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的《剑腥录》
我的同事朱碧森君,送我一本他的新著《女国男儿泪——林琴南传》(福建人民出版社),这是继一九三五年寒光著《林琴南》一书问世后的林氏新传。林纾是一位与中国新文学运动颇有瓜葛的人物,朱君并非为林氏在我国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的反面角色翻案,但用公正翔实的材料,表现了林纾思想和生活的另一面,还他以历史的全貌。比如林纾在翻译世界文学的历史贡献,这是人尽皆知的,他创作的小说则少人提及。朱君的新著介绍了诸如《剑腥录》等林氏创作的小说,恰可说明林纾反帝爱国的思想,当然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我存有《剑腥录》的初版线装本,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十月在北京都门印书局出版,署名冷红生著,书名全称《庚辛剑腥录》。十年后,商务印书馆重印此书时,又改名《京华碧血录》。
小说写到戊戌六君子的牺牲,也写了义和团的兴起,更重要的是写了庚子八国联军入侵京津和人民的遭难。这是全书的重点。郑振铎以为林纾创作的小说记叙时事真实有据,在艺术成就上却不如他的翻译作品成功。这很可能受了叙述时事的约束,作者热衷于求真,于人物的刻画方面反而忽略了。《剑腥录》贯串全书的虚构人物,不脱传统小说的公式。如书中男主人公本是个文弱书生,忽而成了剑侠,可以力敌群贼、救助红粉佳人,等等。这都是失败之处。但是,林纾又是近代小说史上第一个打破了章回体俗套的人,从形式的革新方面开了风气之先。
《剑腥录》的成功之处,不在写了男女主角,而是写了修伯茀这个人物,用林纾自己的话说,他创作这部小说,“意在表彰修伯茀之忠”。伯茀是个真实的人物,在小说中化名为伯符。他是林纾中举时福建主考官宝廷的长子。宝廷曾官礼部侍郎,伯茀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到日本考察过学政。他同弟弟仲茀虽然都是皇室弟子却主张维新。林纾与他们兄弟在北京结识。伯茀的岳父崔联元本恶新政,又是清廷老臣,庚子时仅仅因为支持女婿的反对杀戕外国公使的主张,与掌权的端王相忤便被斩首于菜市口。伯茀从岳父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八国联军进北京,伯茀又不甘洋人的杀戮,在洋兵围困的住宅内服毒自尽。他在死前写下遗书,表明自己“虽讲西学,未尝投敌”。遗诗中有句:“请看国破家亡后,到底书生是丈夫。”他以死来保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
当时与伯茀一起服毒而亡的还有弟弟仲茀,两个妹妹隽如、淑如,侍婢隆儿。伯茀死时三十六岁,小妹淑如才八岁,侍婢二十一岁。这些无辜者不忍洋人污辱而死节的场面,林纾在小说中都有所描写,读来极为悲壮。
值得一记的是,在我的藏本《剑腥录》封面上还有林纾的毛笔题字,是寒斋所收藏的作家签名本之一。原迹无标点,名后盖有“畏庐”的印章——
此书专表彰吾伯茀 光禄兄弟忠节。今其爱女来索吾书,心为怆然,即作数语识诸其上,幸世妹宝之。
畏庐老人和泪识
从题记看,林纾赠书给朋友女儿的时候,是动了感情的。他洒泪写下的这些话,表明此刻在老人的心里,仍然忆念着那些在乱世中死难的忠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