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1914年,清华学堂招收留美女学生,凭着出色的英文成绩,陈衡哲顺利考上,进入美国瓦沙女子大学,后又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西洋历史和西洋文学。

在异国,陈衡哲眼界大开,不仅学到知识,还认识了胡适和后来成为她丈夫的任鸿隽等人。书本和生活两方面的滋养,使她才情萌发……

1917年,陈衡哲以白话文写作,以“莎菲”为笔名发表了小说《一日》。小说描写了一个新生在美国女子学校一天的生活,引起胡适等新文化人士的关注和讨论。之前,并没有一个女作家以白话写小说,陈衡哲是第一位女作家(男作家是鲁迅),《一日》比鲁迅的《狂人日记》还早了一年。所以,现代文学史上,应当有陈衡哲的一笔。1929年3月,胡适为陈衡哲《小雨点》作序并说:“当我们还在讨论新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学了。”

此时的她,风华正茂,激情四射,在世纪之交风云变幻之际,在胡适等人的影响下,聪敏的陈衡哲,怎么可能保持寂寞呢?她很快拿起笔来,崭露头角,及时抓住了这个历史赋予她的机遇。她抓住了,那么,人生就成功了一半。

1917年至1926年,陈衡哲又创作了《小雨点》、《运河与扬子江》等小说,发表在胡适等人主持的《新青年》、《小说月报》等新文学主要刊物上,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当时著名的女作家还有谢冰心、凌淑华、冯沅君、黄庐隐、苏雪林等,但当时她们以文学创作为主,而此时的陈衡哲,已是著名的女教授了。

留美6年,陈衡哲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0年回国,受聘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成为我国第一位女教授。之后,又任南京东南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作家之外,陈衡哲更在意自己的学者身份。文学,是她年轻时的事业,而学术,则是她一生的事业。她非一般的才女,不会满足于单纯的文学创作,作为一个有思想的女性,她更在意学术上的成就。

事实上,她已经是当时的一流学者。1927~1933年,陈衡哲先后4次代表中国出席在美国檀香山、日本东京、中国上海、加拿大班府召开的太平洋会议的学术会议。她的学术著作主要有《西洋史》、《文艺复兴史》、《文艺复兴小史》等,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陈衡哲的文字,语言优美,文风犀利,富有哲理和思想,而且见解独到,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女学者,旷世之才女。

一路走来,陈衡哲不只超越了那个时代的很多女性,而且超越了自己,她以积极的“造命”思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看她34岁创作的小说《运河与扬子江》,描写了安分守命的运河和奋斗造命的扬子江,两种人生观的对立和交锋,以此歌颂拼搏自强的精神。实为陈衡哲个人生活奋斗的生动写照。

陈衡哲,20世纪不该被遗忘的旷世才女。杨绛在其回忆文章《怀念陈衡哲》中称羡陈衡哲“才子佳人兼在一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