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江南好风日,鱼米之乡,自古传唱,茶韵飘香。丘陵湖泊间,茶味淡雅,寻茶湖湘,灵秀两湖,国茶江汉湘,意蕴悠长。
糖茶
故土旧时是喝糖茶的。这颇有些古风,中国宋代之前喝茶,都是花茶、糖茶,浓烈无比。
我的旧邻居二毛常携带一斑驳的绿色军用水壶,里面灌满了糖茶。不时揭开水壶盖倒上一盖子,然后极夸张地长吸一口,发出“啊”的声音,“啊”还要拖得很长很长,这时我便忍不住讨上一盖糖茶来喝。那茶无非是绿茶浸泡加上糖,放到壶里变冷而已。若是夏日,还可以放入井水中凉镇。用久了的军用水壶有股麻涩味,甚至还带点不知道哪次野营拉练时的硝烟、战地味。这样的后现代气息,对于我幼年单薄的味蕾和舌尖,堪称文艺启蒙。
我认为我的邻居二毛是一位行为主义诗人,后来,我在家里同样搜出了旧军用水壶、糖、茶叶,也就如法炮制了。我常挎着一军用水壶,一军用书包,在路上夸张地行走,那壶和包还要弄成交叉状,以取精干之意。走到意气风发之时,便精神抖擞地揭开水壶,往壶盖倒上一盖,然后也是夸张地那么一深吸,一长饮,之后大大地来一声“啊”字,“啊”还要吞进喉咙里拐几个弯,引起路人侧目,此等私人趣味,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入城就读重点小学后,体育课后或炎热时,常会在校门口买糖茶喝,此糖茶非彼糖茶,只是糖精、香精加色素,做成五颜六色诱人状。此等糖茶当然冰镇,往往是旧式如锅炉般带水龙头之搪瓷桶,付了老板一分钱,用塑料杯打上一杯,那塑料杯半透明,让你可以看到糖茶的样子。从前糖是稀缺物事,大白兔等奶糖对于我等来说甚是遥远。能让舌尖浮泛糖茶一点甜意已是恩赐。这点小幸福往往还是轮流坐庄,由同学们互相请客。那卖茶的摊子常常是人头攒动,水泄不通。
十几年前,故地重游,随州东关外景物依旧,中药材公司还在暴晒硕大的蜈蚣,茶摊应该早就不在了。卖茶的中年妇女们,想必已成老年,对面也未必相识。与发小故友,久未联络,因离乡日久,害怕相对无言,薄了情意。未曾衣锦,也无意唐突故人,那杯粗劣塑料味的糖茶气息,就如同那些炎热的夏日、那些未满十岁的毛孩子、那条幽深的古巷,和那条不见干净、浑浊的护城河一样,就常存心底吧。我常常感叹,有些事,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为什么还和昨天、现在一样清晰?时间都到哪里去了?
回首已是多年身,把日子品成一杯甜甜薄凉的糖茶吧,在简单的尘世里开出花来。
赤壁砖茶
羊楼洞、赵李桥是赤壁往崇阳、通城方向的两个古镇,这里出产鄂东南较有名的砖茶。
明清时期,羊楼洞和赵李桥曾是盛极一时的茶叶集散地和制作中心。当时的中俄万里茶路,赵李桥和羊楼洞就是起点,从中国南方源源不断而来的茶叶,就从这里运往汉口,再由晋商们从当时的大同、蒙古输送到欧洲各国。
砖茶是晋商发家的凭借之一,这茶有什么魅力能让外国人和草原民族如此青睐呢?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贸易是顺差的,其中茶叶、丝绸大量出口。茶叶是英国、俄罗斯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大量种植茶叶之前,中国作为茶叶原产地,垄断全球市场。
今天的羊楼洞,是幕阜山山脉边缘的一个小镇,这里可以看到幕阜山的崇山峻岭在远处若隐若现。白云缭绕间,山间的平地里,这个失落的小镇就安卧在那里。赵李桥位于一条县级公路上,连接崇阳和赤壁,这个镇上有赵李桥砖茶厂,镇子比较繁华,有多家餐饮、商铺、宾馆,常有一些游人、客商前来。
走进一家砖茶铺,老板极为儒雅,我谈起砖茶,她自豪不已,向我介绍各种系列产品,其中便宜砖茶5元、15元、20元,比较高档的100元、200元不等。店主还详细介绍砖茶的冲泡方法,青砖要煮、熟茶要泡等等。看到我兴趣盎然,她还特地问我,是不是上次武汉大学来支教的那批人。看来关注砖茶的人还不少。
注目青砖茶,有着朴素的包装,这种包装流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反而显得古朴亲切。砖茶是硬的,而泡出的茶是温软浓香的。几百年前,晋商们用车推着砖茶,一车车地将它们运往蒙古高原、欧亚大陆。在新疆我就看到哈萨克牧民泡出来的红茶,带着茶梗和粗叶子,红红的,应该就是砖茶吧!
