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昆教授与“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
阮 刚
“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
1958年8~9月,“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曾组织“五校”在京师生员工约170人在北京大学进行了一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这是我国高校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也是我国1958年“大跃进”大环境下的一次不同寻常的半导体专业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活动.
黄昆教授自始至终领导和参加了这次“大跃进”.与领导和参与“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的所有其他教学和科研活动一样,他倾注了巨大热情,做出了较大贡献.
“大跃进”的出发点和目标
1958年8月2日,北京大学向教育部党组递交的报告①清楚地表述了“大跃进”的出发点和目标.
报告开始写道:
集中二年在北大合办五校半导体联合专门化的日期已满,最近除北大外的其他学校的教师正在进行结束工作,有一部分教师已先后回到了原校,与此同时北大正在展开轰轰烈烈的科学研究大跃进.五校在京的同志根据目前开展科研大跃进的形势,考虑到若能将五校的教师继续留京苦战二月共同参加这一次跃进,则不但能使这次北京的半导体科学大跃进取得意义极为巨大的成绩,大大推进我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如目前半导体原材料即将大量生产,而对应用这些材料来发展各种器件的技术则需大力的解决.集中五校力量,通过这次跃进,我们将在一方面大搞尖端器件,一方面大搞各种品种的大量需要的器件,来适应和赶上目前国家发展的形势),从而促进五校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使之能以更高的水平和更快的速度发展,而且还希望能体现和发扬出科学研究上新的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所以我们建议五校集中北京合办半导体专门化的日期能延长至10月份,并使五校教师能集中全力完成这次在北京的以十一献礼为目标的半导体科学事业的大跃进.
报告接着写道:
为了真正使这次跃进能取得巨大的成绩,我们一开始就采取了师生紧密合作,广泛发动群众的做法.我们考虑到今年暑假的毕业生,包括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共138名,他们参加这次科学跃进不但是一支带有决定意义的极为重要的力量,而且深信通过这一段工作的锻炼会大大发扬他们共产主义风格,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从而一定会大大提高他们毕业后工作的质量.因此我们建议教育部和有关部门协商能同意把这批毕业生留下一起参加跃进,暂缓二个月待赶完跃进任务后再行分配.
报告最后写道:
此外由于上述的措施而发生各校下学期开学要延迟一段时间,暑假后专门化学生的学习也需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安排等问题,我们已开始积极和各校商讨.可以暂时下放劳动,也可以留在原校参加勤工俭学,或者调京一起参加跃进.
最后,我们希望教育部若能同意我们的意见,则马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通知除北大外的其他四个学校以及有关学校所在地的党委,征求他们的意见,得到迅速的决定.
黄昆教授和北京大学物理系党总支张群玉、汪永铨,“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党支部阮刚等同志一起完成了上述报告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工作.在形成报告的讨论中,黄昆教授曾着重提出以下两点:一是,根据当时国内外半导体发展趋势,提出这次“大跃进”中我们应大搞尖端器件和各种大量需要的器件;二是,根据当时“五校”联合培养的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人才的现状(已学过不少课程,也做过一批实验),提出这次“大跃进”应弥补过去两年对学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黄昆教授这两点意见明确提出了“大跃进”中科研择题的方向以及培养学生的着重点.现在看来,它不仅影响着当时科研“大跃进”的实践,还对“大跃进”后较长时期内高校半导体专业的科研方向向器件的研制和开发倾斜、微电子和光电子专业的迅速兴起和大力发展,以及高年级本科生较早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的提倡和安排起着深远的影响.
“团—连—排”组织形式②
“科学大跃进”在北京大学党委和国防科工委直接领导下进行.为在短期取得较多成果,领导决定将约170名师生组成一个“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由国防科工委委派副秘书长安东少将及“五校”联合教研室党支部支委会(支委会由阮刚、虞丽生、熊大菁、韩继鸿、陈辰嘉五人组成)具体领导.团设团指挥部,由团长黄昆、副团长虞丽生、团政委阮刚和熊大菁组成.全团分成五个战斗连,连设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各一人;每个连下面设若干排,分别负责一个科研项目,每排设排长一人,领导全排工作.各连的名称、负责的项目、下属的排数及连干部名单如下表.
