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台源诸篇九首(选一)

云涛石

本题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当时作者二十二岁。“台源”是黄庭坚叔父黄襄,字圣谟,号台源先生,是位隐士。本题九首都写山川风景。这首《云涛石》歌咏一块像云涛的奇石,其特点是抒写意想中的山川风光,抒发隐逸情趣。方东树《昭昧詹言》说它“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但诗中一系列想象与客体的“云涛”始终扣得很紧,又与作者追求隐逸情趣密切相关。物、我、意、象浑一,境界自生。想象奇特,结构层次清楚,句法平易流畅,体现了黄庭坚早期诗歌艺术的特点。

造物成形妙化工,地形咫尺远连空。

蛟鼍出没三万顷[1],云雨纵横十二峰[2]

宴坐使人无俗气,闲来当暑起清风。

诸山落木萧萧夜,醉梦江湖一叶中[3]

【翻译】

万物创造成形妙入化工,

高出地面只有咫尺却远连苍空。

好似蛟鼍出没在三万顷水域,

好似云雨纵横在十二座山峰。

晚(久)坐其上使人不沾俗气,

闲暇来赏暑天也起清风。

当此群山落叶萧萧之夜,

梦里已到江湖一叶扁舟中。


[1]鼍(tuó驼):鳄类动物。顷:面积单位,一百亩。

[2]十二峰:四川东部的巫山有十二峰。宋玉《高唐赋序》讲到楚王在巫山梦与神女欢会,神女辞别时说自己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此处由石形如云涛联想到巫山云雨。

[3]一叶:代指小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