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州思过

衡州思过

经过江西的这场战事以后,曾国藩认识到,在抵抗太平军的战争中,不仅大清八旗军不行、绿营军不行,就连自己辛辛苦苦操练的团练也不行,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曾国藩开始深刻地思考如何才能练就一支高素质的军队这一问题。

八旗军、绿营军是不行的,因为他们不仅骄纵腐败,而且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在太平军面前他们根本就不堪一击。

曾国藩认为,要想练就一支劲旅,首先就要杜绝这些军队的腐败之风,提高每一个士兵的作战能力。

其次就是,要总结太平天国的军队之所以无坚不摧的原因。他们不仅纪律严明,更主要的是,他们有统一的指导思想,而且兵勇之间相互称兄道弟,彼此照应,因而他们内部有很强的团结性。所以,一支高素质的军队,就要士兵之间彼此同呼吸共命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孤军作战,才能避免武昌之战中的失误。

此时的曾国藩虽然总结了一些作战经验,但是至于到底怎样练就一支劲旅,他心里也并不清楚,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没有光只能一路摸索着前行。

虽然曾国藩的队伍从长沙迁至衡州,还没有跟太平军独立地打过一场仗,但是他们也并没有闲着。曾国藩自己很清楚,练团勇,需要自己招募军饷,而这些军饷一般都是各地的乡绅地主捐的,而他们捐钱的目的就是,希望团练部队能够保地方的平安。所以在没有跟太平军正面较量之前,曾国藩的团勇就充当起了地方保安团的角色。

或许权力真的是一个放大镜,它不仅能够放大一个人的脾气,更能放大一个人的杀伤力或是创造力。

从很多史料分析中,我们都能发现曾国藩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而一个人一旦拥有了领导别人的权力以后,他往往就把这种律己的精神扩大,因为他会觉得归自己领导的人从大环境中来说更接近自我。因此,曾国藩在镇压湖南各地的农民和土匪作乱方面,再次显示出了他心狠手辣的真面目,就像不能容忍自己犯错一样,他对于那些犯事的农民和土匪一律格杀勿论,绝不手软。

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镇压农民、土匪作乱和偶遇太平军的作战过程中,曾国藩又地渐渐总结了不少了经验并吸取了不少失败的教训,一个更完善的军队管理制度,在曾国藩的头脑中渐渐地清晰了起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