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皇叔刘备
枭雄的本钱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其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本。曹操靠自己祖父曹腾为权宦的条件很早就在政坛上崭露头角,加上自己非凡的才干,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掌握了天下的大势;袁绍和袁术兄弟靠的是四世三公的门阀,由于祖上的功德,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资源,所以在争霸初始时实力最为雄厚;其他的很多人,要么是祖先留下了雄厚的财产,如孙权,他的基业是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打下来的;孔融自幼聪颖过人,名震天下;刘表为“八俊”之一,很早就成了知名人物。而刘备的本钱是什么呢?
《三国志》生动地记载了刘备的生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乱世豪杰的一些经历。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市)人,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在汉武帝时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后在宗庙祭祀中因献金助祭不合规格,触犯律令,被削去爵位,于是世代就在涿县安家。刘备的祖父、父亲都曾经在州郡为官。但由于父亲早逝,家业逐渐衰落,刘备也就成为最底层的平民百姓。
由于年少丧父,家境贫寒,刘备不得不从小跟随母亲靠贩草鞋、织苇席为生。他家的屋旁有棵大桑树,枝叶繁茂,从远处看去就像皇帝乘坐的华车的车盖。刘备小时候跟同龄的小孩儿在树下玩耍,并对伙伴说:“我将来一定要乘上有真正篷盖的天子之车。”吓得他叔父急忙训斥他不要胡说,这可是灭门之罪。
刘备15岁时,奉母亲之命外出游学,拜同郡人、原九江太守卢植为师。卢植是当时的大儒,学问精深。但刘备对读书做学问的兴趣不大。《三国志》中说他“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他身高七尺五寸,垂手过膝,回头能看到自己的耳轮。平时少言寡语,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之士,因此,许多少年争相归附他,同族人称他“非常人也”。可见,年少清贫使得刘备没有纨绔子弟的坏习气,反而培养了他的胸怀和志向。其中善于待人,喜欢结交这种品格,对他后来的事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国时期,几乎可以说,没有哪位英雄能在品格上和刘备争个高下。在所有人中,刘备是最孚众望、最得人心者,也是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政治家。作为一代豪杰,刘备也不是如《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那样温文尔雅、形同儒生,而是很有勇力,血气方刚之人。他借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而崭露头角,因为作战十分勇敢而多次立下战功,在危难之际,表现出了非凡的应变之才。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受伤,为了逃过敌人的杀戮,他装成死人,终于从敌人的眼皮底下逃过劫难。战争结束,他因为“有武勇”“有军功”而被任命为安喜尉。
刘备最吸引人的是他的为人和品格方面。东汉末年,国家动乱,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田园荒芜,衣食无着。刘备担任平原相时,把府中财物施舍给百姓,帮助他们度过饥荒,而他自己则在府里跟手下人同席同食,从来不摆架子。结果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大家都归附他、爱戴他,起事之初就很得人心。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室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刘备管治,于是,买通了一个刺客去行刺刘备,刘备毫不知情,对其热情款待,刺客深受感动,不忍下手,于是将来意告诉刘备,作别而去。这一点,和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赵衰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备刚开始起事的时候,手下只有一千多人,之后有几千饥民投靠,实力很小,官职只是个平原相,位卑言轻,在各大诸侯面前,还没有说话的余地。