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的爷爷了不起

曾家的爷爷了不起

曾氏最初祖籍并非湖南,而是经由几代人的多次搬迁之后才来到了湖南。

至于他们为什么搬迁,无从得知,直到子城的爷爷的老太爷曾应贞一代,曾家才安定下来。

或是因为他们搬家太过频繁吧,再或者就是在搬家的过程中值钱的东西都带不走。总之,定居湖南以后,曾家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渐渐富裕起来。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百姓安居才能乐业,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不过,在那个时代,能够像曾家这样,安居乐业的人家并不多,要不然,大清国又怎么会在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中摇摇欲坠呢?

起初,在曾子城的爷爷的老太爷曾应贞小的时候,曾家还是比较贫困的,但在曾应贞几年的苦心经营之后,曾家才发起家来,而且还积攒了不少的家底,买来不少良田,盖起了几处宅院。

此时的曾家人彻底地结束了今天住河东、明天搬河西的流离失所的日子,也终于和别人一样,可以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了,也终于过上了小康般的幸福生活。

这样看来曾应贞可以说是曾家小康生活的创始人了,不过再强的人也斗不过时间,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曾应贞也已从帅小伙变成了糟老头。

明知自己时日不多的曾应贞,看着膝下一群儿女,于是他决定,自己留40亩田地和一处宅院用来养老,其余的就给几个儿子平分,一来可以避免儿女们为了争自己的那点家产而钩心斗角,甚至互相残杀;二来自己也可以图个晚年清静。

然而中国式分家向来都是富有戏剧性的,想必曾家也不会例外。

虽然史料上没有记载,但是,从曾子城的爷爷曾玉屏的性格上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到,当年曾玉屏一定比别的弟兄多分了好多财产(当然只是相对来说)。

从曾玉屏那既霸道又不爱吃亏的性格,不难推断出,在曾家子弟们陪着老爷子围着八仙桌谈论分家事宜的时候,曾玉屏有可能直接拎了一把大刀,跑过来,把刀往桌子上一扔,撂下一句话:“你们看着办吧!”然后,转身就走了。

很多时候公平只是强者的特权,弱者永远都不可能得到绝对的公平。

无论当时的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曾家的其他支系的没落和子城家的富裕却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不可否定,子城家的富裕跟爷爷曾玉屏的善于经营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经过曾玉屏的努力,子城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但是,似乎每个人都需要有那么一段不光彩的过去,才能在转了好几个弯之后,走上正道。

然而就是转这样的几个弯,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成,而有的人只需要那么几天或是几刻钟就能完成。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心。

或许,爱过方知情浓,伤过才知心痛,无知过才知后悔,迷醉过才知清醒。

总之,年轻时的曾玉屏曾经是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街头小混混。估计打架斗殴、调戏良家妇女、偷鸡摸狗、夜不归宿都是常有的事。

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么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在众人的劝说下,竟然痛改前非了,从此一心经营自己的家业,而且卓有成效。

前后如此之大的差异,实在让人惊讶。至于当时众人是如何旁征博引地摆事实讲道理,如何感动得曾玉屏痛哭流涕、痛改前非,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估计曾子城的湖南老乡们个个都口才了得。要不然,怎么能说得动曾玉屏呢?也不想想,这是个什么角儿?

总之,洗心革面的曾玉屏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下地干活,还带人把自己家那些巴掌大的梯田都给深耕填补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良田。

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有如此之大的改变呢?

猜测一:天天被扔在家里的娇滴滴的新媳妇,寂寞难耐,最后跟隔壁张三私奔了。

猜测二:老娘突然死了。试想呀,儿子天天不务正业,最伤心的人可能就是老娘了,这个被罗唆的都没脸皮的儿子,估计是真的伤了老娘的心了,以至于她老人家经不起打击,一命呜呼了。

猜测三:天天跟自己一起混的王二麻子突然考中了秀才,这个天天在自己面前装着不学习的家伙,原来回家以后都要头悬梁锥刺股,玩阴的,可恶!