为什么马背民族喜欢砖茶,离不开砖茶呢?如果你去新疆、内蒙古就会发现他们的日常食物多为羊肉,你吃上几天,如果不喝一些砖茶就会觉得难受。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围着炉火,围坐在帐篷和蒙古包里,煮上一壶砖茶、奶茶,这样的日子,这样的茶香氤氲浸泡牧民的记忆里、生活里,给他们带来南方灵秀温润的气息和关照。同样寒流笼罩的俄罗斯大地,一样离不开砖茶。赤壁川字砖茶,当年是贵族富翁们才能挥霍专享的奢侈品。史料记载,从前英国贵族饮茶,一堆人眼巴巴等着女主人从深藏的坛罐里拿出陈年乌黑的茶叶,煮上一壶,一堆人夸张地喝下去,嘴里发出夸张的“咂巴咂巴”声音,还要把茶叶当作点心全部吃下肚子里去,这种遗风至今尚存。欧风东渐后,香港、广东乃至内地的下午茶、早茶、晚茶、茶餐厅,其实就是英国贵族们品尝了砖茶,把这习俗又传回了中国。
随着茶叶在欧洲的种植,日军战火的摧残,羊楼洞的砖茶不复当日兴盛。但砖茶的根茎在、血脉在,砖茶制作工艺传承了下来,这里的砖茶和普洱、黑茶一样都属于紧压茶,是经过蒸发压制成不同形状的再加工茶,往往销往边疆地区,也叫边销茶。而赤壁人以制作的老青茶为原料,经过多道工艺制作的砖茶叫作青砖茶,这样的青涩有着千湖江汉的灵秀与柔媚,足以越过塞外的风尘,滋养马背上劳作的人们的心田。
诗茶红界山
红界山,“文革”时叫红岗山,位于湖北黄陂与红安交界的蔡榨镇,临近木兰湖,此处有武汉市唯一的茶园。
武汉自古为重要茶叶集散地,但武汉本地的茶却一向鲜为人知。茶往往生于高山云雾间,得天地灵气滋养,所谓青山秀水出好茶。
我曾数次到木兰湖畔,黄陂境内的田园山水给我留下美妙的印象,但我此前并未来过红界山,也未曾品尝过红界山的茶。
偶有机缘得访红界山,过吴家寺水库,眼前不过是一座小土丘,普通的丘陵罢了。开始之时天公不作美,阴云蔽日,似有雨意,不禁让人失望,忽而云开雾散,天空晴朗,一碧如洗,心情也为之一振,豁然开朗,而后登山观湖。
红界山看似寻常,徒步其间也有意趣。但见得蓝天白云下,茶园青绿,而树木参差,层林尽染。水库池塘、农舍田园,开阔有怡然之趣。山丘亦曲折蜿蜒,沿路或红枫或柏杨或松竹,或秀美或婀娜或挺拔或婆娑,阳光之下,姿态万千,变幻莫测,往往有画意。而山呈蜿蜒曲折之态,每走几步,便有景致扑面而来,或石或林,或塘或屋舍,让人目不暇接。行在山中,顿时心旷神怡,而忘世俗之倦怠。
山间有一寺,寺前林木葱茏,枫杨松柏,美不胜收。有一僧飘然有仙风道骨,神态自若,堪称一景。僧人指点观景佳处,至峰顶怪石嶙峋地,但见九峰如龙,蜿蜒而下,山下木兰湖曲折盘旋,山丘沟壑,林木松池,有开阔之象、妩媚之姿、清秀之意、飞升之态。山皆五彩,枫红桐黄松青柏黛,夕阳金黄映照,如泼墨、如油彩,而木兰湖之水如碧玉、如宝石,相得益彰,大美大善。
下山,植被葱茏,有蕨、有茶、有荆棘、有野草。临山脚,有水处则景生,依景势筑小楼亭阁、牌坊、屋舍。残阳晚照,山林辉映,屋舍生光,惹人陶醉,堪称诗情画意。
偶拾得一杯红岗山芽茶,但见汤色清亮,叶片鲜绿,绿中而有春意。慢品则觉淡雅清丽,脱俗不凡,恰似木兰湖一汪出尘清水,又如红界山间之灵秀苍翠。人在草木中。品茶可体验在自然中、在山林中、在云天外的飘逸和空灵。而红岗山芽茶,则是在大湖之畔、平原之上、丘陵之间,与雨露做伴,饱经空气负离子滋养,远离大气污染的绿色天然佳品了。
一道茶略清淡,而口齿生津;二道茶则有粉涩之青气,此茶偏淡,有兰之雅意,如朦胧诗、如月光、如缥缈之云彩,回甘丝丝入扣,绕舌不去,绵长有余韵,让人神清气爽。
湖北有好山好水好茶,许多非著名物产,亦有绝佳之处。风景往往在身边,美往往要发现。如诗的红界山,如梦的当地芽茶,当是荆楚大地,灵秀山水的一颗明珠了,期待着朋友们来踏足、寻芳、玩赏、回味。
湖北茶事
湖北是我的家乡,本省的茶我喝过一些。去年回乡,偶尔品到随州绿茶,感觉大苦大味,舌尖有清冽之气,有大开大阔,大起大落之感。随州绿茶味重,样子也极青绿,此前倒未曾留意。
后在超市里买了信阳毛尖,细品,倒和随州绿茶类似。想来随州地近信阳,山川相连,物种类似,都是汤色清亮,味苦味厚,其特色在于浓而不腻,清中带雅。这茶以前我很少喝,查了下,信阳毛尖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吧,以大别山区的新县出产为最佳。
本省的恩施有一种硒茶,茶色偏黄、偏淡雅,回甘有余味余韵,总体是偏粉涩一路。据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算是本省茶的上品。
陆羽的《茶经》记载宜昌一带是出好茶之地,我想那里有大江峡谷,有云雾之气,理当有好茶。但我所买宜昌茶叶总觉平淡乏味,无人间草木之气,或许是未逢到好茶缘故。
黄冈英山县出茶。英山是大别山区,位于湖北、安徽交界处。我去过英山山区,感觉山清水秀,沟谷纵横,林木葱郁,空气清新。当地春茶、新茶,叶片晶莹,色泽青嫩,若是明前雨后,喝起来自然有一种清新之感,如沐春风,如置身田园郊野。但此茶不可久置,放上半年一年,就索然无味了。
鄂州出产梁湖碧玉茶,在大湖旁的小山上,此地也算是云蒸霞蔚吧。这茶颜色暗绿,炒制和压制手法比较独特,扁而狭长。喝起来,口感介于浓淡之间。此茶产于山间小丘陵,大湖之畔,大概吸收了很多空气负离子和大湖的水汽。所以茶叶里有股江湖气,总体来说是平雅、中正、随和,带着青涩的酸苦,也算好茶。
本省其他地方也有茶,如武汉红岗山等。其实茶,还是要看制作工艺和手法,看当地水土和气候。所谓名茶,有些是炒作和品牌,无名、非著名之茶也有佳品。好茶其实需要好水,好水更需要好心情。其实喝茶,喝来喝去,喝的就是一个心情,让你安静,让你平和,让你淡然,让你有一种自在和淡淡的欢喜,无物喜无己悲,这般的散碎和随意也就是我理解的茶和禅吧。