但他靠仁德为自己树立了威信,获得了好的名声。公元196年,徐州牧陶谦病重,对其别驾糜竺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后糜竺率人迎请刘备,刘备不肯接受。徐州所属官员陈登、孔融继续劝说,强调现在百姓拥戴贤能之主,徐州殷富,有人口百万,据此既可扶助朝廷,又可济世安民,刘备才同意接任。陈登等将此报告给当时最大的割据列强袁绍,袁绍回书表示赞成,说:“刘备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孚所望也。”不久,袁术、吕布相继前来攻夺徐州,刘备被吕布赶走,开始了颠沛流离生涯。
尽管刘备既没有兵力,也没有地盘,但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他被吕布打败后投靠曹操,曹操对他很是优待,举荐他为豫州牧,帮助他反击吕布。在吕布势力被消灭后,曹操又表荐刘备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在一次,酒席间闲谈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曹操识见过人,他如此敬重刘备、称赞刘备,主要在于刘备既有雄才又深得人心。曹操的谋士程昱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却不敢轻举妄动,他也知道刘备是个潜在的对手,但刘备的名声很大,而当时曹操刚打起挟天子令诸侯的旗号,势力和袁绍等比起来还远远不够,如果杀了有仁德之名的刘备,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可能会导致离心离德,这是曹操不能做的。因此,说到曹操不杀刘备,实际上是刘备的品格救了他自己。不久曹操派刘备去阻击袁术,程昱、郭嘉都说:“刘备不可纵。”曹操很后悔,已追之不及。
刘备借着这个机会从曹操那里逃出,袭杀了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开始打起自己的旗号,与曹操分道扬镳。此时正是袁、曹官渡之战前夜,但曹操仍决定进击刘备。诸将都说:“现在与主公争天下的是袁绍,如今袁绍已引兵前来,却东征刘备,假若袁绍乘虚而入,那怎么办?”曹操说:“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于是亲自引兵攻击刘备,刘备不得已又投奔袁绍。
听说刘备前来投靠自己,袁绍非常高兴,他一面遣将沿途迎奉,一面亲自离邺城二百里,去跟刘备相见。袁绍在当时势力最为强大,他如此屈驾迎接刘备,主要也是刘备的德行、品格在起作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亲自向驻兵汝南一带的刘备发动进攻,刘备转而投奔荆州刘表。
刘表是当时南方最大的势力,听说刘备前来,也出郊欢迎,待以上宾之礼。接着又给刘备增加兵力,派他屯居新野,阻击曹军进攻。刘备的品格使得他有极强的凝聚力,在他的感召下,许多荆州豪杰争相归附。刘表这才对刘备起了疑心,暗中防备,不敢予以重用。尽管如此,他对刘备仍然十分敬重,待遇也十分丰厚,而且一收留就是七年,对此刘备是深为感激的。当曹操南下,刘琮背着刘备派人至新野向曹操投降。刘备处境十分危急之时,他没有乘刘表刚亡故、刘琮刚继位即降曹这个机会,夺取荆州。当时刘备从樊城撤退经过襄阳时,诸葛亮劝刘备攻刘琮、得荆州,刘备说:“吾不忍也。”只是停下马来呼刘琮,刘琮吓得低着头站不起身来。随后,刘备又去刘表墓地,拜辞哭别。
据史书记载,刘表临终时曾将荆州托付刘备,刘备没有接受,他对诸葛亮等人说:“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对他来说,当时取荆州而据之是最佳时期。但如果这样做了,他多年打下的基业也就毁于一旦。没有了品格感召力的刘备,即使得到了一块栖身之地,但如同毁掉了金字招牌一样,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尽管荆州对刘备来说已由诸葛亮定为争霸图强的首要目标,但他也决不在违背信义的情况下图取。在品格和实力面前,他只能选择前者。因为他和曹操、孙权等人相比,只有这一点是能超过他们的,放弃了这一优势,他就只能任人宰割了,即使得到了荆州,也迟早会失去。所以,刘备的这一决定充分显示了他的真正魅力。
依附刘表这段时间,刘备虽然无权无势,但他靠自己的人品征服了荆州百姓。当他由樊城经襄阳向江陵撤走时,“(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部下劝刘备尽快前进,占有江陵,说现在相随的人众虽多,但能作战的士兵少,如若曹操兵马追来,怎么挡得住?刘备说:“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坚决跟十余万民众一起走,尽管这样做有可能被曹操追上,也决不遗弃百姓。
