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们的暧昧

陈凯歌们的暧昧

我们社会存在着诸多的暧昧之处。有些事你愿意干又不能如己所愿地干,不愿意干但又不得不干,环境、习惯还有事业、能力、金钱这些东西要求你这样干而不能那样干,只有这样你才能干,干完之后你才感觉到或许不该干,但再有这样的机会你仍然会这样干,因为你不晓得你还能用别的方式干点别的什么。

创作者亦如此。新近热映的电影《赵氏孤儿》让我们见识了陈凯歌的新成果。作为大牌导演,陈凯歌绝不会照搬史料中那个经典的复仇故事,他想改造它,那就是为这个故事赋予一种新的人道的意义。他让程婴由一个忠于主人的义仆转化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他自私,他爱自己的儿子,他不可能为某种意识形态的虚幻理念主动地牺牲自己的爱子,为冤死的忠臣保存复仇的种子,好博得个忠义的美名。但吊诡的是,尽管这位民间医生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他并不忠于皇帝和他的代表,他不想参与政治,但他还是被政治了。孩子还是被交换了。陈凯歌用了不少力气,试图排除赵盾、屠岸贾这些人的意识形态色彩——忠与奸,排除赵盾的政治正确性及屠岸贾的政治不正确性,把他们还原为一般意义上的权臣,但他还是要让程婴送养子到贼人门下,他让程婴放弃了更快捷更方便的报复机会,让十五年之后的程勃与屠岸贾对决。陈凯歌本不想这样,据说他最初想排除掉复仇的情节,但他还是这样做了。赵氏孤儿最终杀死了他生父的仇人屠岸贾,屠岸贾与他政敌的儿子同归于尽,作为这场谋杀的推动者、监督者兼观察者,孤儿的养父程婴老先生也牺牲于权力之手。这样,宫廷斗争、谋杀、复仇、死亡,还有父子之间的感情,这些使一个故事热闹起来的元素都有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用对权力、意识形态的疏离来蔑视权贵,蔑视封建道统,让生活更日常更人道一些,陈导这初衷并没有贯彻到底,他不得不被政治、被传统、被商业所束缚、左右,他要考虑影片的上座率及别的东西。他期待着影片公映之后滚滚的财源。这是陈凯歌的暧昧。我们知道18世纪的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妻子指责丈夫交换孤儿有违父道,向统治者说明丈夫交出的是自己的儿子,结果是皆大欢喜:统治者宽恕了他们。伏尔泰没有什么负担,他果断地排除了忠义思想,同时也排除了复仇,他肯定的是爱和宽恕这些东西。他这种改编未必合理,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从来都不会宽恕敌手。但显然,我们不得不承认,比起18世纪的伏尔泰,陈凯歌并没有颠覆多少东西。思想上他还没能超越18世纪的伏尔泰。

姜文的子弹倒是飞起来了,他用他的荒唐来对抗陈凯歌的暧昧。但他仍然是暧昧的。正义化身般的强盗张牧之抚摸着县长夫人的乳房表白自己是柳下惠这并不可笑。酷爱金钱退居二线的县长老汤死在元宝堆里,强盗们诱使群众造反,恶霸黄四郎终被逼自尽,强盗们完成任务就要娶妻生子留洋海外了,但鹅城仍然是原来的鹅城,上级肯定会派去一个新的县长,这顶县长的官帽子依然会是金钱交换的产物。这一场荒唐的政治秀只是一场秀而已。姜文把县长阶级狠骂了一通,用强盗的刀枪——强盗的刀枪依然是权力——但鹅城那个权力真空仍然要由权力去填补。那位留过洋的张麻子还不能或者不敢用他的刀枪推行一种新的制度:让群众真正地当家做主,用法律审判黄四郎。抢得了恶霸浮财的群众仍然是群众,他们将接受一个新的县长或者类似人物的统治。他们不得不这样。

但暧昧也是好的。暧昧比某种确定性要好一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