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并序

琵琶行 并序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1]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2],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3]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4]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5],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6]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7]

曲终收拨当心画[8],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9],妆成每被秋娘妒[10]

五陵年少争缠头[11],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12],血色罗裙翻酒污。

注释

[1]欲语迟:欲说还休。[2]转轴:转动琵琶上琴柱调音色。[3]霓裳:《霓裳羽衣曲》。六幺:曲名。[4]大弦、小弦:分别指琵琶上最粗的弦和最细的弦。[5]间关:象声词。形容婉转的鸟鸣声。[6]冰泉冷涩两句:意谓琵琶声好像冰泉冷涩一样渐缓渐停,直至中断。[7]银瓶两句:形容琵琶声忽而铿然响起,如同银瓶迸裂水浆四溅,又如铁骑突出刀枪齐鸣。[8]拨:拨弦的用具。当心画:用拨当着琵琶的中心用力一划。[9]善才:善弹者。[10]秋娘:泛指歌妓。[11]缠头:唐时艺妓表演完毕,观者多以绫帛为赠,称为缠头。[12]钿头句:意谓欢乐时便以首饰击节打拍,以至于首饰常常断裂破碎。钿头银篦:两端镶有金玉花形的银篦子。[13]颜色故:姿容衰老。[14]浮梁:今江西景德镇市。[15]阑干:指泪水横流的样子。[16]湓(pén)城:在今江西瑞昌,临九江。[17]独倾:独酌。[18]呕哑、嘲哳(zhā):形容声音杂乱刺耳。[19]促弦:拧紧琴弦。[20]青衫:唐官员品级最低的服色。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13]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14]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15]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16]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17]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18]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19]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0]

【赏析】

《琵琶行》是继《长恨歌》之后的又一部极为优秀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谪居浔阳时所作。那一年的秋天,诗人于浔阳江头送别友人,主客正因宴席上缺少管弦相伴而无法畅饮,忽然被一阵从江上传来的琵琶声感动,于是逐音寻去,见到了本诗的女主人公,这位琴艺精湛却已年长色衰的琵琶女。

在作者的细腻而深刻笔下,她的情态声貌、举意动容无不透露着伤心人的矜持,她那时而幽婉、时而铿锵、高回低转的琵琶声中寄寓着无限心事,她关于自己身世的叙述,是对辉煌过去的追忆,是浮华过后的凄凉。而当这一切听在作者耳中,看在作者眼里,他终于不胜伤感,潸然泪下,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叹息。全诗结构缜密,譬喻精妙,感情深挚;情节波澜起伏,时有绝处逢生之妙,而且诗中流传的千古佳句颇多,真是不朽名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