结果,由于跟随的民众太多,部队行进缓慢,刘备终于被曹操赶上,遭受重大挫折,夫人死了,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也差点失去,只剩下数十骑斜趋汉津,正好遇到关羽的船队,才幸免于难,得以由汉江至夏口。刘备尽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表面上一时失利,却为后来争取民心、取得主动积累了更多的资本。对此,东晋著名学者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给予了刘备极高的评价:“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刘备的仁德品格给他带来了成大事者必不可少的凝聚力。不久,被曹操打散的部队很快又集结到他的身边,参加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已归顺曹操的很多刘表的部下又纷纷投奔刘备,短短时间之内,刘备的势力迅速崛起,形成了三国鼎足之势。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死,终年62岁。死前,他还留下遗诏给太子刘禅说:“我起初患了痢疾,又转发其他病症,大概已经没有再活下去的希望了。人活到五十岁而死,就不算短命;我已经六十多岁了,还有什么感到遗憾的呢?我放心不下的,只是你们兄弟几个。有人告诉我,说丞相称赞你的智慧及度量很有进步,果真如此,我还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你要好好自勉、自勉!凡是坏事,不能认为小就去做;凡是好事,不能认为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之人,才能让人心服。你父亲德行浅薄,没有可值得效法之处。你可以阅读《汉书》《礼记》,空闲时分,还必须阅读诸子百家的书以及《六韬》《商君书》,这些书能使你的智慧和见识增长。又听说丞相已经为你把《申子》《韩非子》《管子》和《六韬》抄写了一遍,还没有到达你们手中,就在路上丢失了。你可以再好好向他请教。”
刘备临死前对儿子的嘱托具有深远的意味,他希望自己生前没有实现的想法能够在刘禅在位时成为现实。为此他谆谆教导刘禅如何做一个贤明的、有才干的君主,延伸自己的仁爱思想。这是他一生经验的总结,也是刘备全部政治权智精华的浓缩。
三国三巨头有着鲜明的品格特点。曹操有非凡之能,但给人的印象是“奸”;孙权也非凡人,但生性多疑,给人的印象是“猜”;三人中,刘备的基础最为薄弱,能力也最低,但在品格上,他远远超过曹、孙二人,那就是他的“仁”。他重百姓、讲仁德、守信义,没有这些,他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三辞徐州
刘备的权力来自于不断地揽取他人的权力,主要是地域控制权的揽取。他不愿意表露出对地域控制的欲望,而是等待时机,先做好舆论方面的工作,借他人之口达到自己的目的。对于还不成熟的机会,他宁愿暂时放弃,在徐州的谋夺上,刘备就施展了欲擒故纵之法。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割据兖州的曹操派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琅邪迎其父曹嵩及家人百余口到兖州。途经徐州时,徐州牧陶谦为交好曹操特派都尉张闿送曹嵩一行。不料张闿杀死曹嵩及其家人,席卷财物而去。于是曹操便把账记在陶谦身上,以为父报仇为名,发兵攻徐州。
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挡,便采纳别驾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刘备率军在徐州城下与曹军于禁所部小试锋芒,初战告捷,使久被曹军围困的徐州暂时缓解了危机。于是陶谦急令将刘备迎入城内,盛宴款待。
陶谦见刘备仪表轩昂、语言豁达,心中大喜,便命糜竺取出徐州大印,让与刘备。
刘备忙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陶谦说:“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公乃汉室宗亲,正当为国出力。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公勿推辞。我当自写表文,申奏朝廷。”
刘备马上离席再拜说:“刘备虽是汉室后代,但功微德薄,任平原相还怕不称职。我本是为了义气前来相助,您这样说,莫非怀疑我有吞并徐州的念头?我要有此念,皇天不佑!”
陶谦说:“这是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
但刘备只是推辞,终不肯接受。
糜竺见二人再三辞让,便说:“现在兵临城下,且当商议退敌之策。待事平之后,再议相让不迟。”
于是刘备说:“我想写信给曹操,劝其和解。曹操若不答应,再战不迟。”
