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一)

从军行七首(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1】,黄昏独坐海风秋【2】

更吹羌笛关山月【3】,无那金闺万里愁【4】

【注释】

【1】烽火:指烽火台。古代边境筑有高台瞭望,上置狼粪或柴草,敌至则燃火报警,叫烽火。【2】海风秋:从青海湖吹来一阵阵秋风。【3】羌笛:羌族竹制乐器。【4】无那:即无奈。

【译文】

城西的报警烽火戍楼有百尺高,黄昏时独坐在这高楼上,从青海湖那边吹来带着秋意的寒风。更有远方传来的羌笛吹奏那伤别的《关山月》,想起万里之外闺中少妇的无可奈何的绮愁。

【赏析】

这是一首边疆士卒思归怀乡之作,笔法简洁,极富意蕴。

在城西的瞭望台上,征人独坐,四顾着浩瀚苍茫的边塞景象,一股寂寞感升涌心头。加上正值秋季,凉气侵人,又适逢黄昏,更容易触发人们对故乡、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就在此时,远方忽然传来一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如泣如诉,征人的思亲之情再也无法控制。

统治者好大喜功,不断用武力强行开边,致使边疆的将士们有家不能归,只能徒然地思念着亲人。作者写此诗表达的是对边疆戍卒深切的同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官江宁(今江苏南京)丞、龙标(今湖南黔阳)尉,后人因称“王江宁”、“王龙标”,又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安史乱起,避居江淮一带,因触忤刺史闾丘晓,为其所杀。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尤擅七绝,被称为“七绝圣手”。明王世贞论盛唐七绝,认为只有他可以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全唐诗》存其诗四卷。有《王昌龄集》。

全诗情景交融,先描写环境,层层渲染,营造出一种苍凉寂寞的氛围,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做铺垫,使得所抒之情更有力度,感人肺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