九龙山访茶
九龙山在哪里,我一直不知道。在本地报纸上常看到此山茶叶的广告,小小的一块。有一同事讲,此茶甚好,老喝茶的都爱喝,我将信将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此山此茶是广告客户的原因。但本地也就两处产茶,我也一直有去探访的念头。
去年与母、妻、女看新房子,看罢无事,我提出开车带她们走走。那日风和景明,驰骋于新城区葛山下,去了附近一个山庄转了转,忽而就看到九龙山的广告半遮半掩地藏在树木下。于是沿着指示牌一路搜寻,导航仪是找不到这地方的。七拐八弯、曲曲折折走了许久,从国道到县道到乡道到村道,过了一个个池塘、水库、丘陵,问了一些乡民,终于来到了九龙山。
九龙山位于一个水库旁边,是江南丘陵地貌,鄂州无高山,山都是幕阜山余脉,从湖南、江西边界一路绵延过来,到这里已成破碎状,而且岩石风化成黄土。按照陆羽的观点,这是比较适合种植茶叶的地方,而且此处的形势有几分和杭州西湖神似,地名也带一个龙字,海拔大约100米左右,属于江南的亚热带气候,北纬30度左右。这是一个出产神奇物种和遍布大江、大湖、高山的纬度。风景还算清爽,山清水秀,田园渔歌,这样的地方往往出产茶叶。我定睛看去,在浅浅的云雾里,环绕水库的绵延的山丘上,果然是一株株的茶树。
信步走进茶庄,茶庄里是一棵200多岁树龄的大樟树,遮天蔽日,树下是石凳石桌,院子里零散停着几辆车,是熟客吧,整个院落清幽雅静,不见人的踪迹。在树下歇了,看了石桌上散落着袋装和听装的茶。高声呼唤了几声,无人答应,索性拿了茶、水自己先泡一杯再说。水是装在开水瓶里的,还是八九十年代的格局,水温恰好,大约85摄氏度左右,这是绿茶适合的温度。杯子极其简陋,是劣质的一次性塑料杯,将就用了。将一撮茶叶,慢慢投入杯底,倒了水进去,看见茶叶慢慢上下漂浮,逐渐倒立,倒有如旗如枪的架势。
这茶叶是针状的,做成紧缩的银针状,倒如梁子湖特产银鱼的口吻部,这也是鄂州地区茶叶的特殊制作方法。喝了一杯茶,感觉这是一味略清淡雅致的茶,倒如梁子湖碧玉般。味觉好似远山含黛,又如美人深浅有无的眉梢,但苦涩和植物清香是有的,回甘略有点粉末状,其清新之气倒是主韵。那水伴着茶的清香,也显得格外甘甜,喝了几杯下去,居然是爽口爽心,全身通透了。尤其是那一院子的树荫,带着樟树独有的清香气息,四面的清风,满目的苍翠,竟让我有点微微地醉了。
茶庄只有一个女服务员,她给我称了散装的茶叶,用带有商标的铁皮盒子包了,得知我是看了广告来买茶寻茶的,她居然有几分诧异。女子介绍,这里的茶叶产量每年只有六千斤左右,大多数被附近的企业、老板、机关和爱茶之人买了去,基本是供不应求。当我问到这茶叶为何有龙井气时,女子说,这茶的品种本来就是从浙江引进的龙井茶树,用龙井手法炒制。我想,那差不多是浙江龙井,属于三级五级龙井了,但在湖北能品到一种本地新茶,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女服务员说,她们泡茶使用的是本山的山泉水。难怪有些意思,饮茶,山泉水为上,水质很重要,何况本山泉水呢?
九龙山茶最大的特点就是翠绿,是一种墨翠,泡了愈发的青绿,那种嫩绿柔柔的,好像春天里刚刚睁开眼睛的花骨朵和柳芽,瘦瘦的绿。让你感受到一种人在草木中,复得归自然的情趣。
传说九龙山原本是东海龙王的八个儿子,因为犯事留在这里,形成了九个山峰。这样的故事,全国太多了,但这个水库,这个山,也算空气清新,略有云雾,想想,中国的名茶大多出自名山、大川、名湖,这里非著名风景区,产量也有限,但本地茶,本地水,也算趣味。
回去的路上,我看着农田、小山、水塘,在蜿蜒的村路上,心旷神怡。母亲和妻子一路颇不耐烦,说为了罐破茶叶,跑这么远,到山沟沟里来干吗。我笑道,是为喝茶而来,也不是为喝茶而来;是为买茶,也不为买茶。这样的山野,这样的田园,这样的时光,这样的一池碧水,这样的一树绿荫,这样内心的逍遥、怡然和安静,在行走间,我已然成了一树茶,飘摇在云雾,在水汽空蒙里啊。
是我泡茶,而时间和行走、田园和山林最终泡开了我在城市尘封的心田呀。而那些茶叶,我和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罗布麻茶,乃至福建铁观音、乌龙茶等放在一起。但不到一个月时间,九龙山茶,被父亲和我喝了个精光。父亲也是嗜茶之人,本地人本地水本地茶,可能更本能地让人亲近。
梁湖碧玉
梁子湖为湖北省第二大湖,该湖跨大冶、江夏、鄂州三地,碧波万顷,是湖北省不可多得的未受到工业污染的天然湖泊。鄂城俗语,洋澜湖七十二个汊,折不到梁子湖一个嬷,就是说鄂州城区的八百亩洋澜湖,面积虽然比较大,但和梁子湖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
梁子湖畔的大冶、鄂城、铁山交界处,有一镇,叫沼山,该镇因山得名。沼山海拔400多米,连绵百余里,是梁子湖畔秀美的一座山脉。该山土壤完全风化,呈黄土状,偏弱酸性,植被丰富,林木茂密,是省级森林公园,也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貌。
我曾经数次前往沼山踏勘,沼山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北纬30度左右,长江以南。这里坐拥梁子湖万顷清水,夏凉冬暖,湖面的云雾水雾,林木遮蔽使得日光并不直接和强烈地照射于茶树,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陆羽《茶经》里说,茶,上者生烂石,山间的云雾茶是上品。沼山虽是低山,但也出产好茶。