曹操正在军中与诸将议事,看到徐州送来的刘备的信。信上说:“备自关外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不及趋侍。令尊被害,实因张闿不仁,并非陶谦之罪也。目今黄巾余徒,扰乱于外;董卓余党,盘踞于内。愿明公先朝廷之急,而后私仇;撤徐州之兵,以救国难,则徐州幸甚,天下幸甚!”这封信惹怒了曹操,准备发兵攻打陶谦。恰好这时吕布攻破兖州,进占濮阳,威胁曹操后方。因而曹操便顺水推舟,卖个人情,接受刘备建议,退兵而去。
陶谦见曹军撤走,徐州转危为安,便请刘备、孔融、田楷等聚会,庆祝解围。饮宴既毕,陶谦再向刘备让徐州。刘备说:“我应孔融之约救援徐州,是为义而来。现在若无端据有徐州,天下将以为我是不义之人。”糜竺、孔融及关羽、张飞等皆纷纷劝刘备接替陶谦治理徐州。刘备苦苦推辞说:“诸位欲陷我于不义耶?”陶谦推让再三,见刘备终不肯受,便说:“如您必不肯受,那就请暂驻军近邑小沛,以保徐州,何如?”众人也皆劝刘备留驻小沛,刘备方始同意。
不久,陶谦染病,日渐沉重,便派人以商议军务为名,把刘备从小沛请到徐州。陶谦躺在病榻上对刘备说:“今番请您前来,不为别事,只因老夫病已垂危,朝夕难保;万望您以汉家城池为重,接受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刘备说:“可让您的二位公子接班。”陶谦说:“其才皆不能胜任。老夫死后,还望您多加教诲,千万不能让他们掌握州中大权。”刘备还是辞让,陶谦便以手指心而死。举哀毕,徐州军民极力表示拥戴刘备执掌州权,关羽、张飞也再三相劝。至此,刘备才同意接受徐州大权,担任徐州牧。
“三辞徐州”,是刘备过人之智的很好体现。
首先,刘备通过几次推辞,更进一步博取了仁义忠厚的名声,他越是推辞,别人就越认为他不贪图利益,更认定他是难得的领袖,他的名气就越大,凝聚力就越强,而人心就越巩固。
其次,刘备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他对于当时的形势有着清醒认识。徐州正处于四战之地,野心勃勃的曹操正虎视眈眈、兵锋相向,自不待言。邻近的诸侯如袁术、吕布、袁绍之辈都在觊觎,怀有兼并野心。这些都是潜在的危险。由此可见徐州并不是一颗好吃的果子,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
实际上也是如此,刘备领有徐州不久,即先后受到过曹操、吕布、袁术的进攻,陶谦部下曹豹也反叛刘备而助吕布。以致刘备在徐州难以立足,最终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绍和刘表。当然,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徐州,对于刘备来说,毕竟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因而陶谦一死,在外有北海相孔融的支持、内有糜竺及徐州军民的广泛拥戴的情况下,刘备便不失时机地同意接替陶谦任徐州牧,将徐州据为己有。
在刘备辞让徐州牧的时候,陶谦的部下陈登,字元龙,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人,时任陶谦的典农校尉,是名重天下的国士。他认为刘备很不简单,曾经对功曹陈矫说:“刘备雄姿杰出,有王霸的谋略,我敬重刘备。”可见刘备在他心目中,已经是一位具有“王霸之略”的杰出人物了。陶谦一死,糜竺等人决计拥戴刘备为徐州牧。考虑到自己声望、地位以及不忍乘人之危、夺人之业等原因,刘备一再辞让。陈登因而对刘备说了这么一席话:“如今汉室衰败,天下混乱至极,建功立业,就在今日。徐州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我们是真心来请你治理州中之事的。”这些话,也是在提醒刘备,不要错过这大好的时机。当刘备提出要大家把徐州交给袁术时,陈登接着又恳切地规劝道:“袁术虽然是名门望族之后,但性格骄横,哪是治理乱世之人?先生若来主政徐州,我们可以帮你召集十万军队。有了这些军队,进可以辅助汉室,安定百姓;退可以雄踞一方,守卫疆土。”
孔融是说服刘备接受徐州牧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大文学家,当时任北海相。他一针见血地对刘备说:“袁术哪是一个舍身为国的人呢?他不过是坟中枯骨而已,一点也不用把他放在心上。现在老天爷把这么好的机会赐予你,错过这个机会,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面对这些人的劝谏,刘备“不得不”接受徐州牧的大印,取得了这块兵家必争之地,这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他可以在这个地方广施仁政,建立良好的声誉,即便不能在此长久,也可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刘备在此以稳打稳扎的本事发展了自身的势力。
