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淤泥不染

五 淤泥不染

1922年的深秋,在孟校长的帮助下,范子侠终于如愿以偿,参加了军阀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张宗昌无恶不作,在老百姓中声名狼籍。年仅14岁的范子侠比较幸运。在孟校长的帮助下,他直接到部队上在孟校长的一个同窗好友那里当了一名勤务兵。他的上司姓赵,叫赵挺闰,是中国最早关注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人,人们经常叫他赵副官。范子侠起初给赵副官当勤务兵,只是端端茶,送送水,打扫打扫卫生。赵副官问他为什么这么小就出来当兵,以为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来当兵的。他理直气壮地回答说:“为了保家卫国。”

正在整理文件的赵副官听后,扭头看了范子侠一眼。他把目光定格在范子侠的身上,似乎想从他的身上找出与众不同的东西。范子侠感到非常吃惊。难道是自己说错了话,或是自己穿反了衣服,系错了扣子?他赶紧看看赵副官,又看看自己,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问题。当他的目光和赵副官的目光交叉到了一起时,他们两人同时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随着时间的流逝,赵副官在无聊的时候,也同范子侠谈谈心。有一次赵副官出去喝酒回来后,拉住他的手说,自己当年参军的时候也和他一样,满腔热忱,从戎报国。可是现在的军队都是军阀统治,他们打着民主救国的旗号,却干着鱼肉百姓的勾当。如果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你就会被孤立,被围攻,甚至被周围那些祸国殃民的人杀掉。说到这里,赵副官朝范子侠微微一笑,小声说到:“如果你要报国,有人要害国,而他又是你的顶头上司,你会怎么做?”

“要是这样,我宁愿抛头颅,也要和他斗争到底。”

“话说得没错,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我觉得报国需要集体的力量,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去报效国家,那是匹夫之勇,最多杀死几个卖国贼罢了。可是卖国贼杀死一个还会冒出好几个。你看,过去李鸿章是,后来袁世凯也是,再后来各地军阀都争着当帝国主义的走狗。所以,想要报国必须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一致。”

“对!长官!说得对,让子侠茅塞顿开了,只有先进的革命思想才能指导中国人民摆脱黑暗社会和外来欺凌。”

赵副官听后,感觉范子侠看出了他内心的苦闷,一下子从酒劲中苏醒过来。他激动地把范子侠按在座位上,说到:“哪一个当兵的不想报效国家呢?可是大众不觉醒,哪来和平?只有唤醒劳苦大众,一致对外,争取民主和平,中国才有希望。”

范子侠对这些道理虽说似懂非懂,但是他内心里非常清楚,中国目前依然一盘散沙,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思想。

赵副官朝门外看了看,关上门,说:“你听说了吗?俄国就实现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对范子侠来说还很陌生,因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听到这样一个陌生而又感到新鲜的词汇。赵副官把中国共产党与俄国社会主义的事情详细地说了说,说到孙中山在广州也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和口号。

他们一直谈到深夜。赵副官看了看范子侠那瘦弱的体格,说到:“当兵要有勇有谋,文武双全。你的体格怎么样?学习过枪法、射击、摔跤吗?”

“没有。不过在学校我经常锻炼身体。”

“那咱们今天到营地上去比比,看你学得怎么样!”

赵副官拉着范子侠来到了一片开阔地。赵副官蹲了一个马步,抬起双手,做出一副搏击的姿态。范子侠站在他的对面,不知道怎么应付。随着赵副官一声大喊,范子侠还没有反应过来,瞬间就被掀翻在地。赵副官走到他身边,伸手把他拉起来。说:“当兵打仗靠得是智慧。我看你要救国,就必须到专门的军事学校去学习。这样即可以提高你的格斗作战技能,还能提高你作战的理论水平。”赵副官的话对范子侠来说犹如醍醐灌顶。看来他离真正的军人是越来越近了,可是生活困窘的他到哪里上军校呢?他不由得被几年前为求学而离家出走所遭受的苦难吓得有点犹豫不决了。赵副官似乎也看出了他内心的想法,宽慰他说:“军事学校的学费是全部免费的。因为国家现在正需要大量军事人才,我可以保举你到东北军陆军随营学校去学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