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新式服装在城市是怎么扩散的?

一件新式服装在城市是怎么扩散的?

一个研究文化人类学的美国学者林顿举了一个今天我们享受文化扩散的很有趣味的例子——

一个美国人早晨醒来,躺的是源自于远东式样的床,盖的是印度人首先栽培棉花制作的被子。起了床,他脱下印度人发明的睡衣,用高卢人发明的肥皂洗脸,按苏美尔人或古埃及人习俗刮胡子。吃早点时,用的盘子和碗是中国人发明的瓷器,用的刀的钢是印度人发明的,叉子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汤匙则是罗马人发明的。他一边吃饭,一边看报,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拼音字母符号最早是闪米特人创造的,新闻报纸则发明在德国。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个文化扩散的问题。一般来说,文化的扩散呈现出有规律的现象。比如,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时,总是表现出心理上的犹豫、行动上的迟疑,表现出观望态度。所以,在开始时,只有少数人敢于突破这种障碍,带头接受。如果这种初始行动没有受到非议与阻力,于是接着大量的人跟着模仿,结果接受该文化的人数大增。当其饱和时,其人数增加趋缓或保持稳定状态。

譬如,一种新式服装在一城市的扩散就属于这种状况。还有,在空间上,往往某一住户购买了一种新产品,于是其周围的邻居也纷纷跟着效仿,大大助长了这种新产品的扩散。这就是所谓的邻里效应。

关于文化扩散的问题,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在这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他的研究,可以把文化扩散分成两大类,即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扩展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地向四周不断地扩大分布范围,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例如,我国发明的造纸术的传播就是一个例子。东汉时(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开始用植物纤维造纸。该技术于公元751年因造纸工匠在中亚与大食军队的交战中被俘而传到撒马尔罕。后来逐渐西传,公元794年传到巴格达,868年至905年传到埃及,1086年至1121年传到西班牙,1276年传到意大利,1320年传到德国,1511年传到英国,1690年传到美洲。不过,现代的牛仔裤的扩散速度就比造纸术快得多。

迁移扩散指某种文化通过具有这种文化特征的个人或集团的迁移而从其分布区传播到新的地方。这种扩散可以随移民的长途迁徙而越过海洋、高山与沙漠,因此,这种扩散形成的分布区与原分布区可能互不相连。而扩展扩散的新的分布区只是旧的扩大,彼此相连成为一体。

例如,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以新教为主,而拉丁美洲各国则是天主教的领地,这种现象正是因为信仰新教的英国移民与信仰天主教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移民殖民的结果。

扩散作用受到时间与空间因素的影响。这如同在一个池塘中投入一块石头一样,一般来说,到一定程度后即停止扩散。当然,这是指在理想的均匀条件下的情况,实际情况并不如此,扩散作用受到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难以顺利通过。如果完全不予通过,则称之为吸收带;如果能部分通过则称之为可渗透带。

例如,某些国家由于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允许或禁止其他宗教、政治思想、某种商品的传播、泛滥和进口,这就是扩散上的吸收作用。如果是有条件的,即部分的和少量的可以获得通过、允许和进口,就属于可渗透带。

今天,现代化的交通与通讯技术使得世界各国彼此政治关系、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同时,也使彼此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在今天的竞争时代,应注意对文化及文化扩散的研究,掌握其规律,促进有益文化的交流与扩散,限制、阻止与禁止落后文化的污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