徐州是陶谦经营了多年的根据地,要想据为己有,就要看看徐州将士和百姓的态度,于是刘备设计了三次辞让,每次都可以减少一批曾经反对他做徐州牧的人,经过这么三次,刘备才安心地接下徐州这个热点地区,局势的发展比刘备预料的还要好。至于刘备和吕布之间的恩怨,总体来说,双方都没有得到好处,曹操倒是从中渔利。刘备接纳吕布本身就是个错误,吕布用计占据了徐州,刘备要夺过来可能性不大,怎么办?刘备只好欲擒故纵:一方面,假意表示服从吕布的领导,实际上是麻痹吕布;另一方面,利用吕布的进攻,不断激起吕布攻伐的欲望,将战火引到曹操身上,同时也促使吕布集团内部发生分化,为彻底消灭吕布奠定基础。
都不是省油的灯
刘备前半生势力相对弱小,一直游走于强势左右,寄人篱下而又不忘自身发展壮大,这需要与不同的强权势力周旋,在夹缝中不露声色地保全自己,从而避免毁灭性的灾难。
刘备屯兵徐州,让吕布驻扎在小沛,成为了曹操的心腹之患,担心二人同心引兵来犯。对此,荀彧给曹操献上“二虎竞食”之计:
第一步,让曹操上奏汉献帝,请求封授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让一直被人斥为“织席贩屦”的“村夫”刘备有一个正式的官职。
第二步,写了一封密信,请求刘备设计杀掉吕布。这样做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刘备感激曹操在皇帝面前推荐自己,按照曹操的嘱咐杀了吕布;二是刘备杀不成吕布,那么,吕布一定会杀了刘备。这两种可能,无论哪一种实现,都对曹操十分有利。
对刘备来说,荀彧的计谋建立在两种感情的基础上:一种是对曹操的感激;另一种是对吕布的蔑视。对于前一种感情,其自然反应就是报答;而吕布又一向声名狼藉。所以,一般人在这两种感情的夹攻之下的确很难跳出荀彧的盘算。张飞说:“吕布本来就是无义之人,杀了他有什么问题呢!”吕布品行的低劣,造成了张飞以及其他人对他的轻蔑,荀彧就想利用这种公众的轻蔑促使刘备来杀吕布。
刘备控制住了自己的感情,他对曹操上奏推荐自己做徐州牧表示感谢,却并不就此答应杀了吕布,推诿说:“这件事情还需要进一步地商议。”刘备的这个“还需要进一步商议”:一方面,可能是实话,他真的需要花一点时间来考虑这件事的得失利弊;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委婉的拒绝,他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件事背后的意义。
事后,刘备对他的兄弟们说:“这是曹孟德担心我会与吕布一起谋划讨伐他,所以用这个计策,让我二人火并,他却从中取利。”这表明,刘备不是凭自己感情的好恶来决定采取什么行动,而是站到对方的立场之上,考察其动机:杀吕布只对曹操有利。于是,他对两位弟兄说:“为什么要被曹操所驱使呢?”这句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为什么要被情感所驱使呢?被情感驱使的结果是成全了曹操。
但荀彧的计策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就是挑起了张飞杀吕布之心。莽撞的张飞在吕布来时,拿着宝剑就要杀掉吕布,幸亏被刘备慌忙阻挡住。但后来,张飞终因感情失控而激反吕布的岳父曹豹,从而成为丢失徐州并陷刘备家小于城中的罪魁祸首。
刘备寄居小沛时,本想借此发展自己的实力,以便待天下变化的时候能够参与到争夺的行列中去,然而袁术却不愿意看到刘备的势力渐渐强大,袁术周围的谋士时刻提防着刘备,一有机会即怂恿袁术消灭刘备。处在几大势力中间,刘备的日子很不好过,但幸亏他能运用借力打力的谋略,应付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化险为夷。
当时,孙策向袁术索要传国玉玺,袁术不肯把它还给孙策,因为他自己想当皇帝。于是他一方面给孙策回信,推托不还;另一方面把他手下的谋士和将官召来,研究对策,想出兵讨伐孙策。
这时,杨大将说:“现在孙策凭借长江天险,而且兵精粮广,眼下是不可以进攻的,应当先攻伐刘备,以报上次刘备无故攻我之仇,然后再攻孙策不迟。我有一计,可使刘备即刻被擒。”袁术同意杨大将的建议,他询问杨大将有何妙计。
杨大将说:“刘备驻扎在小沛,虽然容易夺取,但吕布虎踞徐州,前次许诺给他的金帛粮马,至今没给,我们进攻刘备,我担心吕布会来援助。今天应派人先送去粮食,以缓解吕布的怨恨,让他按兵不动,那么就可以消灭刘备了。解决了刘备,再消灭吕布,那时徐州就唾手可得了。”袁术马上命令韩胤带密书去徐州见吕布,并送去大批粮食,吕布十分高兴,盛情款待韩胤。
韩胤从徐州返回后,把情况向袁术作了汇报。袁术派纪灵为大将,雷薄、陈兰为副将,率领军队数万人,进攻小沛。
刘备聚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张飞提出自己带兵出战。谋士孙乾建议:“现在小沛粮寡兵微,如何抵挡得了敌军?可给吕布写信,求他帮助。”
刘备表示同意,说:“孙乾兄的意见正确。”便给吕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由于将军垂念,令刘备于小沛容身,实拜云天之德。今袁术欲报私仇,派纪灵领兵到,吾亡在旦夕,非将军不能相救。望派一旅之师,以救倒悬之急,不胜幸甚!”