梁湖碧玉呈针状,颜色青绿,绿中带有点墨色,油亮晶莹,确实有一种软玉温香的观感。浸泡此茶,会看到茶叶如碧绿的翡翠,青翠欲滴,娇艳动人,好似古代宫廷的秀女,端庄里透着妩媚。这是一款饱含春意的茶,也是一味雅致清淡的茶。微微涩苦,回味有着轻微的粉末感,如石灰粉。这样的略粉敷在你的味蕾上,满是植物的清新。该茶温润,有着红袖添香的意趣,颇具绿茶的神韵风采。如果要比喻,我把它比作夏日之青莲、夏日之荷风,此茶宜夏日冲饮,消暑润喉,滋养丹田,两杯茶下肚,两腋生风,不亦快哉。此茶也适宜夜读时,把盏在手,如玉如麝,清香宜人,不蔓不枝。
梁湖碧玉是茶中之兰花,是茶中之君子。品此茶,游心于淡,淡中有味,淡中有真意,淡中有山间草木之气。古语云,大味至淡,大道至简。
此茶如信笔简单勾勒的仕女,眉细眼淡,素面朝天,却又风姿卓绝,芳华绝代。我想,那是茶中的神韵,茶里的精髓。梁子湖的青山和碧水,都在那一杯一水间了。
英山绿茶
湖北英山属于大别山区,与安徽省交界,这里出产鄂东地区著名的绿茶。据说,浙江一些龙井,也是这里贴牌生产的。
鄂东人,乃至武汉人士大多吃得英山茶。在我看来,此地与安徽六安交界,六安出产中国名茶六安瓜片,这应该算得山水同源,物种相连吧。
大别山是一座连绵千里的大山脉,我近年常在此山中行走,它跨越湖北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西部。这座山大多数海拔在1000米以下,但在鄂皖两省交界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主峰天堂寨海拔1774米。由于低矮的山体不能阻挡寒流,汉口、鄂州一带冬季阴冷,而在高海拔庇护下的安徽北坡一带,气温温润得多,山南的英山、岳西,虽然位于长江以北,积温也高于5000摄氏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地区,比较有利于茶叶生长。
我在英山的桃花冲山地考察发现,这里的土壤肥力较足,而且植被丰富,灌木、乔木茂盛,落叶枯枝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英山县有一些比较大的河流,当地借此发展漂流旅游业,沿着境内的河流、溪流行走,在丘陵半山间,就能看到茶园了。
我是在夏天抵达英山的,沿路可以看见山色青葱,河流清澈,两岸的丘陵山体裸露出黄土,而海拔较高的大别山山峰则呈现灰白色,远远看上去和大理石一样。
英山的茶叶品种繁多,茶场也多,品牌林立,在黄州城多有销售,也大量卖到外地。其茶也有上、中、下之分。我的总体感觉是英山茶适合喝新茶,若是陈茶,则毫无滋味。该茶有一种带白毫的,比较耐泡,汤色呈现黄色。还有的品种是采取嫩芽做成,色泽比较绿翠油润,喝起来明目清心。
我单位里经常购买英山绿茶,有纸盒包装,也有铁罐听装,这茶叶价钱比较便宜,春茶比较好喝,泡在杯里,可以看见春意盎然,有自然的青涩和香味,那种香气是发自茶叶内部的,滋润你心田的。
近年来,英山也推出了英山云雾系列产品,如春笋、春蕊、春茗、碧剑、龙特等,意在整合茶叶品牌,推广茶叶。在本省的省报上也常看到关于英山茶叶的报道。
湖北是茶圣陆羽的故乡,属于江南风貌,理应出好茶,但湖北的茶大多不是很出名,这或许和茶叶的包装和推广有关,除了什么采花毛尖经常做宣传,很少看到其他茶叶推广的大动作。英山绿茶大多只是为黄冈、鄂州、武汉部分人认可和欣赏。例如,我认识的报社的一主任,是英山人,常捎带英山茶叶到武汉,给报社同仁品尝。
这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土地。大别山山区的英山,有着温润的气候,有着山地、河流,非常富有特色,这片好山好水,出产的茶叶,更多的带着山间的云雾之气,那是被滋养和洗礼的茶体,细细品味该茶,你能体验出四季的变换、轮回。春之生机盎然,夏之热情似火,秋之成熟浪漫,冬之安静枯瘦,这一切都关乎心境,关乎品位了。所谓茶,也就是那样的才上舌尖,便下心间的,只是淡然,其间滋味只与你和茶有关。
不同的时候,喝不同的茶,味道往往不同,但心境却要超然物外。每当舌尖浮泛起英山绿茶,辗转在公文和新闻写作时,我心间总有那么一抹绿意,那是大别山的云雾,是山间溪流和清泉,是蜿蜒奔流的河水,是那起伏的茶园。每当此时,我也就变成了一朵云,飞升在斗室之外。
随州绿茶
随州位于湖北西北部,与河南交界,是淮河的发源地,境内河流多流入长江。在传统地理划分上属于南方,其境内有桐柏山、大洪山等山脉。
随地古为随国,其随枣走廊为自古中原与南方交通要道,东西周时期为“铜金之路”,诸侯国随国是汉阳诸姬之首,也是把守青铜运输的封国,是当时中国的青铜冶炼、锻造、加工中心。
传说神农氏出生在随州市厉山镇,厉山,也名烈山,有神农洞等古迹。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地方志,上面说,茶是神农氏发明的,神农尝百草,经常中毒,后来发现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叶子吃进去之后,在五脏六腑游走,积毒顿时一扫而空,神农把它取名为“查”,后世把它叫作茶。如此说来随州还是茶的起源地。
随州茶我小时候喝过一些,那时包装简陋,多为简单硬纸盒,粗糙印刷,盛器多为家里大搪瓷缸,茶叶多是陈年老茶,颜色发暗泛红,有股子霉涩味,因此我对于随州茶印象不是太好。
