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患难责无旁贷

生死患难责无旁贷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乡党第十

朋友死了,没有人来负责料理后事,孔子说:“由我来负责安葬。”

【感悟一点】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生死不渝的。在世相交之日,重信守诺,可以事相托,患难与共;一方离世,友谊不灭,无论有什么事,生者责无旁贷。

孔子在这里的言行,充分表现出作为君子对待友情的态度。“患难相扶持”不仅是重信义的延续,更是一种升华,这种仗义的仁德之举,足以令每一个虚伪之徒汗颜。

齐貌辨和范式

朋友应当能相互帮扶,生死不渝,要有一种能做到无怨无悔地付出的心怀。希望自己能交到一个为你生为你死的朋友,首先自己要具备能为朋友两肋插刀的胸怀。这样,以义相报,患难相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战国时,齐相靖郭君门下有一门客叫齐貌辨。此人毛病很多,其他门客都不喜欢他,惟独靖郭君例外。门客士尉为此谏靖郭君,但靖郭君不听,于是士尉告辞离开了靖郭君的门下。孟尝君私下也为这事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大怒说:“即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的家拆得四分五裂,只要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也在所不辞!”他让齐貌辨住在上等客舍,让他的长子侍奉着。

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靖郭君的处世交往很不为宣王赞许,他被迫辞官,回到封地薛处居住,仍跟齐貌辨在一起,在薛地住了没多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辞行,请求让他去拜见宣王。靖郭君说:“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您去必定遭到杀害。”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我一定要去!”靖郭君劝不住他,只好同意他去见齐宣王。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宣王,齐宣王说:“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的,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有两件事说给您听听,大王您就知道了。一件事是,当初大王做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耳后见腮,下斜偷视,相貌不仁,像这样的人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靖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靖郭君听从我的话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第二件事是,靖郭君回到封地之后,楚相昭阳请求用大于薛地几倍的地方交换薛城。我劝他说:‘应该答应他。’靖郭君不同意,说:‘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薛地,现在虽被后王所厌恶,但我忠于先王的心仍旧没有变,我如果将薛地换给别人,怎么对得起先王呢?’这两件事就足以证明靖郭君对您的忠心。”

齐宣王听后长叹,神情激动地说:“靖郭君对我竟爱到如此地步,我年龄幼小,这些都不知道。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好!”于是,靖郭君来到国都,穿着齐威王所赐的衣服,戴着齐威王所赐的帽子,佩着齐威王所赐的宝剑。齐宣王亲自来到郊外,流着眼泪迎接靖郭君,并请他出任齐国宰相。

真正的朋友,不仅在关键的时候会挺身而出,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信赖,以心相托的。东汉的太学里,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劭成了好朋友。学成后,两人约定要重聚,由范式到张劭家去,并定下了具体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劭禀告母亲范式要来,请她准备酒食。张劭的母亲不信,说两地相距这么遥远,你就一定能说他今日到?可是,范式果然在这一天到了,张母说,范式真是一个讲信义的君子,与他订交,不会有错!

后来,张劭得病死了,下葬的一日,乡邻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辆车急驰而来,白马素帷,痛哭之声相闻。张母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手执麻绳、牵着灵车为张劭落葬,说:“去吧!元伯,生死异路,无法挽回,我和你就此永别!”乡中千余吊客闻言而同声落泪,都说没有见到过像范式这样真心诚意、生死不渝的朋友。

什么是友情?什么是道义?按照它们的标准来行事,就是即使死也不应当躲避。当然,这规矩是古人定的,对今天的人来讲有点“苛刻”。但无论怎样,对朋友该做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偏离道义的轨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