吕布看了刘备的信,与陈宫商议:“前几天,袁术给我又写信又送粮,要我不要帮助刘备。现在刘备又要我派兵相救,我想刘备驻扎在小沛,未必对我构成威胁。如果袁术消灭了刘备,他再联合别人对付我,就不好办了。我不如援救刘备。”主意决定后,吕布便率兵前往小沛援助刘备。
刘备充分掌握了以强制强的斗争策略,在自己力量弱小难以抵抗强敌的时候,只有放下架子,恳求与敌人力量差不多的势力来帮助自己。不过有时候这些强大的势力不一定真心实意来帮助自己,刘备就利用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来诱导他们,使他们竭尽全力保护自己。
吕布率领的救援部队还没有到,纪灵已经带领大队人马来到小沛。此时刘备手下只有五千余人,只能勉强出阵应敌。不久,吕布便带兵下营扎寨于小沛西南。
纪灵得知吕布来救刘备,急忙写信给吕布,责怪他言而无信。
吕布则笑着说:“我有一计,可使袁术和刘备两家都不埋怨我。”随即派人到纪灵和刘备寨中,请二人前来饮宴。
刘备接到邀请,便去赴宴,关羽和张飞随行。
其实这时刘备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计谋已经生效了,吕布已经考虑到我这支弱旅的存在对于他自身的安全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倾尽全力保全的话,下一个就该轮到他自己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刘备才敢大摇大摆地接受吕布的调停。
刘备到达吕布寨中,吕布说:“我今天要解你的危难!昔日你对我的好处,我不会相忘!”刘备表示感谢。正说话间,纪灵也到了。刘备大惊,起身想避开。吕布说:“我特请你们二人相见,不要有什么怀疑。”
刘备这里是一种示弱的谋略,如果不装作慌张,吕布也就没有必要进行调解了。吕布这样做,也有他自己的考虑,就是显示自己的实力,以威慑他要调停的两方。
纪灵来到后,一见刘备在帐上坐,大惊,转身就要走,吕布向前一把拽回。
纪灵问:“吕将军是不是想杀我?”
吕布说:“不是。”
纪灵又问:“不是要杀刘备吧?”
吕布说:“也不是。”
纪灵问:“那你是想干什么?”
吕布说:“刘备和我是兄弟,今被将军所困,故来救之。”
纪灵说:“那就是要杀我。”
吕布说:“岂有此理,我吕布平生不好斗,只好解斗。我今日就是为你们两家解斗的。”
纪灵问:“如何解之?”
吕布说:“我有一法,从天所决。”于是拉着纪灵入帐和刘备相见,二人均怀疑虑。
酒至数巡,吕布说:“你们两家看在我的面子上,都罢兵休战。”
纪灵说:“我奉主公之命,带兵十万,专捉刘备,如何罢得?”
张飞大怒,拔剑在手,喝道:“我们兵虽少,消灭你们如儿戏,你难道比百万黄巾还厉害?你敢伤我哥哥!”
关羽劝住张飞说:“且看吕将军有什么好主意。不行,再各自回寨厮杀不迟。”
吕布说:“我是请你们两家解斗,而不是叫你们厮杀!”但是这边纪灵不忿,那边张飞只要厮杀。
吕布大怒,叫左右:“取我的戟来!”吕布提戟在手,纪灵和刘备不知他要干什么,脸色都变了。
吕布说:“我劝你们两家不要厮杀,全在天命。”令左右接过画戟,去辕门外远远插定,然后对刘备和纪灵说:“辕门离中军一百五十步,我若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你两家罢兵,如果射不中,你们各自回营,痛痛快快地厮杀。有不从我言者,我饶不了他。”
纪灵想:这么远的距离,吕布怎会射中,我就答应了,待他射不中,我再厮杀。刘备这里也痛快地答应了。
吕布让刘备和纪灵就座,各再饮一杯酒。然后,吕布取出弓箭来,挽起袖子,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一箭正中画戟小枝。帐上、帐下将校,齐声喝彩。
吕布把弓扔到地上,拉住纪灵和刘备的手说:“这是天令你们两家罢兵呀!”
