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造福乡邻

五 造福乡邻

1937年6月4日,蒋介石曾写信给蒋经国说:“你今年一年内安心在家读书,与研究农村利弊,如有余暇,或可从易处略加改正,造福乡人;但不可开始时即用勉强方式,只可劝导之,使渐能改良,使之信仰,则以后当易为力也。”[22]

然而,由于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蒋经国未能安心读一年的书,他在溪口只住了五个月就赴江西任职。在溪口期间,蒋经国像在苏联一样,喜欢与平民百姓聊天,同时也谨遵父亲教诲,努力造福乡人。因此,在溪口读书期间,他曾留下了一些趣闻轶事,而他赶走恶吏的故事至今尚有流传。

1937年春的一天,蒋经国和账房唐瑞福,以及远房亲戚孙老虎由溪口去萧王庙舅家。出镇没多远,看见一位衣着破烂的老农民一路骂骂咧咧地迎面走来,嘴里说:“短命税官,倒灶政府,比强盗还凶。”蒋经国好管闲事,停住脚步,去问老农骂谁。老农火气正旺,也不认得蒋经国,气呼呼地答道:“同你讲也没有用。”说着只顾自己赶路。蒋经国拉住他:“你讲给我听听,说不定能帮你忙。”老农看他一副认真的样子,就站下来,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原来,这是一位山里老农,昨天砍了一担柴,挑到集镇上卖了。因为天气冷了,家里孩子等棉衣穿,他买了五斤棉花回来。路过任宋庵,庵里设了关卡,税吏以老农没有发票逃税为借口,将棉花没收了。蒋经国感到税吏这样做有损于政府声誉,就说:“你跟我来,我讨还给你。”

蒋经国与儿子孝文在妙高台

溪口到任宋村不足五华里路,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任宋庵。蒋经国走进大门,见有个官员模样的人面大门而坐,便上前问道:“他的棉花是你没收的?”税吏不认识蒋经国,嫌他多管闲事,便答道:“与你有什么关系?”“还给他!”蒋经国提高了嗓门。税吏不买账,舌剑唇枪,大吵起来。蒋经国怒不可遏,拿过孙老虎手中的手杖,在税吏桌上猛敲,大声喝道:“你给我滚蛋!”这时,里面走出一个老和尚来,认识蒋经国,赶忙上前劝道:“经国先生息怒,经国先生息怒。”税吏一听是蒋经国,知道闯大祸了,慌忙跪地求饶。蒋经国怒气未息,说:“你马上给我滚蛋,我回来时,如果你还没有走,小心你的脑袋!”税吏诺诺连声,把棉花还给了老农,收拾东西之后灰溜溜地走了。[23]

溪口镇西约五华里,有一座入山亭,亭有三开间房屋,宽敞高朗,这是从平地上雪窦山的第一个亭子。据《雪窦寺志》记载,入山亭最早建于宋代至和乙未年(1055),是雪窦寺达观颖禅师为供山民歇肩,朝山进香者休息而建。以后,几经兴废,到民国年间,由杜月笙捐资重建。相传入山亭的匾额由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所题。那天,唐伯虎到入山亭休息,见山民挑炭而过,遂用木炭当笔,写了“入山亭”三字。文人学士到此多有题咏,明代进士、奉化人宋琰诗云:“一亭西入梵王家,百折千盘路转赊,山鸟似知来客意,数声啼上石楠花。”因为民国时期不通公路,上山必须走山路,所以亭内有不少轿夫等客。

一天,蒋经国带妻子、儿子去雪窦寺观光,雇了轿子,其中一个轿夫叫樊启林。一路上,蒋经国与他攀谈起来。蒋问:“抬轿生活辛苦,上山一个来回有多少收入?”樊说:“从入山亭到雪窦寺、三隐潭来回轿钱三元五角,到妙高台来回二元。”蒋经国认为太少,樊启林见他好说话,趁此向他诉说:“就这么一点钱,镇长还要每趟抽三角头钱呢。”镇长姓蒋,与蒋同族,经国听了很不高兴,认为镇长败坏了蒋家的声誉,回溪口后,把他训了一顿。事后,这个镇长怒气冲冲跑到入山亭,对轿夫们说:“不晓得哪个人告了我的状,有胆量走出来同我直讲!”樊启林吓得心惊肉跳,担心镇长报复。回到溪口,刚好看到蒋经国从丰镐房出来,急忙上前叫道:“经国先生,镇长来威吓我们,你走后,我们要难做人了。”蒋经国听了非常恼火,又把镇长叫来,大骂一顿,并警告他:“你再仗势欺人,我枪毙你!”吓得镇长面如土色,连声求饶,并跑到入山亭向轿夫讲好话。从此以后,他再不敢向轿夫收头钱了。[24]

税吏也好,镇长也罢,其实他们不是怕蒋经国本人,而是怕蒋经国的“太子”身份。然而,蒋经国这种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性格却是真实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