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尚在美国北部科罗拉州筹募革命经费。12月25日,孙中山在经历了16年的海外生活和艰苦斗争之后,终于回到祖国,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晚十时,在江苏省咨议局举行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孙中山庄严宣誓,同时发布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宣告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自秦始皇以来绵延数千年的君主制度最后结束。

当选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宣言称,将努力“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宗旨,完国民之志愿”。规定内政方针为:“民族之统一”“领土之统一”“军政之统一”“内治之统一”“财政之统一”。对外方针为“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及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持平和主义,与我友邦益增亲睦”“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先生作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之父,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孙中山一生中最富意义、最有影响的丰功伟绩。一个人的命运,是与所在民族、国家和时代的命运密不可分的。无论个人有多大的力量和能耐,有多少超人的条件,只有服膺了民族意志和追求,只有顺应了时代的演进和潮流,个人才会有辉煌的命运和前程。孙中山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就任临时大总统意味着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尚明轩先生在《从四个方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一文中这样说:

从中国革命史的大背景来看,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创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引进西方民主的火种,他燃起的辛亥革命的烈火,实现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跃。

孙中山是全面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先驱,是对中国经济现代化进行总体规划的开山之祖。孙中山是从农村成长起来的革命家,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大事。他经过考察总结其他国家的经验,并深入研究后,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建设国家的方略——《实业计划》。

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还是亚洲乃至世界被压迫民族日益高涨的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代表和象征意义。他把自己从事和领导的革命融入世界范围内的进步潮流,与整个世界政局的变化以及亚洲各民族的解放事业联系起来。

大总统誓词

历史回眸:

大总统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谨以此誓于国民。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2年。2.尚明轩:《从四个方面评价孙中山历史地位》,《团结报》2011年8月25日第007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