连和排的组织形式
这种参照部队建制、师生按承担项目混合编排的组织形式,开始时师生都感到很新鲜,也不太习惯;但事后总结时,大家感到这种不同寻常的参照部队的“团—连—排”组织形式,在密切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在科研中的作用以及加强科研队伍的思想工作和组织性、纪律性方面,还是有一定优越性的.
黄昆教授被任命为团长,这是众望所归的,因为他当时是“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主任,又是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他在团长的岗位上认真、踏实地与约170位师生员工一起来适应这原本不熟悉的“团—连—排”组织形式,并在这一组织形式下积极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为“跃进”任务的完成竭尽全力.他非常尊重国防科工委安东少将的领导,也非常尊重团部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尽管这些同志都是他的学生或学生辈的同事.他每天晚上与团部其他领导同志听连、排干部汇报每天各项目研究的进展到深夜,困了就靠吸几口烟提精神;每天白天深入连、排第一线,协助连、排干部和战士解决项目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包括与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的协作,连、排之间的合作,原材料和仪器设备的不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等.他和学生一起洗过石英管,操作过真空系统和加热系统,虽然他当时已是一位国内外颇具声名的固体理论和半导体理论方面的专家,不是实验方面的专家和教师.在每周召开的全团大会上,总是由他代表团指挥部总结一周“战斗”进展,部署下周“战斗”目标.两个月的“大跃进”中,他和广大战士一样,几乎没享有休息日,即使有一次家中发生了不幸突发事件,他也仅花了不到半天时间回家,处理后立即重返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他也和全团干部、战士一起参加队形的操练活动,开始正步走时曾犯左手和左脚、右手和右脚一起上下的“顺拐”错误,成为战士的笑料,但他很快就改正了.他不仅和广大战士一起参加勤工助学劳动,挑土、填沟、耕地,而且还动员夫人李爱扶女士一起参加.在团、连、排内部大家互称同志或直呼名字,对黄昆教授也不例外.听惯“黄昆老师”、“黄昆先生”、“黄昆教授”等称呼的他,对这一变化丝毫没有流露出任何不高兴或不适应.
26项“十一献礼跃进项目”
在“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指挥部给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呈报的材料③中可以看到,当时提出的“十一献礼跃进项目”有以下26项:(1)高频大功率管(300兆周、30瓦);(2)高频扩散管(1000兆周);(3)锗、硅微波二极管;(4)硅的闸流管;(5)光放大器;(6)锗的提纯和拉单晶;(7)三五族杂质提纯;(8)金属间化合物;(9)锗的回收,硅的土法提纯;(10)硅的拉单晶和提纯;(11)低频大功率管;(12)大功率整流器;(13)空间电荷管;(14)齐纳(Zener)稳压管;(15)中频三极管提高成品率;(16)温差发电机;(17)致冷器;(18)半导体电视机;(19)半导体报话机;(20)短波收音机;(21)固体照相;(22)锗的点接触二极管(金键、钨丝);(23)Д2二极管;(24)热敏电阻及仪器;(25)光敏电阻;(26)光电池(硒光电池、硅太阳能电池、原子能光电池、硫化镉光电池).
其中,半导体器件方面的项目共15项,它们是(1)~(5)项、(11)~(15)项和(22)~(26)项;半导体材料方面的项目共5项,它们是(6)~(10)项;半导体整机方面的项目共6项,它们是(16)~(21)项.上列26项以半导体器件研发为主,兼顾有关材料和整机研发的“跃进”项目的提出,是基于黄昆教授、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及工业部门的一些高级专家对当时国际国内半导体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由包括黄昆教授在内的参加“跃进战斗团”的约170名师生员工在全国“大跃进”形势的驱使下,在“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西方资产阶级有的,我们要有;西方资产阶级没有的,我们东方无产阶级也要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等思想指导下提出;最后再由团指挥部整理后上报的.这26个项目虽不是全部,但已涉及了当时国际上正在研究、开发的半导体器件、材料和整机的很大一部分热点项目;也包含了一些当时我国半导体工业生产刚起步阶段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与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的协作
二十六项“十一献礼跃进项目”涉及面广,指标也高,安东少将和北大党委都指示要“五校战斗团”指挥部加强与科学院和工业部门的协作.为此,指挥部一成立,就在信息调研的基础上撰写了一份与各单位协作的协议④,上报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同时立即组织有关连、排干部(即各研究项目负责人)到各有关单位去具体商讨和落实协作事宜.
