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赛跑的中学生

和时间赛跑的中学生

9岁时,竺可桢考入毓菁学堂。这是当地第一所新式小学。受维新变法思潮影响,学校老师的思想非常活跃,常常给学生们剖析时事,启发他们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存亡。竺可桢入校第二年,正赶上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辛丑条约》,消息传到学校,师生群情激奋。课堂上,国文老师姚小谷问同学们:“世上什么东西最苦,什么东西最甜?”竺可桢回答说:“丧权辱国最苦,国家富强最甜。”老师惊喜地说:“你回答最好!”

1905年,竺可桢以各门课程全优、全校第一名的成绩从毓菁学堂毕业。此时,由于清政府的盘剥,竺家米行已经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竺可桢进了有助学金补贴的东湖书院。读了不到半年,因为对学校设置的课程不感兴趣,竺可桢又考进了上海小有名气的澄衷中学。父亲多方筹措,总算凑足了升学费用。

竺可桢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为激励自己刻苦学习,他在床边贴上一张纸条:“醒来即起。”每天早晨,当同宿舍的室友仍在呼呼大睡时,竺可桢早已起床,走出寝室,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读书去了。无论刮风下雨,酷暑寒冬,从不间断。

他的勤奋苦学,也遭到一些同学的讥笑,有人讥讽他是“呆秀才,书庸子”。竺可桢听见后,不但不予理会,反而更加用功。为了熟记英语单词,他把英文词典一页页撕下来,随身携带,随时诵读。夏日蚊多,他穿上竹布长袜,或用一个高木桶,盛满清水,把双腿泡在里面;冬天严寒,他就在土布长衫外勒上一根布带。为时时警醒自己,他还在日记本上摘抄名人名言,如莎士比亚的“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屠格涅夫的“没有一种不幸与失去时间相比的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竺可桢的勤学善读很快见到了成效,入学时,他的成绩尚属中游,期末考试,一跃而到了班上前几名。在唐山路矿学校读书期间,全校5次考试他都是名列全班第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