父亲为什么这样交代我,母亲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他如果像一般人一样,只怪自己命苦—为什么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长在这样闭塞的乡村,然后就自暴自弃,那还有什么成就可言?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人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不管先天条件怎么样,最后成功与否,完全要看后天怎么努力,怎么去走出自己的路来。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才会造就一个人。同样与胡雪岩在胡里村长大的伙伴,最后发展却不一样,这就是每个人不同努力的结果。

家道衰落和父亲的去世,让胡雪岩早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家里入不敷出,胡雪岩8岁就开始给人帮工,因为年龄小,当地又没有什么就业机会,他只好替人家放牛,以此赚钱补贴家用。到胡雪岩12岁的时候,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的第一次机会,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去面对。胡雪岩的第一次机会是什么?他是怎么去面对的?又是怎么得以走出家门,逐步进入钱庄的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