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升学宴

6.升学宴

傍晚天色渐暗,高原的晚风轻抚,让人沉醉于夜的轻舞,云层掩盖不住星星的闪烁,依稀透着落日余晖与月光温柔的交错。夕阳与晚霞的辉映,让金仓家里的小院也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粉、淡淡的金,远处摩托车的轰鸣逐渐清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这声响在驶进王金仓家门口后骤然停歇,那只叫小黑的大狗摇着尾巴迅速蹿了过来,欢快地在王金仓周围绕来绕去,不时舔一舔王金仓的裤腿。这时扛着锄头刚从地里回来的老王看到儿子回来,一脸茫然。“是不是需要交学费?”他皱了皱眉,试探地问道。王金仓妈妈也从厨房闻声赶来,一起帮王金仓搬那个大大的条纹编织袋。王金仓看了看父亲,这才有些抑制不住的小小兴奋:“被一个叫北飞的大学录取了,干脆还是不要补习了,多读一年,以后就晚一年挣钱,弟弟妹妹也要上学,家里罩不住。”王金仓在母亲的帮衬下,一下子把编织袋扛上肩,一边往屋子里走一边说。“那也要得。上大学听人家说还可以勤工俭学,这样也松活点。”老王一边去墙边放锄头一边说,皱着的眉这才松开,嘴角也微微扬起。

放好编织袋,王金仓喝了一大口桌子上茶杯里的水,坐在凳子上看着远处的黄昏和山顶,想起小时候同班同学讲的一个故事,故事说有个小孩子小时候很好奇山外面的世界,就问大人山的外面是什么,大人就告诉他,你想知道山的外面是什么就需要自己翻过山去看啊,因为这里的大人都没有翻过山去看过外面的世界。那个小孩就这样一座山接着一座山地翻,到了老的时候看到外面的世界还是山。于是讲故事的这同学就总结说,所以我们不要想外面的世界了,其实都是山,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或许是有些好奇,有些不服,又有些叛逆的缘故吧,当时王金仓就觉得不对,他想起有人说过大海的存在,怎么可能山外面还是山呢,那时他没有多想,只默默地告诉自己,长大一定要去山外面看海,然后回来理直气壮地告诉那同学,山外面其实是有海的。从那时候,他就一直把这个故事埋在心底,就好像一种信念,推着他想要翻山越岭,想要逃离这片静得有些单纯又有些天真的可爱的村落。想着这个故事,想想曾经那些幼稚的争论、内心的疑惑与挣扎,他忍不住笑了:现在哪还需要自己爬山去证实呢,中学地理课本不是学过吗,除了山地世界上还有平原,还有海洋,甚至在宇宙的空间还存在着未知的更多可能的形态。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有趣,自己从小的人生理想居然在书本中几句话就概况了,比较有挫败感。想想现在,他又突然觉得,那些曾经“斤斤计较”的争辩,好像不算什么了,因为他马上就要翻山越岭,就要看见他渴望的“海”了。想到这里,他又笑了,然而这笑里他似乎还有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情。

晚上吃饭的时候,老王说考上大学需要请客,特别是考上北京的大学。到目前为止,王金仓在的这个乡还没有人考上过重点大学呢,更不用说北京的重点大学了。王金仓的母亲却认为家里没有钱也没有积蓄,办升学酒席需要花钱还是不要办了。王金仓是觉得以前教过他的一些老师有必要请来家里吃一顿饭,王金仓的父亲觉得家里的亲戚长辈也是需要请一请的,再怎么说这也是家族里面的一件大事,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中专,去当个兵都要请十多桌,我们就请老师和亲戚,十桌就好。于是老王把家里准备卖了给弟弟妹妹交学费的那头肥猪和十只鸡杀了,打算再到镇上去买些鱼和菜就行了。酒是不用买的,这里少数民族的规矩,去别人家吃酒席是需要自己带酒的,所以一般都会多出很多酒的。

本来王金仓想等弟弟妹妹期末考完试回家后再办的,也有人帮忙什么的。结果父亲比较着急,觉得还是尽早办完也好让王金仓提前去镇上或城里打打工挣点钱。王金仓也想早点去北京看看这所学校是不是真的存在,也就开始通知亲戚们来吃酒席。本来只是按照十桌人准备的酒席,但是到上午就发现人远远不止十桌,王金仓母亲赶紧找亲戚借钱去镇上买菜买鱼,把家里剩下的另外一头肥猪也杀了,还找其他亲戚借了二十只鸡。最后酒席来了很多没有请到的亲戚朋友,他们听说王金仓考上了一个学开飞机的大学要去做飞行员,都很高兴,就成群结队地来看看开飞机的人长什么样。一看是个戴眼镜的瘦瘦的小伙子,大家就开始议论怎么开飞机还能招戴眼镜的,觉得这个学校也就跟镇上做宣传招空姐的学校差不多。有的开始想起来自己家哪个亲戚去了那个空姐培训学校被骗了钱回来找不到工作之类的,七嘴八舌地说起来;有的说北京是北方,去了肯定不习惯的,因为那边的人天天吃馒头,没有米饭。老王在他们议论的时候只顾着热情招呼不断赶来的客人,没有认真听他们讲话的具体内容。

