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精神与中国梦

抗战精神与中国梦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2015级

许青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流逝的时间淡化了许多人、许多事,然而有些人、有些事却愈发刻骨铭心。1937年7月7日,一声炮响打破了卢沟桥的宁静,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80年后的今天,那段饱含着血与泪的历史仍使我们无法忘却,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刺痛心扉。

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但中华儿女却有情有义、英勇无畏。当我们的同胞不断被残害,当我们的国土不断被侵占,无数热血青年毅然奔赴抗日前线,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列。他们为了赶走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枪林弹雨中书写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生篇章,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告诉世人什么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时十四年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最终熄灭了日寇在华夏大地点燃的战火。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爱国情怀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情感,是愿意为祖国奋斗献身的价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被充分激发出来,举国上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抵御侵略者的钢铁长城。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民族气节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抗战时期,面对日寇的疯狂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争、前赴后继,表现出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气概是为了祖国利益不惜流血牺牲的崇高精神。抗战时期,中国军民面对枪林弹雨勇往直前,面对死亡威胁义无反顾,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必胜信念是终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心和顽强信念。中国人民在持久抗战中顽强抗击敌人,最终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离不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正是这种伟大的抗战精神,才使我们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对于抗战英雄而言,他们也许认为这只是他们应有的气节,对于我们而言,则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

“铭记历史是为了拥抱未来”,铭记那段惨痛的历史不只是为了缅怀过去,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今天的中国,国家富裕,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有的人觉得抗战精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实则不然,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不变的是爱国之心和一直以来人们胸怀的中国梦。抗战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赋予它新内涵,以激励我们更好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今天,抗战精神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呢?其一,抗战精神内含爱国主义。历史告诉现实,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及现有的一切。无论是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安定、欣欣向荣的时期,国家是我们最终的依靠和坚实的后盾。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需要爱国主义及由此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团结就是力量,只有56个民族紧紧地抱在一起,全中华儿女团结一致,我们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建设更强大的中国!其二,抗战精神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谋求发展。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活动,也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了各种战略、战术,用智慧、力量和勇气战胜了敌人。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我们同样需要创新,要有胆识、有气魄,勇于创造、乐于实践。其三,抗战精神告诉我们务必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历史经验表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靠“打”出来的,现实经验说明中国梦的实现是靠“干”出来的。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才能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进程,才能不断接近并最终实现中国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