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

1942年

1月2日 延安诗会常务理事会,推定萧三负责组织股、诗运股,艾青负责编译股,柯仲平负责研究股工作。诗会就太平洋战争爆发发出宣言。

1月29日 边区文协在交际处召开第二次理事会,讨论关于筹备第三次代表大会事宜。到会的有常务理事吴玉章、丁玲、艾思奇、萧三、陈康白,以及高长虹、柳、柯仲平、李卓然、白彦博、周文、舒群、庄启东等10余人。文协主任吴玉章主持会议。他说,边区文协自二次代表大会以来,两年间做了不少工作。然而对边区地方文化活动,除大众读物社、民众剧团、抗战剧团、新文字报社外,尚少帮助。决定端正边区文协工作的方向,尽量在各分区、县建立文协分会,开辟地方文化基地。关于三次代表大会筹备事宜,推定柯仲平、高长虹为正副主任,统筹一切。

2月9日 边区文协举行首次筹委会。除筹划第二次代表大会外,决定先行整理文协内部。商定会内设立秘书处、大众化工作委员会、新文字报社、群众报社、戏剧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出版部、卫生工作委员会、会刊编辑委员会。推举柯仲平为文协主任。该会设立于延安南门外西北旅社旧址。

3月9日 丁玲在《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三八节有感》。3月7日 ,解放日报社陈企霞派人送信给丁玲,约请她写一篇纪念三八节的文章。丁玲连夜挥就,把当时因两起离婚事件而引起的为女同志鸣不平的情绪,一泻无余地发泄出来。4月初的一次高干学习会上,有八人发言。文艺界只有周扬和丁玲参加。周扬未讲话。毛泽东作总结说:“《三八节有感》同《野百合花》不一样。《三八节有感》虽然有批评,但还有建议。丁玲同王实味也不同,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后来在中央研究院批判王实味的座谈会上,丁玲作了一次检查,发表在6月16日《解放日报》上。组织上没有给她任何处分。直到1957年丁玲被划为右派之后,该文被定为反党大毒草,连加讨伐。

3月11日《解放日报》《文艺》专栏出满百期。专栏主编丁玲调文抗,由舒群接替。先后参加编辑工作的有陈企霞、黎辛等。该报连续三天登出“百期特刊”:刘白羽的《新的气息》,概述《文艺》副刊上发表的作品状况。艾青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为〈文艺〉百期纪念而写》。欧阳山的《祝〈文艺〉底百尺竿头》,指出《文艺》专栏发表理论文章不够。罗烽的《还是杂文时代》,“希望今后的《文艺》变成一把使人战栗、同时也使人喜悦的短剑”。丁玲的《编者的话》,说半年来出现了三十几位新作家的新作品,如灼石的《二不浪夫妇》,葛洛的《我的主家》,邢立斌的《回家》,叶克的《猎人的故事》和《科长病了》,温馨的《凤仙花》,平若的《温情》,鸿迅(朱寨)的《厂长追猪去了》等。总结了《文艺》专栏出版百期的成绩和问题。奚如的《一点意见》,认为文艺界理论和思想的分歧在《文艺》专栏上没有反映。荒煤的《我的祝词》,提出《文艺》专栏应响应“整顿文风”的号召。舒群的《为编者写的》说“一个编者也应该有多方面的才能,始能胜任。可是在我们,又多半是作家兼任编者,那就难上加难”。“一个作家未必是一个编者(但我这并不是对于丁玲同志的‘下台’,或是我的‘上台’,在这前后之间,有所骄傲,有所安慰和有所解脱)”。

时年29岁的舒群,提出不能胜任副刊主编时,毛泽东找他做思想工作。毛泽东说:要找这么完全的人,这么有能力的人,你给我介绍一位。难道没有这么一个人,综合性的副刊就不办了吗?全能的人,现在没有,将来也不能有。你编文艺副刊,文艺副刊是个点,也是个面。因为你是搞文学的,所以文学是你的点,文艺是你的面。你也要由点到面嘛。你编综合性副刊,文艺是你的点,社会科学就是面了。都是先点后面,从点到面嘛!先文学的点后文艺的面;先文艺的点,后社会科学的面。面反过来又会促进点,使点深化。只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提高,由点到面,你就一定能胜任这项工作。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