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诗歌作为历史最悠久、形式最优美的文学体裁之一,记录了世界各族人民的所见所思和丰富情感,迄今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经典作品。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与其他国家相区别,中国的诗歌统称为“汉诗”。“诗言志,歌咏言”,古人通过诗歌咏史、咏物、咏时,“风雅兴寄”的传统贯穿整个中国诗史,同时将天下意识和千秋情怀与诗歌一起融进了历代知识分子的血液。特别是流光溢彩的盛唐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诗人及不朽的作品,诗人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赋予了诗歌雍容宏阔、雄壮浑厚的气度。汉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泛中华文化圈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华夏文化的精髓都熔铸在汉诗之中。

汉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其中蕴含着华夏先民朴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浓缩着古人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存的洞彻、对生活的感悟,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文化财富。文化的功能在于塑造个人、引导社会、传递文明、凝聚力量,所以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从一定程度上讲,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源于以汉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容的强大精神基因。今天的中华民族,唯有根植于文化自信的土壤,方能完成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未来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全方位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加快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源。一方面,要加强文化的整理和研究,发挥大学人文学科及各类博物馆、艺术馆等功能,从汉诗等文化瑰宝中传承文明遗产、萃取思想精华,形成高品位的文化源头;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的传播与推广,通过各类智库和海内外宣传平台,特别是网络新媒体等,多渠道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发出我们的声音,形成文化传播渠道的开源;另外,还要推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文明教化中,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真正从源头上塑造国民的良好文化素养和行为规范。我坚信,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源,不仅会推动汉诗在现代社会重新焕发异彩,而且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我和广大读书人一样,平时也喜欢诵读诗歌,从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洗礼。品读丁川先生关于汉诗的论著和部分诗歌的结集,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的课堂上,先生声情并茂讲授诗歌的场景如在眼前。丁川先生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让一代又一代学子得以认识、了解、热爱传统文化。如今,这部融理论和实践于一身的诗学专著即将出版,希望有更多的学人有机会通过丁川先生的著作,扬帆诗海,探索汉诗的隽永韵味;也希望通过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引领世界读懂东方神韵,不断扩大中华文明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吴朝晖

2017年2月于求是园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