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书主要的研究内容
美籍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是197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被誉为“当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大师”。他用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意第绪语,记叙了特定历史时期犹太人对宗教、伦理以及生命的思考。他的作品深深扎根于东欧犹太人的民间记忆和宗教传统,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却又与世隔绝的犹太社区生活画卷,深刻地揭示了美国犹太人在同化过程中的种种恐惧、渴望和矛盾的心理,折射出犹太文化传统和整个人类所面临的普遍困境。
国外对辛格的研究已经开展得较为深入,这些研究充分揭示了辛格的作品与犹太宗教、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了作者的创作技巧以及现代性、犹太性等问题。国内的许多学者也对辛格及他的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量的研究论文和部分专著充分揭示了辛格作品的创作渊源、创作主题及人物特征等,甚至还将辛格作品中的人物与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进行比较研究,有力地推进了辛格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但是,国内外大多数的研究均以辛格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对于辛格短篇小说的系统研究则相对匮乏。少量的研究试图揭示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技巧,但至于将叙事理论与辛格作品充分结合进行的研究,则略显不足。
本书将在经典叙事理论的基础上,相对系统地展开对辛格短篇小说的研究。研究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辛格研究、叙事交流、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
第一章首先对辛格的个人创作经历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对他的创作特点加以评述。其次是通过列举辛格的主要作品,交代本书研究对象和样本选择的原则。本章重点是对辛格的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寻找本书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研究辛格短篇小说的叙事交流,主要是从隐含作者、叙述者等叙事交流元素入手,对辛格短篇小说叙事交流机制进行阐释。本书对辛格短篇小说中的“隐含作者”进行研究,第一步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绘制了一个相对简化的交流流程图,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剖析真实作者、文本、读者这些元素如何与“隐含作者”共同作用,实现作品的交流意图。辛格的短篇小说数量众多,小说中的叙述者类型丰富多变。本章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叙述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叙述者如何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交流作用。
第三章主要研究辛格短篇小说中的叙事视角问题。本章同样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辛格短篇小说中所采用的视角模式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视角模式所产生的不同的叙事效果。本章的研究着重要将视角模式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对比,以揭示辛格选择视角模式的独特匠心。另外,本章还将研究辛格短篇小说中的视角转换机制,分析视角转换对叙事过程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主要研究辛格短篇小说的结构类型。本章分别从故事形态和叙事功能两个方面对小说的叙事结构进行分类,并逐一分析每种结构类型的特点,挖掘辛格在短篇小说结构安排上高超的技巧。另外,辛格非常重视开头和结尾在短篇小说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本章还要重点论述辛格短篇小说的开篇与结尾艺术。
第五、六章的研究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展开。叙事时间研究主要是研究辛格如何在叙事过程中利用时间因素控制叙事节奏,叙事空间研究主要分析辛格短篇小说中的空间特征。时间和空间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叙事因素,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助于从不同维度理解辛格的作品。为了更好地说明辛格短篇小说中叙事空间的构建过程,最后还以短篇小说《旅游巴士》为例详细分析辛格是如何在作品中构建叙事空间的。
综上所述,本书所采用的理论分析工具主要来自经典叙事学,研究内容也建立在经典叙事学的理论框架之上。在与短篇小说结合的过程中,本书将尽力有所突破,努力展现辛格作品的结构艺术和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