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最受尊敬的两位师长

2.最受尊敬的两位师长

当时,复旦大学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社会等系。法律系师资力量很强,但人数不多,共有12位教授、1位讲师和1位助教。在授课的教授当中,最受敬爱的也是给予许崇德影响最大的是潘震亚和张志让。

潘震亚原籍江西,在上海是著名的律师。他为人正直,在许崇德眼中,他是一位快人快语、直言不讳的长者。他反蒋亲共的政治态度在日常生活里从来不加掩饰。潘震亚开的民法总则是一门基础课,听者大都是新生。许崇德作为刚跨进大学门槛的一年级学生,首先听的就是这门课程。第一堂课还未切入民法的正题时,潘震亚就冲着学生们大声说:“你们来学法律很有用武之地,将来当了司法官就有权发令传吴国桢到庭,问这位市长为什么把上海管得这样糟糕,民不聊生?要吴国桢承担法律责任。”一众学生虽然觉得老师说的难以实现,但听了之后,还是挺受鼓励,且很解气。

那时,许崇德经常跟随老同学一起上街,参加“反饥饿、反内战”游行,而潘震亚老师也主动不进教室,以间接的“罢教”方式支持学生运动。潘震亚虽然须发花白,但看上去依然精神抖擞,不失为一名民主斗士。

许崇德在潘老师的家里,常遇到一批知名的民主人士在他那里高谈阔论。其中有谭平山、王造时、张定夫等人。新中国成立后,潘震亚老师去了北京,曾任中央人民政府监察部副部长,第一届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委员。后来调回南方,任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许崇德最敬爱的另一位老师是张志让先生。张志让原籍江苏武进,1921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归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参事、大理院推事等职,并在数家大学任教。1935年,驻上海的日本兵中山秀雄被人杀死,日本乘机进入租界。在日兵的威胁下,租界当局急于“破案”,诬告叶某,刑讯逼供,判其死刑。时任复旦法律系主任的张志让,激于法律人的正义感,挺身而出为叶某辩护,将寃案破绽一一指出。上海各大报纸用两个版面刊载其辩护词,轰动了全国。迫于舆论,最高当局终于撤销了上海法院的死刑判决。

张志让拥共反蒋的政治立场十分鲜明。他曾带头协同复旦诸多教授罢教罢课,支持学生运动。许崇德选读宪法课的时候,是张先生1948年离开上海赴解放区之前担任讲授的最后一学期课,可以说是“末班车”了。他讲授宪法所使用的是全校最大的课堂,每当张志让先生登台讲学,总是座无虚席,大教室被挤得满满的。张先生讲的内容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对当时出笼不久的蒋介石一手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的剖析和批判。也正因为这样,张先生的讲学经常遭到混迹在校内的国民党分子的捣乱。事实是,他们越捣乱,这门课程就越红火,招引了更多的同学前来听课。

张志让于1949年出席人民政协全体会议,是“三大宪章”的重要起草者之一。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他进入审判机关,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当时的院长是沈钧儒,副院长是张志让、吴溉之二人)。1951年后,许崇德定居北京,仍经常登松树胡同张先生住所之门,执弟子礼并继续就教。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