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在不用图表的情况下,解释兰花科植物那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实在不容易。然而,我会尽己所能,多多少少借助近似对比的方法来充分展示所要表达的道理,同时我也会尽力避免使用“粉腺”、“唇瓣”、“蕊喙”之类的术语,因为,对于不熟悉植物学的人来说,这些专有名词无法在他们的脑海里勾勒出简洁的图像。

让我们选择一种地区里分布范围最广的兰花科植物吧。比如说,红门兰,更确切地说,是由于这种花相对较大,因此更容易进行观察,不如干脆就叫阔叶兰,阔叶沼兰,俗称草地火箭。它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可长到一英尺左右的高度。它常见于树林和潮湿草地,开粉色小花于五六月间,长有聚伞圆锥花序。我们的这种兰花植物最典型的花朵酷似中国龙那奇异而张开的嘴。下唇瓣很长,形似参差不齐或齿状的围裙下垂,起到让昆虫停靠的作用。上唇瓣呈圆形构成风帽状,遮蔽着主要器官;与此同时,在花朵背后,花柄旁边,下垂着一种花距或长长的角,里面装着花蜜。大多数花朵的花柱或雌性器官,多少都是有些黏性的小小的一簇,生长在脆弱的花径末端,耐心等候花粉的到来。在兰花科植物中,这种传统的装置已经变得难以识别。在口腔后部,喉部小舌所在之处,有两个紧密相连的花柱,其上挺起了第三个花柱,已经变成了奇特器官。这个花柱顶端长有一种小袋子,或者更正确地说,是一种酒杯,被称为“蕊喙”。该酒杯里盛满黏性液体,里面浸泡着两只小球;从小球上长出两根短的花茎,茎上端压着一只小包,里面小心地包裹捆绑着花粉颗粒。

让我们看看昆虫进入花朵里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昆虫着陆在花朵那伸展开来准备妥当的下唇瓣上,由于受到花蜜芳香的吸引,它试图达到正好位于底部的、那个装有花蜜的角状容器。但是通道却刻意设计得十分狭窄;因此昆虫的头部在它前进时,自然而然地会碰撞这个“酒杯”。这个酒杯脆弱得不堪一击,瞬间沿着一条便捷路线破裂开来,并且使浸泡在黏液中的两只小球裸露了出来。这些小球随即与来访者的脑壳直接亲密接触,并且固定其上,牢牢粘住不可去除,这样,昆虫离开花朵时,它就把这两个小球,连同小球上长出的两根花茎以及花茎顶端上包裹捆绑着的花粉包,一并带走。因此,这时候的昆虫看起来就像戴着两个直挺挺、瓶状的角一样。然后这位不知不觉中完成困难工作的技工又去拜访邻近的其他花朵。如果这两只角仍然保持坚硬挺拔,那么昆虫就会用自带的花粉块,去撞击浸泡在警觉的酒杯中的其他花粉块,这样,花粉混合在一起就不会出什么意外。这样兰花的才能、经验和远见变得显而易见。兰花精确计算了从昆虫吸吮花蜜到赶赴下一朵花所用的时间;它已经确保总共耗时大约三十秒钟。我们已经看到,花粉包是由两根插入黏性小球的短花茎携带的。现在,就在每根花茎下面的插入点上,有一个薄的膜盘,它的唯一功能就是:到第三十秒钟结束的时候,把花茎缩小并弹出,使之弯曲,并在空中画出一个九十度的弧形。这是全新计算的结果,不是对时间的计算,而是对空间的计算。两只花粉角戴在昆虫婚礼使者的头上,呈水平状态,指向昆虫前方。所以,当昆虫进入另一朵花时,两只角就会正好击中下垂的酒杯下紧密相连的两个花柱。

这还不是全部,而且兰花的才华也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它的远见尚未用尽。受到花粉包撞击的花柱,外面涂着一种黏性物质。假如这种物质的黏性强度与酒杯中所含的相同,那么花茎断开之后,花粉块就会和它粘在一起,将它完全固定住,这样的话,花粉块的命运就此终结。事情一定不是这样的,很重要的是,花粉的成功机会不该仅在一次的冒险中就消耗殆尽,相反,应该增加到最大可能性的程度。兰花精确计算分秒并衡量线路,它仿佛是个化学家,能提炼出两种胶来:一种胶黏性极强,一碰到空气就硬化,能把花粉角粘在昆虫的脑袋上;另一种胶的黏性则大大减弱,适于花柱进行相关运作。后一种胶具备的掌控能力运用得恰到好处,足以轻轻解开或松开包裹捆绑花粉颗粒的、纤细而富有弹性的丝线。这些花粉颗粒中有些就会粘在胶上面,但花粉块并没有遭到破坏;昆虫在拜访其他花朵时,还会继续授粉工作,几乎永不止息。

我已经把全部奇迹详细论述了吗?不,还没有。我仍然想请大家留意那诸多被忽略的细节: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小酒杯的活动,当它的薄膜破裂之后,就会露出黏性小球,这时它立即上提下边的边缘部分,以便让花粉袋在昆虫可能还没运走的时候,在黏液里保持良好状态。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昆虫头上与花粉相连的花茎,它有一种经过非常奇妙的化合而形成的辐散,也应注意到所有植物都具备的某种化学预警措施。加斯顿博尼埃先生最近做了一个实验,看来证实了以下内容:每一种花为了保护自己种属的完整性,会暗中分泌毒素对任何外来花粉进行破坏或抵消。这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部了;但是就在这里,在所有事物当中,真正的伟大奇迹才刚刚开始,开始于我们眼所不能见的世界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