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铁路情怀

第一辑 铁路情怀

我喜欢看那无边延伸的铁轨

承载无限的梦想和希望

我喜欢听那划过长空的汽笛

奏响悠长的年华和时光

我喜欢用鼠标和键盘

记录我对铁路满满的情怀

祝福我的韩国朋友

他比我小称我“大哥”,我比他大唤他“老弟”,这是我和韩国朋友许相元见面时的称呼。

说起我们这段情缘非同一般。那是2006年冬天,我随同中国铁路代表团到韩国考察高速铁路,韩国铁道施设公团驻北京代表处的许相元全程陪同,从首尔到釜山全方位考察了他们的高铁建设及运营管理。出于我写文章的需要,观察、询问都比较细,想起来啥问啥。尽管许相元到中国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对汉语已经有所了解,他那生硬的汉语表达给了我不少帮助,我们之间自然就亲近得多了,有些事我至今难忘。

我离开工作岗位已有多年,许相元只要来郑州总要与我见上一面,看望他这位中国老大哥,他比我更重情义。2009年3月初,春天姗姗来迟,郑州的气温还停留在冬天。那天半晌我接到许相元的电话,说他带着他们的办公室主任方一钒来到郑州,约我见面共叙友情。朋友大老远来郑州,我肯定要尽地主之谊,请他们来家里坐坐,用最传统、最朴实也是最高规格的方式接待国际友人。我第一次安排家宴请外国朋友,不知道做什么菜肴,还是老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以家乡枣糕为主,配几道纯正的豫菜,有鱼有鸡荤素搭配。老妈从15岁就跟着我父亲在厨房里做帮手,也做得一手好菜,是一个很好的家庭厨师,家里来客人都是老妈操持。老爸天天忙在外顾不上家里这一摊儿,家务活都是妈来做。现在妈年事已高也不再下厨,这次说是有外国人来家吃饭,老妈不顾她已是85岁高龄,在厨房备餐料、做拼盘,忙来忙去不减当年。

天色渐渐暗下来,许相元带着方一钒来到我们家,见了我妈非要行大礼跪拜老人家,拉住我妈的手连喊“妈妈、妈妈……”,让老人家高兴得不得了。

席间,我一一介绍妈做的菜肴,吃着黄焦酥脆的长垣家乡枣糕,许相元是连连称道。枣糕是长垣的一道名吃,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儿时的我听大人们说,家乡的枣糕是用加工而成的黍米面夹上红枣油炸制作,黄焦酥脆,香甜可口,回味无穷。这种黍米属于经济作物,因产量低中原地带少有种植。长垣不仅种植黍谷,而且受水土和气候条件的影响,黍米质量最为上乘,相传清朝时期就已传入皇宫,长垣枣糕便成为宫廷佳肴,深受皇帝和文武百官的青睐。枣糕的形状类似皇宫御厨用的一种金质盛油器皿,以显示其御用食品的高贵身价。早些年,家乡人到郑州有时也为我们带些黍米,母亲炸出的枣糕味道更是鲜美。现在我们平时根本吃不到枣糕,一来没有原料面,二来不想让老妈再为我们操劳。前几天家乡来客人,给我们带来一点黍米面,还没来得及派上用场,恰好赶上韩国朋友来,也让他们尝尝鲜,中国枣糕给韩国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后,我就写了一篇博文《老妈亲手做佳肴》,连同照片一起贴在博客上,有536人次点击,收到54条评论。一位名为“于兰1933”的博友这样写道:“老太太很为中国争光,也给家乡添彩。有如此高龄、硬朗的老人在真是好福气!”时隔几个月,我收到许相元寄来的韩国杂志,这篇文章被翻译成韩文刊登在韩国一家杂志上,让更多的韩国人了解了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一晃过去4年了,老妈今年已是近90岁的高龄了,有时说起请韩国人吃枣糕那回事,妈总是说:“如果他们再来,我还下手做。”妈是个热情好客、纯朴善良的东方慈母。

前天,我收到一封来信,打开一看是许相元用中文写成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挚感情,洋洋洒洒有3000多字。他在信中告诉我,他在中国任期已满,要回韩国另有任用。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这次让他回国赴任真有依依不舍之情。是金子在哪儿都要发光,他善于学习、精通业务,又能吃苦,事业做得很成功,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期间,许相元接受媒体采访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受到业内人士称赞,这次回韩国准是公团给他压担子。看到许相元的来信,我们相处在一起的情景又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闪过,随即打电话与方一钒联系,安排时间到北京与老朋友话别。

昨天上午,方一钒来电话说许相元他们一同下午专程到郑州来拜访我。我驱车来到他们下榻的饭店,我们相见有说不完的话,谈工作,谈生活,谈过去,谈现在,无话不谈。谈到4年前在我家做客时又回味我们家乡的枣糕,称我母亲是他的中国妈妈,做的枣糕真好吃。我告诉他,老人家明年就是90大寿了,现在身体很好,每天还和邻居打牌聊天,日子过得很舒心。当然我们也谈论到许相元的母亲,我敢肯定许妈妈也是一位善良可敬的好妈妈。相元的母亲比我妈小5岁,4年前在我家相元用手机拨通他们家的电话,方一钒做翻译,两位老人在电话里互相问候,无线电波传递着她们爽朗的笑声。

临别之时,我赶写了一幅书法作品送给我的这位韩国老弟:“兄弟情意深,天涯若比邻”,以此表达我们的真挚感情。我也衷心祝福我的韩国朋友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2013年7月17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