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宾 永驻交大的真情岁月

郑国宾 永驻交大的真情岁月

郑国宾(Benjamin K.Cheng),1924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中山。1942年考入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1946年毕业后到上海国际电台工作。1948年赴美留学。1964年起从事数字电子行业,1973年创建ABC Digital Electronics公司。交通大学美洲校友总会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原交通大学美洲校友总会理事长、原美国ABC第一集团董事长。

访谈中,郑国宾深情回忆了抗战时期作为逃难学生几经颠沛流离,终于在重庆九龙坡入读交大的过程;详述了交大在重庆时期与复员初期的校情、教师面貌、学生日常生活等方面内容;谈及了自己在美国求学深造与自主创业的不平凡经历。

口述:郑国宾

采访:纪凯风、欧七斤、胡端

时间:2013年8月4日

地点:美国罗格斯大学电气工程系会议室

整理:吴中正、胡端

编者:胡端

在重庆圆了交大梦

我原籍广东,在上海出生,出生地在当时北四川路新亚饭店后面的桃源坊,那时有一批广东帮的生意人住在那里。中学在广州培正中学念的,这是一所基督教浸礼会学校,但与其他教会学校不同,它不是由外国教士创办的,而是由中国基督徒创办。从这个中学毕业的学生很多人都去考教会大学,因为英语方面衔接方便,我后来就去考了岭南大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日机轰炸广州,岭南大学、培正、培英、培道等学校被迫迁往香港。1941年冬,日军攻陷香港,许多学生纷纷转入内地求学,交通大学当时已在重庆小龙坎设立分校。1942年,重庆分校升为本部,并迁往九龙坡新址,加以扩充。

我当时是与我父亲一起从澳门出发,前往重庆,走了45天。走路、坐轿子、坐船、坐车,什么交通工具都用过。那时坐车都是黄牛车,没有位置的,车子如果抛锚,你还要帮忙推车。我们曾在贵州跟广西交界的一个候车站附近停下来,住旅馆,等车子。一天,我正在一边洗澡一边唱歌,突然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我一个中学同学,叫江绳祖,他说听见了歌声,猜出一定是我。当时他准备去读贵州平越的交大唐山工学院,恰好跟我们同路,就相约一起等车。上车后,我父亲就跟他说,如果去唐山工学院,要念航空系,不要念土木系。后来他考虑了一下,计划全部改变了,改成随我一起去重庆交大,他和另外一位中学同学温观生都选择了航空系。入校后,我们三人还成为同房室友,一直念到大学毕业。后来,江绳祖比我们先到美国,并用英文写了自己这一段曲折的求学经历。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电机工程呢?我在中学的时候,兴趣点在化学上,化学念得很好,在家里喜欢搞一些实验,当时很多人都觉得我会学化学的。但是到了重庆后,一位长辈跟我说,现在学化学是没有实验可做的,缺乏仪器设备,都是纸上谈兵的,没有用处。另有一位交大校友,学的是无线电专业,很吃香,人家一天到晚都找他做事情,他就劝我选电机,于是我最终就进了电机工程系,选了电信组。

1945年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生名册

九龙坡校址是怎么来的呢?当时的抗战情形下,国民政府军方需要很多通讯人才,但是没办法找到。而交大有一批校友是交通部的顾问,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创设一个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1939年在重庆璧山成立,主要是协助军队搞好通讯,1941年底迁往九龙坡。我们头一批学生去九龙坡的时候,这个训练所都要考试的。如果你有些修理机器方面的无线电基础的,他们是非常欢迎的,免费让你入学。你可以先进去训练,如果学得比较成功,可以出外服务一阵子再回来。所以那个时候,很多优秀学生都到交通技术人员训练所去了。后来这个训练所慢慢扩大,扩大以后就借给交通大学。1943年,重庆商船专科学校并入交大,师生人数增多了,九龙坡校园不够用,于是又将重庆江北溉澜溪的商船专科学校旧址设为分校,我们读二年级时就在溉澜溪开的。后来,溉澜溪分校校舍也搬到九龙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