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评析】
本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的中秋,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已两年。此前苏轼因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故自请外任以远离政治旋涡,之后便在各地为官,作此词时与其弟苏辙已七年未曾谋面。这年中秋苏轼欢饮达旦,大醉,于是便写下这首词,一来为排遣抑郁,同时也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思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月前人已有,如李白《把酒问月》诗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句,但是两者问月方式所蕴藉的情感稍有不同,李白之问稍显舒缓,东坡之问则更为直接,这是因为李白是以人之姿态来问的,故《把酒问月》诗中又云“人攀明月不可得”,而东坡是以天上人的姿态来问的,故云“我欲乘风归去”,一个“归”字表明东坡乃是以天上之月为归宿,故而问得更急切些。黄庭坚曾说李白和苏轼是“两谪仙”,单就此处而论,苏轼倒显得更“仙”。明月是什么时候有的?这一问中也包含着词人对宇宙、时间的疑问和思考,颇有神思。“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道现在天上是哪一年呢?此句虽承上意,但实则将对宇宙、时间的思考更进一步。“我欲乘风归去”,词人直欲乘风归到月宫里去,一则是因自己的疑问得不到回答,故而突发奇想,言自己要亲自去看看,二则表达了词人希望超脱世外的思想,也折射出对现实的不满。“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词人又怕月宫太冷,恐不禁凉寒,表明词人还是有理性的思考的:天上也未必就十全十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下起舞,真可谓“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不如就在人间吧!词人便从把酒问月时“仙”之姿态,转变到此时的“人”之姿态,同时也包含词人在抑郁不得志时还热爱人间生活的意味。
下阕“兼怀子由”,开始写对弟弟的思念。“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里写出了月之动态,暗含夜深之意。“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应该是没有恨意的,却为何总是在人别离的时候圆呢?这一问已不单单是写自己与弟弟的别离了,更为古往今来所有离别之人而问,格局甚大。“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在世,自然有悲欢离合,月亮也自然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这事就不能完美,词人这是劝慰自己,劝慰弟弟苏辙,同时也是劝慰世人要乐观豁达,泰然处之,颇有哲理意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能希望人得以长久,虽相隔甚远也能够共赏一轮明月。词人从时间和空间上送出了自己最美好的祝愿,动人心扉。
此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构思新奇,落笔优美,韵味无穷,是难得的佳作,人们历来都对此词评价甚高。如宋胡寅《酒边集序》赞此词曰:“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而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清程洪选录之《词洁》曰:“此词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依笔者观之,如你我等后世之人在欣赏此词时,也应为人间能有此佳作而感到欣慰。
[1] 丙辰:北宋熙宁九年,即1076年。
[2] 达旦:到天明。
[3]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
[4] 把酒:端起酒。
[5] 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华美的宫殿。
[6] 起舞弄清影:指起舞后影随人动。
[7] 何似:不如。
[8]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指月光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无眠的人(即词人自己)。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9] 何事:为什么。
[10] 全:完美。
[11] 婵娟:代指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