这个民族就是这样,有酒席必带酒,喝酒必须喝醉喝多喝痛快!所以除了几个留下帮忙收拾残局的姑姑阿姨外,其他人都在夜幕中说着酒话逐渐离去,王家小院渐渐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夜色下,老王开始和老蒋算着这一天的账,总共来了三十桌人,收了两千零三十块的红包,借了亲戚两千块钱和二十只鸡……

王金仓在一旁看着两位老人家那又沮丧又高兴的表情时,特别忍不住想笑,但是他没有,他只是说了句:“去北京的路费我有办法了,不要你们操心了,把这个钱正好拿去还借的钱吧。”

过了几天,王金仓受他小学校长,也是他小学时期班主任的邀请去给小学孩子们讲讲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

在泥土操场上,按班级站立着两百多人,黑压压一大片,王金仓头一回当着这么多人做报告,紧张得不敢往下看,只是盯着正前方,也忘记了之前想好的要讲的内容,开始临时发挥。王金仓讲了三点:用心、自信和坚持。讲了个他小学时候班上最努力却成绩最差的同学和他自己的比较。那位同学非常努力,随时都在看书,但成绩总是不好,所以班主任就把那位同学安排和他坐一起,而他自己不怎么努力却老是班上第一。后来他发现他同桌虽然随时都在看书,但是却没有看到心里去,看了就忘记了,甚至仅仅是走走形式,一点用都没有。而他自己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记在心里了,所以他说小学的学习心得是要用心。另外是要自信,在这大山里其实有很多学生成绩不错,但父母老说家里没钱供他们上中学,更别说上大学了,还不如早点回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好,于是很多成绩还好的学生提前就放弃了。他讲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他父母也曾因为负担不起他的学费,打算要他放弃,但他不肯,自己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成绩,因为他想看看坚持到最后一步会怎么样。他想鼓励孩子们跟他一样,怀着一颗坚持的心。

在讲到坚持和自信的时候,他谈到了同班同学肖辉,肖辉的父亲在肖辉六年级时被石头砸到后去世了,家里还有哥哥和妹妹要上学,在他初二时由于家里没钱给他交学费,只好辍学,辍学一年在城里打工时他天天去市第二初中的校长门口站着,直到站了一个多月后那个校长才问他为什么老是站在他门口。他说他想去二中念书但是没有钱。校长听了他的故事,立马接收了他,还安排他下课后帮学校食堂干活,来赚取生活费。后来肖辉又考上了三中,但仍然没有钱交学费,于是又鼓起勇气再次去找三中校领导说明情况,领导被他的坚持感动,决定免去他的学费并每个月补助生活费,让他在三中读完高中。

这是第一次站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讲话,让王金仓很紧张,讲完后他问校长他讲得如何。校长说以亲身经历和故事的形式讲话的内容很好,但是就是由于紧张所以说得有点快,如果能讲得更慢些,讲话过程中能对学生提问或者互动就更好了,也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

王金仓觉得校长的点评很诚恳也很到位,想想校长在讲台上讲了这么多年也的确是经验丰富,一下子就指出了他的优点和不足,这对于后来在大学中经常需要演讲的王金仓来讲的确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排练。

过了三天,按照老王提前算好的出门日子,这天早上下着小雨,头一天晚上下过暴雨,河里还流着前一晚浑黄的山洪,咆哮着,卷着一个个巨大的浪花拍打着两岸的大树,时不时可以看到从上游冲下来的老树干。王金仓的母亲穿着民族服装淋着小雨在河边的玉米地里把早熟的玉米棒子掰回家,放在火烫上和土豆一起烤好,再用孩子们不用的废试卷纸包好。王金仓把大编织袋里面的复习资料和教材全拿了出来,只是拎着里面的被子和衣服出了门。在快要上去镇上的长安车时,王金仓的妈妈把玉米和土豆塞到他怀里,又从衣服兜里拿出卷成一卷的五百块钱塞给王金仓,他还来不及拒绝长安车就开动了。

老王站在更远的地方看着儿子乘坐的车离去,王金仓的母亲还在叮嘱着在外面过马路要注意车,要记得不要饿着之类的话。王金仓为第一次出远门而伤感,懵懵的脑袋里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只是呆呆地第一次悄悄从车的后视镜往后看着还在那小雨里矗立的父母,鼻子突然一酸,眼泪不由自主地滴了下来。他也第一次开始不忍离开这陪自己长大的大山,他告诉自己今天落着泪离开是为了下次带着笑回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