事情的发展完全按照刘备计划的那样,吕布这员猛将居然也灵光乍现,用智化解了袁术和刘备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刘备这样做的真正意图是将袁术的目光转向吕布,使得两强相斗,这样就可以给自己一段喘息的时间,来加快自身实力的发展。结果事情果然是这样,不久袁术和吕布之间就会产生矛盾。
纪灵带着吕布给袁术的信回去了。刘备又回到小沛。吕布回了徐州。
纪灵回到淮南把吕布的所作所为向袁术作了禀报。袁术大怒:“吕布接受了我许多粮食,反以此儿戏之事,偏护刘备。我要亲带重兵讨伐刘备,兼讨吕布!”
纪灵说:“主公可不要这样,吕布勇力过人,又有徐州可以固守。若吕布与在小沛的刘备首尾相连,不容易攻破啊。我听说吕布妻严氏生有一女,已到成婚年龄。主公有一子,可派人去求亲。吕布的女儿若嫁与主公之子,必杀刘备,这叫‘疏不间亲’之计。”
袁术采纳了此计,派韩胤为媒人赴徐州求亲。
韩胤见了吕布后说:“我家主公仰慕将军,想求令爱为儿媳,永结‘秦晋之好’。”吕布入内和严氏商量。原来吕布有二妻一妾,严氏先娶,生有一女;后娶貂蝉为妾,没生孩子;又娶曹豹之女为次妻,已亡。因此,吕布对严氏生的这个女儿十分钟爱。
严氏认为,袁术在淮南,兵多粮广,终成天子,而且他只有一个儿子,若把女儿嫁给他,有当后妃之望,她赞成这门亲事。
韩胤回到淮南,禀报了袁术。袁术让韩胤带着厚礼送至徐州,这门亲事就算定了。
第二天,陈宫悄悄对韩胤说:“是谁献的计,让袁公与奉先联姻!这是要取刘备的头呀!”
韩胤说:“既然已经被你识破,请您不要泄露这件事情!”
陈宫说:“我不会泄露,只怕被他人识破,怕此事中途有变。我劝奉先即日送女成亲,如何?”韩胤一再感谢。
在陈宫的劝说下,吕布连夜准备嫁妆。鼓乐喧天,把女儿送出城外。
这时陈宫之父陈珪,得知此事,一下就识破了袁术的“疏不间亲”之计,随即来见吕布。一和吕布见面,陈珪就说:“闻将军死期到了,特来吊丧。”
吕布大吃一惊:“何出此言?”
陈珪说:“前者袁术以粮、金送公,是要借你的刀杀刘备,而公以射戟解之;今又来求亲,其意图十分明确,是以你的女儿为人质,随后就率大兵来攻小沛,刘备亡,徐州则危矣。况且袁术有称帝之野心,这是造反也。他若造反,则公就是反贼的亲家了,岂不坏了大事。”
吕布听陈珪这么一分析,大惊。急令张辽引兵,追赶三十余里,将女儿抢回,连袁术的使者韩胤都抓回来监禁起来。吕布又派人向袁术回话,推说女儿嫁妆还没办齐,等准备好了便送去。
如果不是张飞的莽撞,抢了吕布的马,刘备在小沛会有更多的时间用以发展。由于张飞装扮成强盗抢马被吕布的手下识破,吕布便借此事发兵攻击刘备,加上陈宫的建议:“今不杀掉刘备,以后必被他所害。”坚定了吕布消灭刘备的决心。
刘备又被挤到夹缝里了,要想脱身,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借助一个更强大的势力来打倒这堵墙,于是刘备想到了曹操。
刘备和糜竺、孙乾商量对策。
孙乾说:“曹操所恨者,是吕布也。不如弃小沛去许昌,投奔曹操,借兵破吕布,此为上策。”
刘备问:“谁可当先锋突围而出?”
