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马克思与海涅的友谊

7.马克思与海涅的友谊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与伟大诗人亨利希·海涅有着密切的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终生保持了这份宝贵的友谊。

海涅于1797年12月13日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是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虽然海涅比马克思和燕妮年长许多,但是他为人比较敏感脆弱,在和马克思夫妇相处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帮助和宽慰,因此和他们成为忘年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一段时间,海涅基本上每天都去马克思家中诵读自己的诗歌并向马克思夫妇征求意见。马克思夫妇对海涅的每一首诗,哪怕是只有几行的小诗,都反复阅读,对其中每一个字词都反复推敲、争论不休,直到整篇诗歌都变得流畅为止。由于海涅很难接受批评性意见,因此,这一反复推敲的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相对于马克思而言,海涅更喜欢和燕妮交流,并从她那里获得帮助。拉法格回忆说:“海涅这位无情的讽刺作家,多少有点害怕马克思的嘲笑,但他对于马克思夫人那种锐敏的睿智十分敬仰。”[1]当时,由于海涅的政治倾向和对革命的同情,他经常遭到一些文人的攻击。这时,海涅就眼泪汪汪地去找马克思。马克思对此也束手无策,只能请燕妮来安慰海涅,而燕妮总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自己的机智和亲切使垂头丧气的海涅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

在同马克思的直接相处中,海涅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帮助,创作了著名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和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并交给马克思夫妇评判,征求他们的建议和意见,而他们也给了海涅十分中肯的建议。这不仅反映了海涅创作社会主义诗歌是受了马克思夫妇的影响,也反映了马克思夫妇在诗歌创作和评判方面的出众的才华。《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长诗,反映了德国社会当时的纷扰,预言即将到来的社会变革。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还流传至今,成为抒情长诗的不朽之作。对此,马克思指出:“德国当代最杰出的诗人亨利希·海涅也参加了我们的队伍,他出版了一本政治诗集,其中也收集了几篇宣传社会主义的诗作。他是著名的‘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的作者。”[2]显然,海涅的政治抒情诗歌是投向专制制度的一把匕首。

由于海涅十分敏感,因此,他身上也具有一些诗人共有的缺点。马克思夫妇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分指责,而是希望人们不要用对待常人的标准来衡量海涅这样的诗人。他们对海涅的包容,赢得了后者的极大的信任。因此,每当海涅遇到困难时,都积极向他们求助。当然,海涅也帮助他们处理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一天,6个月大的小燕妮突然抽搐起来,随时有夭折的危险。马克思夫妇和家佣琳蘅对此都束手无策,只能紧张地围在孩子身边。恰好这时,海涅来到马克思家中。他立刻拿出一个浴盆,将孩子放到里面,进而成功地保住了这个孩子。所有这些经历和交往,都使得马克思夫妇和海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845年1月12日,在马克思即将被驱逐出巴黎的前夕,他在给海涅的信中表示,同他的离别是同所有要离别的人中最令人难受的,因此很想把他一起带走。马克思还恳请海涅为正在筹划出版的《德法年鉴》撰写诗歌和散文等稿件,以使其在德国站稳脚跟。这表明马克思不仅将海涅作为一个朋友来看待,还将其视为一个可以争取的革命者,希望他和自己一道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然而,海涅自身的敏感的性格,使他不可能像马克思那样,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但是,即便海涅不再从事革命诗歌的创作,马克思夫妇仍然将其视为自己的好朋友,并非常推崇他的诗歌。当马克思夫妇的三个女儿逐渐长大后,燕妮经常给她们朗诵海涅的诗歌,使她们很小就受到诗歌的熏陶。在日常生活中,马克思也经常引用海涅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一切内在条件一旦成熟,德国的复活日就会由高卢雄鸡[3]的高鸣来宣布。马克思的这句话引用了海涅在《加里多尔夫就贵族问题致穆·冯·莫里加特伯爵书》序言中的比喻:“高卢雄鸡如今再次啼叫,而德意志境内也已破晓。”这表明了马克思对海涅的革命诗歌的重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引用海涅的诗句“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来批判格律恩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观点。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无产阶级政党的快速发展,大量其他阶级的人参加无产阶级政党,并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对此,恩格斯在1890年8月27日给拉法格的信中指出:“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4]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对海涅的诗歌的重视。

马克思十分讨厌多愁善感的情绪,如果有人在他面前表现出过分敏感,他就会引用海涅的诗歌:傍晚,有位少女伫立海滨,悲悲切切,好不伤心,她为什么这样愁闷,只因红日已经西沉。这反映了马克思对海涅的诗歌的重视和熟悉程度。在海涅最后患病的日子里,马克思曾去巴黎探望过他。根据弗兰契斯卡·库格曼的回忆:“马克思本人也认识海涅。这位不幸的诗人逝世前在巴黎卧病时,马克思去探望过他。当马克思进入海涅房间的时候,正好有人在给海涅替换被褥;当时海涅已经病得扶不起来,因此护士们只好把他裹在被褥中送回床上。即使在这种时候海涅也没有失去他的幽默感,他用非常微弱的声音欢迎马克思说:‘亲爱的马克思,你看,这些太太们可把我宠坏了。’”[5]在海涅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他得到了老朋友马克思的真挚关心和探望。

1856年2月17日,海涅走完了他的一生,离开了这个令他欢喜又苦恼的世界。

注释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9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91.

[3]高卢雄鸡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旗上的标志,是当时法国人民的革命意识的象征。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0.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回忆马克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39-340.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