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岑参

塔势如涌出〔1〕,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2〕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3〕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4〕,宫观何玲珑〔5〕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6〕

五陵北原上〔7〕,万古青濛濛。

净理了可悟〔8〕,胜因夙所宗〔9〕

誓将挂冠去〔10〕,觉道资无穷〔11〕

【题解】

高适、薛据都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慈恩寺浮图,即慈恩寺塔,也就是西安著名的大雁塔,为唐代长安最大的皇家寺院。此诗作于天宝十一载(752)秋。据史料记载,与岑参一同登塔的除了高适、薛据外,还有杜甫与储光羲,高、薛先成诗,岑、杜、储继有和作。五位大诗人同题分咏,各展英才,成为诗坛佳话,而其中杜诗与岑参此作所得评价更高。

诗分三层,前六句总写登塔,中十二句从上下、四方分写塔势和临眺景象,末四句抒发感想。全作充分发挥了长诗“赋”的铺叙功能,俯仰高深之状,包举六合之景,纵观古今之识,感念身世之怀,无不曲尽篇中。气大势伟,句雄语奇。从“登临出世界”、“万古青濛濛”这时空两方面的升华,得出群动终归空静的“净理”、“胜因”,甫登进士第的诗人产生“誓将挂冠去”的登塔心得,是顺理成章的。

【注释】

〔1〕 “塔势”句:是说佛塔,从地面突起,就如泉水涌出一般。据佛典《妙法莲花经·宝塔品》:“尔时佛前有七宝塔……从地涌出。”

〔2〕磴道:指登塔的阶梯。

〔3〕 鬼工:鬼斧神工,不是人力所能完成。

〔4〕 驰道:天子出行时车马走的道路。

〔5〕 宫观(guàn):即皇家的宫阙。

〔6〕关中:地名,在今陕西省。

〔7〕 五陵:本指西汉五个皇帝的陵墓: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都在长安北面,这里的五陵指长安附近地区。

〔8〕 净理:佛理。

〔9〕 胜因:佛教中的善缘。

〔10〕 挂冠:辞去官职。

〔11〕觉道:即佛道,梵文“佛”的原意本为“觉者”。

【译文】

塔势“从地涌出”,犹如佛经所言,挺然孤耸,直接天上的仙殿。登塔陡生迥出人世之感,梯级在半空中层层盘旋。高突的塔体俯压着神州山川,气象峥嵘,真怀疑非人力可建。四面的檐角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七层雄立,可以上摩青天。探身下视,飞翔的群鸟一一可辨,俯耳倾听,呼啸的疾风响成一片。绵亘的群山犹如波涛翻卷,起伏远引,像是去东方参加朝见。青青的槐树夹着官家的道路,宫殿显得那么小巧,像玩具一般。秋色从西部一直向东扩延,苍凉的气象布满了关中平原。北部的高地上有着汉代的五陵,一派濛濛的青色千古未变。对于佛理我早已了然领悟,妙好的因缘一向使我艳羡。我决心弃官离开喧嚣的名利场,将觉悟的真谛应用到方方面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