前几年祖母去世,我回乡吊唁,期间品到一茶,叶成小团状,蜷缩紧密,颜色墨黑,貌不惊人,但泡开了,一片鲜绿,煞是惊艳。入口鲜香宜人,有大苦大悲之意,回甘雄厚,连绵不绝。如山高林密,有大河东流之开阔气,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向叔伯们打听此茶为何茶,他们漫不经心答道,就是本地绿茶,忘了哪里买的,就是散装的茶叶。叔伯们都是农民,家境并不富裕,料想这茶左不过二三十块钱一斤,但我从此就对随州绿茶上了心。
我琢磨随州与信阳相邻,山川相连,风物相近,随州绿茶恐怕是信阳毛尖一脉的。所以干脆改喝信阳毛尖起来,在大型超市买袋装的信阳毛尖,价钱不贵,一般二三十块钱一袋,一袋一两、二两、三两的都有,细细品味,信阳毛尖和我喝到的随州绿茶还真有些相似,应该都属于北派江南茶了。
在网络搜索了解到,随州最好的茶叶在车云山,这也是大洪山山脉的山系,随州的部分茶叶是引进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工艺和物种。不知道我喝的那种茶是不是车云山所出产。因为叔伯们只是随意而买,甚至忘了品名和产地。
2013年我专程到大洪山的洪山镇和随州洛阳镇走了一遭。秋天的大洪山,山高林密,层林尽染,山峦起伏。行走在山间,真的有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那画不是国画,倒像西方的油画,写实风格的那种。在大洪山山间的秋天,外面的叶子落了一地,法国梧桐的树叶或金黄或橙红或半青半红,让人诗意翩跹。
在一个山庄里住了,晚上是一杯当地绿茶,早上是一泡本地茶,天气是薄凉的,那凉里有着清澈的味道,那凉未必是刺着鼻,却让你鼻腔口舌里有着阵阵的爽快。这个时候,喝着茶,茶里有了天高云淡,有了入秋的怡然快意。那样一杯故乡的秋茶,裹着红黄树叶,有着山峦起伏一样的乡愁,一如洛阳千年如盖的古银杏树、茂密生长连绵不绝的枝叶,也似千万年编钟细密雄厚的钟声激荡。
随州的秋天绿茶,在大红山里,洗净了尘埃,对着晨霭雾气兴起的湖面,对着群山,真的是天凉好个秋,一切尽在不言的茶杯中了。
恩施玉露与富硒茶
恩施是湖北西南部的一个地级市,靠近重庆、四川,与湖南北部相邻,早年间这里不通火车、高速,交通不便,所以旅游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开发,其物产也不大为人所知。
我到恩施是2007年左右,当时是坐国产运七小飞机来去,遇到气流,上下颠簸得厉害,非常惊险,心惊胆寒。
恩施是古巴人聚集地带,现在是土家族居住地区之一,当地的原生态歌舞在全国享有盛誉。
我们去时,受到了当地文艺界朋友的热情招待,他们特别邀请我们观看了恩施本地歌舞表演,并请我们品尝了本地的玉露茶、富硒茶。
湖北的茶大多不是很出名,甚至在本省名气都不是很大,这与湖北灵秀江南、山川纵横的地理格局很不相称,也与茶圣陆羽描述的峡江一带出产茶叶不相符。本省茶叶宣传、推广力度不够,许多茶叶只在本地小范围出名,而不为外界所知,例如当时的恩施玉露茶,我是第一次听说。
我细细品味了一下这茶,首先是观其色,茶汤汤色非常清澈明亮,宛如明月清泉,其香气鲜嫩中薄薄地带着清新,如同清晨的薄雾。入得口中,第一感觉就是脆爽,而后又一种清醇明快的感觉绵延不绝,让人惬意。我以为这样的茶,算是好茶了。入夜时分,我们沿着清江行走,清江两岸的灯火次第亮了,一些土家风格的桥上也点缀着彩灯。清江在灯火中显得清幽静谧,这是一条秀美明丽的江,宛如西子,而恩施玉露也正像这条江一样清澈灵秀,有着土家文化的积淀,带着轻灵带着俏皮,是一个小乔初嫁了还带着青涩的少妇,雍容半熟,含而不露。
回程的路上,我特别在当地购买了玉露和富硒茶,当地茶庄老板告诉我,恩施是全国著名的富硒地区,茶叶含硒量较高,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癌、降血压、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功效。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我是学到了一种新元素,一个新名词,“硒”。
回到家里,我又仔细品味了一下恩施富硒茶,总体的感觉是味觉鲜美,香气高远,色泽鲜嫩。最大的特点是回味有一种略带粉末的轻微粗糙感,这种感觉如同中国画的泼墨和水粉一样,很淡雅,若即若离,好似在胸襟里泼就了一幅水墨画一般。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喝了一段时间的富硒茶,我自我感觉精神好多了,不是那么容易疲倦,我本人由于写作、读书、伏案工作,几乎一刻也离不开茶叶和烟草。
恩施茶喝完很多年,我的舌尖还浮泛着那些茶叶的清新,它的香气如恩施大峡谷的陡峭,它的回味如利川腾龙洞的悠长深邃。偶尔间,我遇到恩施的记者、作家朋友,闲谈间会夸奖恩施的茶叶,他们总是自豪地说给我寄上一些,但我总是不好意思接受,无功不受禄。现在,我们本地超市也有恩施富硒茶卖了,我偶尔买一两袋,回家享用,只是觉得那茶似乎陈了一些,味道平淡了一些,没有我当年从恩施带回来的好。也许是价格的原因吧,二三十块钱一两的茶和一二百块钱一两的茶还是有区别的。
常德擂茶
中国明代以前不喝清茶,尽管陆羽唐代就号召大家要喝清茶,但他的真正粉丝朱元璋,在明代才下令全国都喝散茶、清茶、泡茶。明代以前大家都是煎茶、点茶,那时的茶混合米、面、葱、姜,稀奇古怪,此等古风在西藏等地尚存,在湖南常德等地也有遗存。
沿着京珠高速行走,沿路的服务区都有常德擂茶出售,我在长沙的服务区买了一包,回家品味研究,因为它是古代饮茶风俗的遗留。
说到常德,它也是传说中桃花源的所在。擂茶出产在那一带,算是带着神秘的文学色彩了。与世隔绝的居民们保存了上古遗风,这在中原动乱、战争,迁居到南方的一些客家人中也有残存,如有些客家人也吃擂茶。
