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不可乱猜想

作家的笔名是怎样取的?有何意义?这些都应该探讨,但必须有根据,千万不能图省事,望文生义,牵强附会,想当然地乱加猜测。如果这样,往往看似有理,实则似是而非,所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若再以讹传讹,还会贻笑大方。

文化名人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诗人、作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他的学名是郭开贞。“郭沫若”一开始是发表诗作的署名。后来有人问他,“沫若”两字是不是取自佛经的“梦幻泡影”?郭沫若当即予以否定,明确回答是由家乡四川的两条河“沫水”和“若水”而来。应当说这位先生还算慎重,自己有猜想,但并不肯定,询问本人,得到了正确答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慎重,也不是都有机会询问本人。有人就在那儿苦思冥想,凭自己胡乱猜测,有些看法就流传开来。这样往往是靠不住的,甚至南辕北辙。

世纪作家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本名谢婉莹。开始发表作品时怕人笑话,就取了“冰心”的笔名。一则“冰”和“莹”相近,再者笔画又简单,别人看见“冰心”也不会和她联系起来。有人却联想到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认为“冰心”二字源于此。作家自然熟悉唐诗名句,从诗中取笔名似乎有道理,但冰心并不是这样。更为离奇的是,后来这一名字还和张恨水扯上了关系。著名的章回小说家张恨水(1895—1967),祖籍安徽,生于江西,本名张心远,笔名张恨水。有人就根据《红楼梦》中贾宝玉说的“女儿是水作的骨肉”一句话,说张恨水年轻时追求过冰心,冰心不同意,“恨水不成冰”,于是取笔名“恨水”,说得还煞有介事。想当然的猜想在一些人中流传开来,一直传到两家子女耳中。在两人晚年,双方子女都问过本人,两位老人都说根本没有这回事。实际情况是:张恨水青年时代喜欢南唐后主李煜的词《相见欢》,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中“恨水”二字作为笔名,告诫自己要珍惜时间。

萧楚女(1893—1927),湖北汉阳人。中国共产党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宣传家。他博览群书,自学成才,受到周恩来的称赞。他曾任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主编、《国民日报》社长,曾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萧楚女本名萧树烈,学名萧楚女。他的文章文笔流畅,说理透辟,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不少青年男子由名字猜想他定是位“楚楚动人的女子”,求爱信纷纷飞到编辑部。不得已他就以“醜侣”为笔名(当时“醜”字还没有简化为“丑”),在报刊登声明,说明自己并非楚楚动人的女子,“自己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实际上,此笔名的含义是楚地的爱国者。他是湖北人,湖北古称“楚”,“女”指“爱国者”,与“楚楚动人的女子”风马牛不相及。

著名作家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他有久远、叶舟、叶青、叶杨、叶烈、叶艇、咏页、杨青、阿烈、柯烈、肖勇、萧勇、铁井、艾学化等多个笔名。对“叶永烈”一名,有人以“在烈火中永生”句,猜想是叶挺之“叶”,永生之“永”,烈火之“烈”,故取名“叶永烈”。实际情况是:“叶”是他的本姓,“永”字是排行“永”字辈,“永烈”是希望“永远轰轰烈烈”之意,同时也因为“永”字有“水”,“烈”字有“火”,叫“永烈”就“水火平衡”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