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我意识的觉醒——博士论文
由于当时的普鲁士规定要在大学获取教职,必须获得相应的博士学位,而马克思在和父亲的通信中就流露出想在大学获取教职的愿望,因此,马克思很早就开始着手进行自己的博士论文的写作工作,以期在毕业时能够获得博士学位。
1839年初至1841年3月,马克思研究古希腊哲学,特别是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他曾计划撰写一部全面论述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著作。在深入研究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由于当时柏林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十分烦琐,因此,马克思于1841年4月6日将论文寄给耶拿大学哲学系主任,并于4月15日以本人不在场的方式获得了耶拿大学哲学系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马克思的《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1839年,在学习和研究伊壁鸠鲁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留下了七册笔记。其中,笔记一至四和笔记七等五本笔记的封面上标有“伊壁鸠鲁哲学”(Epikurische Philosophie)的标题。笔记二至四的封面上注有“1839年度冬季学期”的字样。笔记五和六的封面没有保存下来。笔记六还缺少数页。笔记五的最后五页全是黑格尔的著作《哲学全书》的摘录,标题为“自然哲学提纲”。这些笔记是马克思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所作的研究结果。除了阐述他自己的观点外,笔记还有大量主要和伊壁鸠鲁哲学有关的一些古代作家的著作的希腊文和拉丁文摘录。在这一笔记的基础上,马克思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的编者将这一笔记命名为《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Hefte zur epikureischen Philospphie)。现在,这一笔记已经成为研究马克思思想起源的重要文献。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都是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在历史上,人们常常将他们在自然哲学方面的思想等同起来。事实上,他们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在自然哲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在下落过程中是直线下降的,不存在任何的改变和偏移。相反,“伊壁鸠鲁认为原子在虚空中有三种运动。一种运动是直线式的下落;另一种运动起因于原子偏离直线;第三种运动是由于许多原子的互相排斥而引起的。承认第一种和第三种运动是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共同的;可是,原子脱离直线而偏斜却把伊壁鸠鲁同德谟克利特区别开来了。”[1]可见,原子在下落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斜运动是伊壁鸠鲁和德谟克利特关于原子运动的不同之处。然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学说在哲学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遭到了很多偏见。西塞罗和皮埃尔·培尔等人都认为这一观点没有多大意义,只有卢克莱修正确地评价了它的意义。“卢克莱修正确地断言,偏斜打破了‘命运的束缚’,并且正如他立即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意识那样,关于原子也可以这样说,偏斜正是它胸中能进行斗争和对抗的某种东西。”[2]可见,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说是对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的纠正,从而打破了命运的束缚,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论证个人的自由、个性和独立性。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指出,原子偏斜说并非特殊的、偶然出现在伊壁鸠鲁物理学之中的规定,而是贯穿于整个伊壁鸠鲁哲学。当然,原子偏斜说规律出现的规定性,取决于它被应用的范围。同时,原子偏斜说也表明原子自身就存在着矛盾,而原子在运动过程中存在着辩证的否定,即事物的自我否定。这也是马克思独立运用黑格尔辩证法来分析伊壁鸠鲁的哲学的结果,表明了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深刻把握。
在论文的序言中,马克思阐述了自己的无神论的立场。“只要哲学还有一滴血在自己那颗要征服世界的、绝对自由的心脏里跳动着,它就将永远用伊壁鸠鲁的话向它的反对者宣称:‘渎神的并不是那抛弃众人所崇拜的众神的人,而是把众人的意见强加于众神的人。’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就是哲学自己的自白,是哲学自己的格言,表示它反对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是最高神性的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3]马克思公开反对宗教对哲学和人的压制,要求将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马克思为伊壁鸠鲁的无神论思想辩护,高度赞赏他站在无神论的立场上反对希腊民族将天体神化的观点,将其称为最伟大的希腊启蒙思想家。在马克思看来:“对神的存在的一切证明都是对神不存在的证明,都是对一切关于神的观念的驳斥。现实的证明必须倒过来说:‘因为自然安排得不好,所以神才存在。’‘因为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因为思想不存在,所以神才存在’。”[4]可见,对于神的存在的证明完全是空洞的同义反复。马克思已经意识到宗教的发展、对神的信仰与人的认识水平的低下有关,反映了认识能力和思维发展的低级阶段。同时,马克思意识到了宗教观念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强调是由于非理性的世界存在,所以神才存在,而不是相反,进而驳斥了旧的理性主义的神学,从理论上开始寻找宗教产生的根源及其实质。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将哲学引向现实,指出哲学必须和现实相结合。“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就是哲学的世界化,哲学的实现同时也就是它的丧失,哲学在外部所反对的东西就是它自己内在的缺点,正是在斗争中它本身陷入了它所反对的缺陷之中,而且只有当它陷入这些缺陷之中时,它才能消除这些缺陷。”[5]可见,哲学和生活本身就是辩证统一的,在改造现实的同时,哲学也使自身得到发展。这里包含着关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的萌芽。在论文序言的结尾,马克思写道,普罗米修斯是哲学历书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这不仅表明了马克思对普罗米修斯的崇敬之情,而且预示着他立志成为人间的普罗米修斯,寻找革命的火种,使劳苦大众和全人类获得解放。
虽然马克思整体上还是一个唯心主义者和黑格尔派,受黑格尔思想影响很大,并运用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但是他并没有被黑格尔牵着鼻子走,在运用黑格尔的方法的同时,得出了许多和黑格尔思想不同的结论,阐述了自己的许多独立观点,尤其是公开表明了自己的无神论立场,这为他之后转向唯物主义,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等问题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因此,博士论文是马克思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他独立展开科学研究的重要标志。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3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