中国许多风物、小吃都喜欢扯上名人,例如对于擂茶,民间传说认为是张飞进军武陵,部队得了瘟疫,当地一老人送上了祖传秘方——擂茶,张飞的士兵喝了后,这病就好了。之后擂茶就流传开了。
擂茶制作的原料是黄豆、芝麻、花生,将其在锅里炒,使用文火,切碎生姜,加上茶叶,用粗棍子一圈圈磨碎,饮用时可以加糖、加盐。擂茶的擂棍,也要使用茶油或者姜子树,这样的木材有一种独到的香气,融入擂茶中。在不断的倒、搅、磨中,各种食材和茶叶混合到了一起。这是一道有着古风古意古韵的茶,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们的饮茶之风。
日本人冈仓天心说,中国经历了元、清两代,因为外族入侵,宋、明的文化传承完全中断。茶文化、茶道思想全部消失殆尽。宋代无非是喝团茶,当时把茶叶加工成饼,在饼里掺和薄荷、盐、红枣。而明代无非是叶茶,泡茶到了清代开始鼎盛,各种茶叶、茶区和今天大致相同。
我认为冈仓天心是夸大其词了。中国文化、茶文化有延续性,日本茶道不过就是禅、道思想,这种文化中国也一直延续,并未中断。如果说,冈仓天心认为宋的团茶是茶道、茶文化精髓,那么常德的擂茶其实是类似的。
我购买的是商品化的袋装擂茶,已经制作成了如速溶咖啡一般,回家拆开包装,用了紫砂杯浸泡,一泡开就有一阵清香飘来,然后是细品。在茶水间有着浓郁的米粉香,也夹杂着姜的轻微辛辣。其间仔细闻起来,有隐约的茶香,但这种东西如果叫茶,我比较难以接受,它更像是一种民间小吃,一种食物了。我们的祖先在明代以前喝茶,都是这种喝法。如果这就是冈仓说的茶道正统,我实在是不敢恭维。
我以为喝茶当饮叶茶,最好是绿茶。红茶、花茶、青茶、黑茶也能品其味。但茶,南方之嘉木也。绿茶更近禅,南方多半喝绿茶,更近似道吧。
擂茶这种古风古意的茶,我以为还是要到其产地品味,可能才能得其味,知其精髓。商业化的袋装速冲茶,可能不得其原汁原味。也可能高速服务区卖的不正宗。
有时间,有机会,我计划去常德走一走,去品味当地原汁原味、本来的擂茶,看一看桃花源,吃一吃桃花鱼,追思一下我喜欢的陶渊明。
岳阳毛尖
岳阳是湖南、湖北交界的一个地级市,境内有幕阜山、同亭湖,该市出产著名的君山银针,2015年,我偶尔在当地觅得一款岳阳毛尖茶,价格低廉,口感良好。
一次,我到湖南湘潭参加我的一个老乡的婚礼,回程路过一个叫伍市的集镇,这个镇非常繁华,颇具规模,人烟稠密,不亚于一个县城。其时已进年关,四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来赶集购物,我开车也累了,逛进了当地一间最大的超市,看看有什么特产。
我个人在外地购物倾向于在正规的大超市、大卖场或者正规商场购物,一来省去了讨价还价,东西质量可以保证;二来是价格统一,不因为外地人而不同。我在超市里看到广西横县的茉莉花茶、本地产的岳阳毛尖,还有铁观音、信阳毛尖等。奇怪这些茶叶的经销运营商要么是信阳要么是广西,往往和茶叶产地相隔千里。但我还是信手拿了几袋。这些茶价格很便宜,二三两的包装,足够喝上一两个月的,不过也就十几、二十几块钱,想来也许是集镇消费水平不高。
此前我在高速服务区也买了一两岳阳毛尖要二十多块,喝起来寡淡无味,买的烟也是假的。有些高速服务区除了自助餐三十块一人,免费的开水比较靠谱,其余的大多不可取。
回程路过岳阳楼、洞庭湖,我特意将车停在洞庭湖边。今年湖南的气候反常,二月份的时候,气温居然高达二十多摄氏度。我仔细端详了泡好的茶,茶汤是淡黄的,茶叶泡开,叶片比较大,这茶的发头很足,枝叶也比较粗犷,看上去是粗叶茶了。但细细品起来,这茶在淡中有苦,一种尖锐的麻苦,而后是刺尖的甘甜,余韵厚重,在舌尖上聚集的是一种堆积起来的涩苦感。这种涩是茶叶本身积淀的植物气息,让人受用。好似洞庭湖君山的秀气,亦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那种气魄。而且这茶被水浸泡,还有一种铁器般的辛辣,略微入口时,会先有铁锈色。我想是不是我用铁罐放茶叶的缘故,白铁皮味道渗入茶叶了。
不过,适逢一场洞庭烟雨,在湖边,有一杯岳阳清茶,遥想当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心中不由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畅快感,庙堂高忧其国,江湖远忧其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只有面对这样壮阔的湖,这样的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迷雾,才能有这样的文思吧。
不过传说范仲淹先生没到过岳阳,只是看了一幅画,写了一篇稿,到底是科举出身,命题半命题文字都耍得那么潇洒。而我呢,干了这杯茶,准备继续行程,回家过年了。
永丰细茶
湖南娄底双峰,旧名永丰,原属湘乡县,这里也是曾国藩的故乡,当地出产永丰细茶。
我到双峰,还是暮冬艳阳天,和湖南美食作家巴陵一起去考察当地美食,拜谒曾国藩故居。我近年来对曾国藩比较感兴趣,原因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佩服曾国藩,我读了曾国藩的著作,对于其思想、学问非常佩服。
曾国藩故居距离衡山县白果镇只有二十里地,这让我颇为惊讶,我从白果下高速到曾国藩富厚堂时,感到非常激动。因为衡山白果是我外公、母亲的故乡,如此说起来,曾国藩还算是我的半个正宗老乡。