当时上报的协作建议中这样写道:
为了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建议与一机部十二所、774厂和科学院应用物理所、有色金属研究院、电器科学研究院在工作上随时交流经验,在各个方面相互支援,并在以下方面建立具体协作关系.
(1)高频扩散管的工作,我们建议与十二所共同进行,一方面迅速解决试制生产问题,另一方面同时进行改善性能和提高频率的研究.
(2)微波二极管和低频大功率管的工作,我们建议与十二所具体研究,根据统一安排,进行工作.
(3)中频三极管生产成品率提高的工作,建议与774厂共同进行.
(4)在高频大功率管和高频管方面,如果科学院已开始进行确实具有重大、迫切意义的尖端研究工作,并有更进一步加强力量的需要,根据研究,我们可以考虑放弃这方面原定的工作,参加该项工作,或者我们进行研究而科学院能及时地向我们介绍经验.
(5)为了帮助我们在锗、硅材料的提纯和制备单晶的工作更迅速的开展,希望在我们设备未建成前各单位能做出具体安排,使我们的同志能到各单位立即开展提纯和制备的工作.
(6)希望和电器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大功率整流器以及致冷器的研究.
(7)建议各个单位和我们共同组织经验交流大会,使我们各单位的经验都能广为交流,以促进半导体技术的发展.
黄昆教授在执行加强与科学院和工业部门协作的指示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他利用科学院应用物理所科学家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作为半导体学术界领袖人物,与工业界领袖人物间的良好关系,为撰写协作建议提供了确切的信息依据.他亲自组织的具体协作事宜在推动项目进展中起着极大作用.例如,在高频合金扩散结晶体管电极焊接攻关时,他曾邀请科学院王守武研究员亲自为“五校”师生现场表演高频晶体管合金小球拉丝焊接技术,大大推进了当时一连二排正在开展的高频晶体管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向广大师生展示了器件研究开发中应特别重视关键工艺的研究和开发.
“科学大跃进”的成果和影响
经过8,9两个月的“跃进战斗”,“跃进行动”按预定计划在当年国庆节后进行了“跃进”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后结束.“跃进战斗团”中留京参加大跃进的“五校”应届毕业生陆续被分配到全国各地各部门报到;“五校”除北大外,其他四校留京参加“大跃进”的教师和员工也都纷纷离京返原校.
通过两个月“五校”约170名在京师生员工的“大跃进”,26项“十一献礼跃进项目”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有的从无到有,建立了基本工艺设备及测试设备;有的做出了样品、样管或样机;少数项目达到了较先进的指标或接近实用的水平.但这些进展若用现今的科研项目提交鉴定的水平要求、申请专利的水平要求或发表SCI,EI⑤水平文章的要求来衡量,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项目的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黄昆教授和参加“跃进”的广大师生员工在经验交流时,对“十一献礼跃进项目”虽都有不同程度进展,但大部分都没有如愿以偿地达到原定的较先进指标或实用要求这一结果,并未感到很遗憾;相反,觉得短短两个月,经大家日夜奋战,克服设备、材料、经费、资料的不足,做到这个地步已属不易,应珍惜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没有达到的指标可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机会再继续做.
