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坊
刘家开油坊。刘家住村北,和村庄隔一道长年流水的沟,沟里长满菱角。我们村只那一家姓刘。据说他们的祖宗是个卖油郎,游乡到我们村,勾搭上我们村的一个女子,几经曲折,在这儿落了脚。这事,刘家世代相传,说他们的先人是我们的姑爷;我们则一直不承认,因为不光彩。刘家和村里人关系就淡薄,娶媳妇,他们不来贺喜,死了人,他们不来吊孝;他们有事,我们也不去。刘家地少,日子却好过,因为开油坊。北风一刮,满村都是香油味,闻着叫人流口水。全村的女人,皮肤都干燥粗糙;刘家的媳妇,脸蛋儿油光嫩亮,因为吃油多。
刘家院子大。东厢房四间,有炒芝麻的锅灶、轧芝麻的石碾、打油的榨床,还有一排盛油的油篓。老油匠三个儿子,身材都短而粗,那叫车轴汉。车轴汉都有劲儿。老大、老二打油,老三个子更低,抡不开油锤,却更精明,就游乡卖油。打油都是光身子,三九寒冬也一丝不挂,因为打油费力,一打就浑身流汗,更因为身上容易沾油,沾了油的衣裳不好洗。那时乡下没有肥皂,洗衣裳只能用皂角或草木灰淋的水,买皂角太贵,灰水洗不净油腻。据说,衣裳一脱,打不够一槽油就不出屋,有了尿也撒进炒成的芝麻里,掺了尿的芝麻打的油仍然很香。因为家里有两个不穿裤子的男人,村里的女人从不去刘家串门,刘家的媳妇送茶水也只把瓦壶放在门外,说声“茶来了”,扭头走开。打油是重活,没劲儿的男人举不起油锤,有劲儿的男人打一天油也够呛,所以,民歌里唱道:
打油打到五更天,
累得筋断骨头酸。
油锤一扔上床睡,
不往女人被窝钻,
——你是貂蝉也不想沾!
我和狗儿爷多次去刘家,不是去玩,是去闻香气。离他家越近,香气越浓,进院门,好似掉进了油罐子里。狗儿爷说,闻半晌等于吃半两油,在家里一个月也吃不了半两油。一去就想看打油,窗子高,看不见。有一次,推开虚掩的门,我俩进了屋,进屋就被香气呛得直噎。看见老头儿正炒芝麻,拿一把铁锨在锅里翻,锅有井口那么大。一头驴被蒙了眼正曳石碾轧芝麻,怕它偷吃,用布兜儿兜了它的嘴,驴或许累了、烦了,曳几圈就停下撒几滴尿,借机稍作喘息。老油匠就骂驴:“浪尿不少!”另一边是榨床。榨床是柏木的,已被油浸成黑色。那哥儿俩果然赤条条的,胳膊、腿都粗,酱紫色的肌肉呈块状,棱角分明。两人可能是轮流打。此刻,老二正用一块黑乎乎的脏布擦汗,脖子、胸前、肚皮、腿间擦遍,一拧,拧下黑色的汗水,扑嗒嗒滴进地上黑色的尘土。而后,拿起瓦壶,嘴对壶嘴喝水,咕咚咕咚,饮驴一般。老大正抡油锤打油。油锤据说五十斤重,正方体的铁疙瘩;油锤把据说是棠梨木的,结实柔韧,不容易断,手握的地方已经磨细,还在使,可见耐用。不是打在芝麻上,而是打在楔子上。炒过轧过的芝麻,包以麻布,缠以棕绳,码进榨床,而后揳进楔子,先是小楔子,后是大楔子。芝麻越挤越紧,就挤出油来。老大正打大楔子,打大楔子更费力。只见他掂着油锤,在身子右边由下到上抡一个圆圈,同时高叫一声“油哇——”,腾地打在楔子上,似有千钧之力,打得狠而重,震得屋梁也仿佛一动。随即,香油就呼噜噜流进油槽里。很快又不流了,只点点滴答,就再打一锤。一声“油哇——”,攒足全身劲,油锤落下,即便是芝麻秆,也确实能打出油来。一锤锤打下,直到把油挤干挤净,松散散的芝麻挤成了硬实实的麻饼……
我俩看得有趣,那哥儿俩却不高兴,先翻白眼瞪我们,后呵斥道:“有啥看的?出去玩!”我们赖着不想走,老头儿从圆圆的锅盖似的麻饼上掰下两小块,给我们一人一块,干笑着说:“回家吃吧,在这儿身上沾了油可是洗不掉。”我俩啃着麻饼离开刘家。麻饼真香,从没吃过这么香的食物。吃着,狗儿爷突然吞儿笑了,笑得猛,笑呛了,直咳嗽。笑罢,他说:“你看见没有?那弟兄俩个儿老矬,鸡巴老长,真奇怪。”我说:“可不,油锤一举,那东西打锣槌一样一摆一摆,真逗!”我俩都笑,笑得哏儿哏儿的……
如今农村的油坊,都是机器榨油。那不算油坊,是小小的榨油厂。机器榨油人省力,可乡亲们说,那油吃着有铁腥味儿,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