我们到了富厚堂,巴陵兄的同学,当地一位中学校长请我们吃侯府菜,曾国藩是毅勇侯,他家的菜也叫侯府菜。席前上了茶,我看到这茶扭曲蜿蜒,有几分怪异。细细品起来,滋味非常清淡,因是农家小馆,消费低廉,料想这茶乃是土茶,颜色也是陈茶,所以也不十分在意。
中学校长介绍说,这茶名叫永丰细茶叶,是曾国藩爱喝的,既然如此,不禁让我有了几分兴趣。原来曾国藩一生只喝他家乡的茶,即原湘乡的永丰细茶,在《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日记》有大量的笔墨是谈永丰细茶的,而且曾国藩即便位居两江总督高位时,自己日常饮用,招待客人都是使用永丰细茶。他的属官、门生、幕僚都纷纷效仿,永丰细茶风行湘军体系。
湘军有统一的旗帜、文化、符号,连饮茶都统一了,不知道李鸿章是不是也喝永丰细茶。
双峰一带属于江南丘陵地貌,暮冬时节,富厚堂前残荷一片,四周的小山起伏不定。在这方圆一百里的地方,出过很多名人、伟人,毛泽东、彭德怀、蔡和森、秋瑾等等。毛泽东也曾到湘乡的东山书院求学。这永丰细茶,想必这些名人、伟人都喝过吧,确实让人增添了几分遐想。
永丰之地,并无高山,也无大河,是平常之地。田地、风物、地貌和湖北的一些地方并无两样。在这里漫步,有时候会惊讶,何以这方圆一百里的地方出如此多的、开天辟地的改变中国走向和命运的大人物?伟大源于平凡,曾国藩、毛泽东都是起于田亩之间的读书人,他们的身上都有大志向,都有好学、上进、求知,以及百折不挠的韧性。湖南人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蛮气十足。除了特产红辣椒之外,这永丰细茶也给了我颇多感触,这样的茶看上去毫不起眼,喝起来也平淡无奇,一如这里的风物、山水,但谁又能小瞧平凡细小的事物呢?我的许多朋友,坚持写作,在看似不可能成功的领域获得了成功,有的成为销售上千万册的图书策划人,有的入围中国最高文学奖,有的登陆中国作家富豪榜,有的出版了多部图书。例如,和我同行的巴陵先生,天资并不卓绝,但执着、刻苦、勤奋,已经常规出版了十几部图书,有的在国内还有较大的反响。
伟大都是由平凡的细节构成的,平凡、琐碎的每一天成就了伟业。这也好比我眼前这杯永丰细茶,它并不著名,它也不卓绝,它只是沉默地生长在这片并不十分理想、秀美的随意的乡土,它只是努力地浸泡在杯中,但细细地品,它也有一缕缕茶香,仿佛茁壮的野草,旺盛地生长,那茶里的生机盎然,有一种挺拔向上的姿态。它的扭曲、它的突兀、它的奇崛,都有着自然和个性,它就是它,倔强地独立着,不言不说,却很自我,有着追求,有着目的。
曾国藩爱永丰的茶,一来此为家乡之茶;二来是因为此茶有匪性、有个性,更有一种耐性、一种香远益清,甘于平淡,柔顺在内的品性。品这样的茶,想到曾国藩的忍,倒是十分贴切的。
益阳茯茶
湖南出产黑茶,其代表是茯茶。茯茶的著名产区在益阳安化,高峰时期,安化茶的产量,甚至占到中国茶总量的70%。
黑茶也是一种砖茶,和普洱有些类似,这种茶也是一种发酵茶。我在长沙时,常见当地餐饮界奉上黑茶,知道我喜好品茶,长沙的作家朋友也就送给我一包益阳茯茶。
回家打开,发现茯茶是用粗茶大叶加工而成,类似于咸宁赤壁的青砖茶,但其颜色更深,说明书上特别注明,茯砖茶有金花菌,金花可以降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甚至把茯砖当成了药物,他说:“安化茶,出湖南,粗梗大叶,须以水煎,或滚汤冲入壶内,再以火温之,始出味,其色浓黑,味苦中带甘,食之清神和胃。性温,味苦微甘,下膈气、消滞、去寒。”
我拿到的茯砖茶所放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估计只有一年左右,还未完全发酵,冲泡开来,略微可以看到金花漂浮其上,茶汤略为深红,尚不深黑,饮用起来,有一种陈香味道,这种陈腐如红酒,随后是一种温润感。这种温润里夹杂着一种粉涩,细品起来有一种药材的气息,近似广东凉茶。
花茶是一种温暖的茶,它适合寒夜客以茶当酒,与知己清谈时手把一盏,这样的茶浓烈中有清香,在闲谈中增加了兴致,淡中有浓烈,如酒中之红酒。茯砖也耐冲泡,它在日子里发了酵,慢慢地积淀,只在一壶一杯间,展露芳华。茯砖本是粗茶大叶,但压榨得紧了,在日子里沉淀了,也就开出了花了,甚至有了酒的气味,酒的陈香。
茯砖过去销往西北等边疆地区,为当地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中国明代甚至奉行以茶治边之国策,明代人以为“番人嗜奶酪,不得茶则困而病”。
近些年普洱盛行,茯砖作为普洱的类似茶,也开始为人所知。但我此前确实对此茶知之甚少,当年湖北的羊楼洞是中俄万里茶路起点,湖南茶运到这里,销往新疆、内蒙古和俄罗斯。当时中国七成的茶叶产自湖南益阳安化,这颇让人吃惊。
中国曾垄断世界茶叶的贸易,也曾是茶叶唯一原产地,以茶叶控制着世界的经济。
那么,我杯中的这一杯益阳茯茶,也见证着中国历史的兴衰了,它曾跋涉万里,在欧洲王公贵族的晚宴上被视若珍宝,它也曾在边疆、在草原,在中国游牧民族的奶茶、酥油茶里,成为生活必需品。茯茶耐储藏,后发酵,愈陈愈香,便于运输,使得它在对外贸易中大放异彩。这样的一道茶,品起来不仅仅是陈香陈味陈趣,更让我读出了明清之际,中国茶的兴衰和风云。那如烟的往事,也都在这浓郁的茶汤之中了。
君山品银针
洞庭湖君山银针是中国著名茶叶之一。
洞庭湖枯水季节,水草丰美,时有河道、小溪,竟有牛、马、羊于此放牧,让人疑心自己身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是开着车沿着一条小路开上了君山岛,这也让我疑惑,这路在丰水期难道是没入洞庭湖底的?
