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之道

教养之道

1.阅读改变人生。蔡元培曾是封建科考体制内的佼佼者,后来却成长为疾风骤雨似的革命战士,究竟是什么促成他人生的这种戏剧性转变呢?答案就是阅读。17岁以前,蔡元培的阅读范围是清政府指定书目,因此,思想也被拘囿在这个范围内,这时,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儒家书生;17岁后,他的阅读从儒家传统经典,扩大到介绍中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书籍,从此,眼界始宽,思想也逐步发生改变,最终挺立时代潮流,抒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

常常有许多父母存在这种疑惑,为什么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升入初中或高中后就后劲不足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缺乏良好的课外阅读。正处于智力发展关键时期的孩子们,每天捧着几本枯燥的教科书反复咀嚼,不仅破坏了学习的胃口,更是遏制了思维发展和想象的空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

2.父母威严而有慈。蔡元培的母亲是慈爱而精明的,她的很多教育方法,都值得我们今天的父母借鉴。特别是当孩子犯错误后,她先摆事实,讲道理。如果累教不改,也会毫不手软地给点颜色,让他们长记性。

当今社会上,我们常常看到两个极端,要么是父母毫无原则地宠爱子女,无底线地包容子女所犯的错误,结果孩子变得无法无天,道德败坏;要么是一味地严格要求,打骂体罚,崇尚所谓“狼式”教育,使孩子得不到爱的滋养,心灵扭曲。

中国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指出:“事属可行,就叫他行;事不可行,禁止他行。这是做父母的对待子女的正当办法。倘使不论事情的可否,竟一味去禁止他,那么小孩子茫然竟不知所措手足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