张飞说:“小弟情愿死战!”刘备令张飞在前,关羽断后,自居中,保护老小,当夜三更,乘着月明,出北门杀出重围,投奔曹操而去。
吕布见刘备走了,也不来追。随即入城安民,令高顺守小沛,自己返回徐州去了。
刘备到了许都,在城外下寨。先派孙乾去见曹操,说被吕布相逼,特来相投。曹操说:“刘备和我是兄弟呀。”便请入城相见。
第二天,刘备留关羽和张飞在城外,自己带着孙乾和糜竺去拜见曹操。曹操待以上宾之礼,刘备向曹操诉说了吕布之事。
曹操说:“吕布乃无义之辈,吾和贤弟共同诛之。”
刘备称谢,曹操设宴相待,至晚方归。
刘备走后,荀彧对曹操说:“刘备,英雄也。今不早杀,后必为患。”
曹操不答。荀彧走后,郭嘉来了,曹操问:“荀彧劝我把刘备杀了,你以为如何?”
郭嘉说:“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以信义而招杰俊,今刘备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相投,若把他杀了,乃是害贤呀。这样,天下智谋之士,闻而怀疑,将裹足不前,主公靠谁来平定天下呢?因除一人之患,而阻四海之望,这是关系到安危的大事,不可不多加审视。”
曹操听了大喜,说:“你的话正符合我的意思。”第二天,即表奏皇帝,让刘备为豫州牧。这时,程昱又说:“刘备终不为人之下,不如早除之。”
曹操说:“今天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去天下之心。”随即给刘备兵三千,粮食万斛,让其去豫州到任。
刘备到豫州,招兵买马,扩充力量,派人约会曹操,一起攻打吕布。
曹操在下邳围攻吕布时,两个月未能攻下。忽然又听说河内太守张杨出兵想要援救吕布,于是想暂且停止攻击。荀彧攸急忙制止说:“吕布勇而无谋,如今屡战都遭失败,锐气已经衰败,三军以将为主,将衰则军无斗志。陈宫显然有智却反应迟钝,如今趁吕布的士气还未恢复,陈宫的计谋还没有定下来,火速攻城,吕布肯定被抓住。”郭嘉说:“我有一个计策,下邳城可以马上被攻破。”荀攸说:“不是要挖开沂水与泗水吧?”
郭嘉笑着说:“正是这个意思。”曹操十分高兴,随即命令军士挖开两河,曹兵都驻扎在高处,看着流水淹没下邳。下邳被围困一个多月,吕布终于被活捉。
吕布被带到曹操面前。吕布长得又高又大,却被绳索捆作一团。吕布大叫:“绑得太紧了,请缓解一下!”
曹操说:“绑虎不得不紧。”
这时刘备也在身旁,吕布便对刘备说:“你现在是座上客,我吕布成了阶下囚,为何不为我美言几句呢?”
刘备只是点点头,吕布又对曹操叫道:“明公所担心莫过于我吕布,如今我已经降服了,您为大将,我为您的副手,天下不难平定了。”
曹操听罢此言,有所心动,便回过头来对刘备说:“你看怎么办?”
刘备回答说:“不可,明公忘了吕布是怎样对待丁原、董卓的吗?”
吕布看了刘备一眼,大骂道:“你这大耳儿,太不讲信用了,你难道不记得辕门射戟的事情了吗?”
此时,曹操想起了吕布如何杀死丁原、董卓,觉得刘备提醒了他,以免养虎为患,于是下令缢死吕布,并枭首示众。
刘备本身实力长期处在一个较为弱小的状况,面对汉末强手如林的局面,他唯有比对手更智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袁术要想吞并他,从实力上来讲,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最后却不了了之,关键就在于刘备所用计谋得当。刘备选择了与袁术实力相当的吕布作为自己的后盾,借助吕布之手,解除了眼前的危险。然后刘备采取了迂回的战术,首先他利用唇亡齿寒的道理,说动了吕布,迫使其尽力援助自己。一旦强手把自己挤到夹缝中去的时候,即马上寻求更强的倚靠对象,比如后来投靠曹操,以免仅有的一点实力都被吞掉。刘备就是这样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下来的,最后成了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