猜测四:遇到了高人,买到了痛改前非药。

然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历史已经过去,现在已经无从考证。

不过结果都是一样的,原本不见经传的曾家,逐渐地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人家。

田地多了,活也多了,雇工也就多了起来,可能是看着别人为自己干活比较爽吧,曾玉屏剥削雇工的本性显露了出来,同时他的脾气也变得更加暴躁,加之他原本就大的嗓门,生起气来,大吼一声,估计二里地开外都能听得到,有史料记载他“声如洪钟,见者惮慑”。

真难想象当年对他说服教育的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连这样的犟驴都能降服,真是让人佩服。

曾玉屏不仅耿直、暴躁,他还很多事。可能是年轻时在社会上鬼混时落下的毛病吧。邻居街坊谁家要是有点什么事,他肯定是第一个跑过去管事的人。

因此曾玉屏常常以终审官的身份出现在乡邻面前,一旦作出判决,谁若不服,他立马暴跳如雷,恶语相向,如大珠小珠般噼里啪啦地骂得人家晕头转向,找不着东南西北。

可见这曾老爷子的口才真是非比寻常呀!

更有趣的是,他老人家独断专行,蛮横跋扈,谁若不服,他就当面破口大骂,一点都不顾情面。曾国藩在《曾文正公文集》第四卷中写到:曾玉屏对长子曾麟书非常苛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呵斥。或有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在这一点上曾国藩好像跟爷爷不太像。不过年幼的曾国藩也多少受到了爷爷的影响。

但是,曾玉屏却因为年少时那一段不务正业的经历,荒废了学业,他小时候虽然也上过小学(私塾),但是,由于不用功,早早就辍学了。

而没有多少文化却恰恰成了他老人家心口最痛的伤。

据说,有一次,因为宅基地的事,曾家和湘乡的一位大乡绅(所谓乡绅就是退休在家的老干部)闹了场官司。

因为曾玉屏识字不多,再加上性情耿直,所以他也就没花银两打点写状子的秀才,结果就让人家给黑了一把,原本有理的硬让写状秀才写成了无理。

结果曾家毫不稀奇地败诉了,赔了人家二百多两银子。曾老爷子一定在心中叫苦:真是没有文化害死人呀!

于是得胜而归的大乡绅就把曾玉屏老爷子给奚落了一番。

敢跟我斗,我的两个儿子可都是秀才,就你这连斗大的字都不识一篓筐的文盲还想跟我斗,真是笑死人了。

二百多两银子对于当时的曾家来说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损失呀,曾玉屏那叫一个心疼呀,可能当时他连撕了那乡绅的心都有了。

不过,那些话却正中了曾玉屏的软肋,他一气之下病了大半年。之后,他暗下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曾家子孙好好读书,不为别的,就为争这一口气。

只可惜曾玉屏一生只得了三子,老大曾麟书天赋不高,苦读了几十年书,最终只考中了个秀才;老二曾鼎尊英年早逝;老三曾骥云不仅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更气人的是,他到死都只是一个童生(因为他一生都没有考过童子试),更可悲的是,他一生无子,最后,只能从大哥家过继一个儿子。

估计这三个儿子也让他老人家伤透了心。

大儿子,曾经16次名落孙山,虽然第十七次考试终于中了秀才,可是已经43岁了,只比他自己的儿子子城早一年中秀才而已。要是搁现在可就真成了,老爸带着儿子来上学了,估计也会是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是,对于曾麟书来讲,最终只考中了一个秀才,或许,也足慰平生了。至少他也为老爸争了一口气,至少曾玉屏再碰到那个乡绅也敢说自己儿子也是秀才了。

然而他屡败屡战的精神实在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就是他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是一流的,要是跟范进似的,他岂不早就疯了。

但是对于心高气傲的曾玉屏来说,他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43岁考中秀才。因为,他太痛恨那些动不动就找他们家麻烦的达官贵人了,所以他的后人一定要当官,而且还要当大官。

曾玉屏曾牢牢地记得老爸说的子城曾孙一定会成为国家栋梁的遗训,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孙子身上。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曾玉屏老人家的眼光的确不错,他的孙儿们的确给他长了脸。

在他的大孙子子城官升二品大员的时候,估计他最想做的事,就是把那老乡绅从坟里挖出来,告诉他:我们曾家发达了,小小的秀才还敢跟我斗,真是笑死人了!

然而年幼的子城是否生来就聪明过人,似乎还有待于考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