事实上,曾参加1958年“大跃进”的相当一部分师生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仍继续从事着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材料和整机领域的教学、研究、生产方面的工作,为在我国建立和发展半导体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及学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昆教授领导和参与的“半导体科学大跃进”的实践,对我国半导体微电子和光电子专业建立和近五十年来的蓬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经验交流中,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这次“科学大跃进”参加的师生在克服“理论脱离实际”、提高科研实践的动手能力方面有较多的收获.同学们普遍感到通过自制工艺和测试设备的实践,通过器件、材料或整机制作工艺的实践,学到了不少在理论课学习中和在教师安排好的实验课的学习中学不到的实际知识、技能,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科研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们发现过去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是较严重的;轻视实践知识、缺乏实践知识也大大地影响专业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在经验交流期间,三连有些学生在谈到教学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倾向时所举的一个例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讲授“晶体管原理”课的老师在看到学生做出的晶体管芯片后,曾惊讶地说:“晶体管芯片这么小啊!”这一惊叹引来了学生们的哄笑,原来这个晶体管芯片的尺寸还是参照他在课中介绍过的尺寸做的.
在经验交流中,大家谈得较多的另一方面体会是这两个月的“科学大跃进”战斗中,科学院应用物理所、一机部十二所、电器科学研究院、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工业部门的研究机构以及电子器件主要生产厂——774厂等单位,和“五校跃进战斗团”在研究项目确定方面相互协调,在研究设备和器材方面互通有无,在技术经验方面相互交流,充分发扬了科学研究中新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为了参加这次“科研大跃进”,近140名应届毕业生暂缓两个月毕业分配;近30名除北大外的其他四校的师生员工推迟两个月返校工作;在两个月的战斗中,约170名师生员工几乎放弃全部假日休息,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共产主义风格.在这次“五校”联合办学培养我国第一批半导体专业人才的两年多(1956年8月至1958年10月)的日子中,所表现出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和共产主义风格在1986年纪念“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三十周年报告会上曾被周培源等科学界前辈,陆平等北大老领导,林兰英等著名半导体专家及黄昆、谢希德等参加“五校”办学的师生肯定和赞扬,并希望在科教界予以发扬光大⑥.
结 束 语
本文以作者存有的几份历史性资料(参见相应注释)为参照,回忆了1958年“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的全过程及其成效.1958年全国各行各业“大跃进”中存在的“跃进指标过高”、“科学分析缺乏”、“人海战术滥用”等弊端曾不同程度地影响着我国教育界和科学界大跃进的成效,对“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成效的影响也不例外,从本文中也能看到这一影响的烙印.
2006年12月15日,阮刚与“五校联合半导体专门化”老同事和黄昆夫人李爱扶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黄昆先生铜像落成仪式上合影
自左至右:林绪伦,李克诚,阮刚,李爱扶,张月清.
本文同时回忆了黄昆教授领导和参与“五校半导体科学大跃进”的可圈可点的出色表现.黄昆教授在这次科学大跃进中,和领导与组织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其他科研活动一样,自始至终倾注着巨大热情,为这一不同寻常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仅以此忆文纪念黄昆教授逝世三周年.
(2007年10月11日完稿)
作者简历
阮刚,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教授、微电子及固态电子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德国夫琅禾费微集成研究所高级科技顾问.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56~1958年在北京大学加入“五校”联合半导体教研室,参与创办我国第一个半导体专业.长期从事半导体器件工艺、物理、模型和模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合作编译出版专业书6本,单独或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在美国、新加坡及德国做访问教授.
--------------------
注释
① 参见:“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指挥部给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呈报的报告.此报告为内部资料(文件编号:(58)京教字第109号).
② 参见:“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指挥部给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呈报的报告第(二)部分“组织领导和人力调配”(内部资料).
③ 参见:“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指挥部给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呈报的报告第(一)部分“十一献礼跃进项目”(内部资料).
④ 参见:“五校半导体科学跃进战斗团”指挥部给科学规划委员会新技术办公室呈报的报告第(三)部分“与各单位协作的建议”(内部资料).
⑤ “SCI”和“EI”分别是“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和“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的简称.
⑥ 参见:黄昆,谢希德,等.半导体物理进展与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