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犹太区的命运

布拉格犹太区的命运

直到19世纪中叶,布拉格的犹太居民才获得了与其他市民一样的权利,并获准搬出老犹太区。较为富裕的家庭逐渐搬离老犹太区,而布拉格的穷人阶层反而住进了老犹太区。因此,在19世纪末期,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布拉格城决定对老犹太区进行改造,结果却拆除了几百栋中世纪的房子,破坏了许多原来的街道。

布拉格的犹太人逐渐被同化,他们放弃了部分传统,努力融入主流社会。在19世纪末,弗兰茨·卡夫卡出生的这一时期,布拉格实际上正处于文化和语言的十字路口。捷克当时仍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官方语言为德语。在捍卫捷克语的斗争中,政治冲突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虽然德语是官方语言,已经被同化的犹太人也把德语当成自己的语言,但布拉格讲德语的人却并未在数量上占优势。

现在的布拉格和年少时的卡夫卡记忆中那个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布拉格早已相去甚远。年少时的卡夫卡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城市,既了解布拉格古老传奇的一面,也熟知布拉格新兴现代的一面。和布拉格其他的乃至捷克境内的所有犹太人一样,卡夫卡发现自己处于不利境地。他在波西米亚和摩拉维亚[1]的领地上长大,这里的居民越来越希望脱离奥匈帝国统治,获得独立。与此同时,卡夫卡还得容忍当时全欧洲对犹太人的民族主义偏见和恶意的攻击。布拉格犹太民族几百年的文化也已经消失殆尽——极有可能就是这些因素塑造了卡夫卡写作时的强烈情感。

我们并不能完全读懂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作家本人似乎也并不打算让我们完全读懂。

[1] 摩拉维亚,捷克共和国东部地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