时为早春,清明前后,细雨纷飞,倒也给我们此行增添了一些诗情画意。在岛上茶棚坐了,唤服务小姐上银针茶。小女不过三岁,不懂喝茶,只是一味玩耍,内子临床医学出身,从来只喝白开水,对于饮茶一事颇为不解,因此只我一人独享。服务小姐面白唇红,十指纤细,气质优雅,得湘鄂水乡风情之妙,与君山银针颇为贴切。此未饮茶,已先陶然三分。
时春雨,我在岛上一水面边的茶棚,座椅桌子都是简洁素雅的,近处有一人工湖,水汽空蒙,不远处有石桥一座,如弯月、如长虹,此等春情雅景,也让我感到快意。
该处盛器为啤酒杯,厚重坚实,虽为俗器,但应了我这等莽撞喜好牛饮之徒的心愿,捧杯狂饮。第一道便觉得此茶雅致,如兰如麝,是一味君子之茶,恰如八百里洞庭浩渺烟波之气,有三湘灵秀水汽;第二道时,品出茶之婉约亲和,如邻家碧玉,如红袖添香之雅,口感在微麻微涩间有不绝之清雅之味。此等涩苦不同于其他茶叶,而是存于舌尖,淡淡一抹。再看此新茶,根根如针,枝枝沉入水底,色泽清淡,赏之如早春之新生树林,养眼养心,真是一杯好茶。更兼得有早春之雨、早春之树、早春之水,都融入这一杯银针茶中,可谓杯中乾坤大,杯中春意浓了。
喝得三四杯银针,茶也淡了。付茶资二十元,拜别美女服务小姐。路上遇到茶庄,进去看了一看,终未带一两回去。
茶喝的是心情,品的是意趣。意兴而来,意尽则归。纵带了银针回去,没有洞庭之水,没有洞庭之春,没有洞庭之清秀女子,没有这场烟雨如丝如带,也喝不出比这更好的气味和意趣了。
米泡茶
从前会有炸米泡的,于空地坐了,置一铁炉,炉中烧得都是松子,上面架一乌黑生铁铸的如埃及古陶式样的转炉。腹大、弧形、两头尖。拉一长长布制的筒状物,接在口上,乍一看如同一条正月里玩的龙灯样子,还有风箱等物事,这就是炸米泡的家伙事儿。
看到炸米泡的来了,家家户户就拿出糯米、生米来,派了有耐性、好奇的小孩子去等,排着长队。炸米泡的收了米,把米量好,投入转炉,丢松子入炉中,拉动风箱,火“呲呲”地燃烧,那炉中温度升高,气体膨胀,生米便成米泡。最惊天动地的是开炉那一霎,要对准那龙形布条之中,凭空一个炸雷,惊天动地,还有大量气体蒸腾。这样的动静一起,来的人更多,大家都知道炸米泡的来了。
网上看过一搞笑视频,是美国一科学节目,煞有介事地分析炸米泡工具,跟研究原子弹和高新武器一样,讲解的美国专家最后把它命名为“大杀器”。这节目也颇搞笑,也许是文化差异,如俄罗斯人,把中国人带的卤水当作毒品化验检查其化学成分。梁实秋去国外,外国人对臭豆腐、霉干菜、毛豆腐这些东西颇为不解,海关要反复、仔细地检查。有米泡的日子总是好的,那时节没零食可吃,米泡在制作时加了糖精,至少有甜味。它是膨胀了的生米,可以充饥,可以打发肠胃,满足口舌之欲。人之在世,吃为大事,夜间偶有饥饿之时,米泡足以慰藉长夜漫漫时光,至少有米泡可以填腹。拿一玻璃杯,投米泡于内,开水浸泡,米泡自然就泡开了。若觉得意思不够,还可以白糖、红糖伺候,甚至加上姜、葱、盐也行。开水浸泡了,你当然还能放上茶。
我很好奇我家为什么会有米泡茶这种东西,彼时年纪小,并未思考太多,也未曾觉得其他地方是否还有米泡茶之物事。
米泡茶湖北南部也有,我看见女作家写过,而湖南也有米泡茶,有湖南美食书里专节描述。想起来,我母亲、外婆、外公等均系湖南人,我家食谱有湘味,不足为奇。我去湖南长沙、湘乡、湘潭一带,吃菜特别受用,当是幼时被湘味熏陶所致。这种私人趣味、食物密码有时候非常复杂。我们常说人的口味、人的饮食习惯,很多时候难以细述。
米泡茶有些类似擂茶,又有些明代以前唐宋饮茶的风俗,这样古意的茶不知道是湖北随州风俗,还是源于我外公外婆母亲的湖南习俗。常德的擂茶,与之神似。中国南方一些地方客家人喝擂茶,茶里也加各种米、面、姜、葱、盐,这是古风遗存。
现在没有米泡了,电影院里倒是有爆米花卖,配合可乐来喝,看不到米泡,自然也喝不到米泡茶,现在有的是泡面、方便面、速溶奶茶。
想到当年吃米泡茶,那样的米泡在热腾腾的水里膨胀,那样的汤水的甜蜜滋味,那对我是奢侈和惊喜,是享受,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