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徐自打三耳光
《琼楼恨》还没有恨完,我已经开始替它画两棚广告了,先画十指箕张、口噤色战的王丹凤,后画白发苍苍、恐怖万状的顾而已。当时《琼楼恨》是长城重点宣传的影片,预算比《荡妇心》和《一代妖姬》要多得多,但票房成绩却差得远得远。名为恐怖片,拍得一点不恐怖,可是老板一看戏院收入记录表的那张脸,却恐怖得很。
马徐先生也是学美术的,我看过他画的一本中学教材铅笔画,说不上有什么了不起,但也算有相当的基础了。
百家姓里的复姓有司徒、司空、闻人、东方、上官、欧阳,可是没有马徐。马徐只此一家,并无分号。他本来叫徐维邦,因为天生下来就有两个老婆的命,“一子双祧”,所以“奉旨重婚”。所谓平妻两头大,先娶了一位徐夫人,又入赘给上海马家厅的望族马氏;徐维邦就像我的老妻李张翠英一样,改为马徐维邦了。以后徐夫人生子姓徐,马氏夫人生子姓马(不过李张翠英生子生女都姓李,姓张就天下大乱了)。
我和张翠英结婚的第一年,租太子道三楼的一间梗房,尾房的住客刚好是马徐先生。那时候他的两位夫人都在上海,听说有一位“女朋友”在香港,不过因为名不正言不顺所以没住在一起,他老先生是孤家寡人一个。我看他每天形只影单地独来独往,还真替他凄凉得慌,想起那句:“一个和尚提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还真有点道理。
有一天我到马徐先生的房里坐了一会,虽然他一个人住,倒也整理得有条不紊,干干净净。一看书桌上的摆饰,还真吓了我一跳,都是些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小石头,和摆得大小有序的各种贝壳。米芾拜石,讲究石头的瘦、透、露、皴,他老先生的石头,个个都和生煎馒头似的,不透也不露,无型无款,倒是他又矮又小,脸上又瘦又皱。贝壳也是普普通通,沙滩、海边遍拾皆是。还有怪的呢,书桌上一本书也没有,全是各种牌子的香水、头油、香露、染发水、肥皂、发蜡、雪花膏等等。绝不是说瞎话,有一天我在门缝儿看他坐在“书桌”前对镜“梳妆”,一个头左梳、右梳、前梳、后梳地梳了有三个钟头,居然还没梳好;维邦先生的头发真不知道梳到何时才“维民所止”,不过梳好一看,飞机头高高长长,还真有点“邦畿千里”的意思。
希区考克(Alfred Hitchcock)拍恐怖片出名,世称“紧张大师”,我们马徐先生也是拍恐怖片起家,拍起戏来还真是紧张万分,从进厂开始,眉头就皱得二郎神的三只眼一样,演员吃NG,他倒是不骂人,可是比骂人还叫人难过,我亲眼看见顾也鲁在拍戏中间忘了台词,马徐喊了“卡”之后,铁青着脸,狠狠地打了自己三个耳光,一边打一边骂:“该死,该死,我该死。”(该死是他的口头语。)打得场中的人个个张口结舌,鸦雀无声;顾也鲁比充军到耶鲁还惨,当时还真是呆若木鸡,无地自容。人家说母亲打孩子是“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我看他比“娘心”还痛,热泪盈眶,望着马徐直运气。我想他若是属狗的话,恨不得咬马徐一口。
马徐维邦先生生于光绪三十年(甲辰,一九〇五年),殁于一九六一年二月十四日,刚好是旧历除夕,享年五十七岁。
他可以说是中国影坛迄今为止唯一的恐怖片大导演,誉为中国的希区考克紧张大师绝不为过,因为他拍戏非只一丝不苟,简直是严肃得紧张,认真得恐怖。
他是杭州人,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入明星影片公司当演员,十六年转入朗华公司当导演,时年二十一岁。为了纪念他,我把他的年表,约略记载如下:
《情场怪人》(1927),马徐维邦自编、自导、自演。
《混世魔王》(1929),马徐维邦、陆剑芬、张择锋主演。
《暴雨梨花》(1933),陈燕燕、高占非、谈瑛主演。
《寒江落雁》(1935),陈燕燕、貂斑华、罗朋主演。
《夜半歌声》(1937),胡萍、金山、施超、王为一主演。
《古屋行记》(1938),谈瑛、韩兰根主演。
《冷月诗魔》(1938),王引、谈瑛主演。
《麻疯女》(1939),谈瑛、梅熹主演。
《夜半歌声续集》(1939),谈瑛、刘琼主演。
《刁刘氏》(1939),顾兰君、孙敏主演。
《寒山夜雨》(1940),李丽华、黄河主演。
《现代青年》(1941),李丽华、严化、杨志卿、文逸民主演。
《鸳鸯泪》(1942),上官云珠、严化主演。
《秋海棠》(1944),李丽华、吕玉堃、仇铨、杨志卿主演。
《天罗地网》(1947),乔奇、欧阳红樱主演。
《美艳亲王》(1949),焦鸿英、黄河主演。
《琼楼恨》(1950),王丹凤、顾而已、顾也鲁、洪波主演。
《狗凶手》(1952),鹭红、神犬爱乐主演。
《酒色财气》(1954),葛兰、罗维、王元龙主演。
《新渔光曲》(又名《烽火渔舟》,1954),上官清华、陈厚、罗维主演。
《卧薪尝胆》(1954),李丽华、王元龙、张瑛主演。
《毒蟒情鸳》(1957),钟情、苏力宝主演。
此外还有三部厦门片:
《红拂私奔》(1959),白云、江帆主演。
《六月雪》(1959),江帆主演。
《胭脂井》(1960),江帆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