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全国政协第一届主席

毛泽东:全国政协第一届主席

毛泽东(1893~1976),1893年12月26日生,湖南湘潭人,原字咏芝,后改润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1902年至1906年在家乡私塾读书。1907~1908年停学在家务农。1909年复学,秋,入湖南省湘乡县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1911年10月投笔从戎,参加新编陆军第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一营左队,为列兵。1912年退出军队继续求学,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秋,退学自修。1913年春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1914年2月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1915年11月至1917年10月连任四届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友会文牍。1917年10月至1918年5月任湖南一师学友会总务(负总责)兼教育研究部部长。1918年发起组织新民学会。1919年主编《湘江评论》。1920年先后筹建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同何叔衡等创建长沙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总干事。1922年起任中共湘区(包括江西安源)委员会书记。在中共三届一次执委会上被推选为中共中央局成员,任中央局秘书。1924年初参与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中国国民党的活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24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1925年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同年12月起任《政治周报》主编,兼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员养成所所长。1926年2月起任国民党中央党部政治讲习班理事,5月起任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同年秋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927年到湖北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总干事,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8月至11月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alt

1927年8月汉口中共中央紧急会议(八七会议)后作为中央特派员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创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在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与朱德、陈毅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红四军党代表、军委书记。1928年5月起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1930年6月起任红一军团政治委员、前敌委员会书记,8月起任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会书记兼总政治委员,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被补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1年1月起任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10月至12月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代书记。1931年1月至11月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副主席、主席。1931年11月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2月起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同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其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增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任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为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1935年11月红一方面军番号恢复,任政治委员。1935年11月至1936年12月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1936年12月起任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主席、主席团成员。

1937年8月至1976年9月长期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主席。1941年9月起任中共中央研究组(又称中央学习组)组长。1942年6月起任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主任。1943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主席;并任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书记,兼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1945年6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主席。

1949年6月起任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同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同月起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主席。1954年12月起任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59年4月起任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1969年4月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3年8月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局委员,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7年8月至11月任职),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六届三中全会增补)、委员(六届五中全会当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1935年1月遵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增选)、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六届(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推定任职)、第七届中央政治局主席,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第六届(1935年1月至1945年6月任职)、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六届(1943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任职)、第七届中央书记处主席,长期任中央军委委员、常委、主席。

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最早认识革命武装斗争在当时中国历史条件下具有极大重要性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当时党内多数人主张妥协,但毛泽东极力主张反击。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宣布“分共”,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毛泽东被任命为湖南特委书记,主持湖南特委工作。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八七会议之后,中央决定让毛泽东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领导秋收暴动。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然而,面对强敌,起义军一时间“竟至溃不成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以前委书记的名义,命令各部到文家市会合。9月19日,起义部队先后到达文家市,29日,毛泽东决定在江西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这次改编,开始改变了革命军队中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开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创立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井冈山。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行程1000多里,终于将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之巅。

从毛泽东率军向井冈山进军到1928年2月,工农革命军从不足1个团发展到1个师2个团,先后攻克了茶陵、遂川、宁冈三座县城,并建立了这三县的工农兵政府,形成了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局面,一个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地区初步建立起来了。

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农军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实现了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朱毛红军的会师,大大增强了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并相继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的建军思想进一步明确,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逐步形成。

alt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窑洞里写作《论持久战》

随着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也加紧了对根据地和红军的进攻。1930年6月,红四军、红六军、红十二军整编为红军第一路军,不久改称为红军第一军团,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中共前委书记。8月23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成立,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和总前委书记,同时成立了统一指挥红军与地方政权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由毛泽东任主席。在毛泽东指挥下,红一方面军独立自主地开展革命斗争,尽可能减轻“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诱敌深入,打破了敌人3次“围剿”,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央取得统治地位。在“左”倾冒险主义方针的指导下,毛泽东被剥夺了军权。同时,“左”倾错误路线也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1934年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人员从瑞金等地出发,被迫开始了漫漫长征。

1935年1月,中央红军渡过乌江,解放了黔北重镇遵义,并在此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毛泽东做长篇发言,对“左”倾错误路线进行了全面的、深刻的、切中要害的分析,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并指明了今后正确的方向。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最危急关头,独立自主地解决了中共中央的组织问题,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央长达4年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与国民党追兵在云贵高原展开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取得了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后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粉碎了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和静宁地区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移。

实现全民族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呼吁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1935年5月,华北事变爆发,中华民族危机加重,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转变。随着时局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对待国民党蒋介石的方针从“反蒋抗日”逐渐转变为“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共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毛泽东作出了“我们不是正面的反蒋,而是具体地指出蒋的个人的错误”,“又要反蒋,又不反蒋,不把反蒋与抗日并立”的结论,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决定派出以周恩来为全权代表,协助张、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这时起,毛泽东开始集中精力对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概括,完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对中国国情的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对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拉开了序幕。23日,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文,提出中国抗战应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坚决抗战的主张。8月22~25日,洛川会议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明确我军应以创建根据地、钳制与消耗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与保存和扩大自己力量等为基本任务;确定我军执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实行由国内正规战向抗日游击战的军事战略转变,使游击战争担负起开辟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使命。会上,毛泽东被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8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和朱德、周恩来副主席联名发布命令,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改称第18集团军),下辖3个师,并开赴抗日前线。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lt

1941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和农民谈话,询问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1938年5月徐州失守之后,面对“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观点的流传,毛泽东于5、6月间相继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两部著作,回答了人们最关心而一时又看不清的问题,指出抗日游击战争必然是大规模的、长期的、残酷的和持久的,但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这两部著作论述了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对提高中国共产党指导战争的战略思想水平,坚定中国人民的抗日信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alt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与蒋介石、赫尔利、蒋经国等人合影

毛泽东在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同时,还坚决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挑衅,维护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先后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3次进攻,并总结出了一整套统一战线的原则、方针和政策。

而对相持阶段到来后日益严峻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原则,其中心是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通过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在思想和认识上达到了空前一致,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奠定了思想基础;通过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根据地严重的物质困难,缓解了军民关系,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43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1944年5月至1945年4月,他主持召开了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原则上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1931~1934年间中共领导路线问题,确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路线不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是正确的,在军事上也是正确的。这次会议后,全党的思想更加团结。

1945年4~6月,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并以抗日战争的新经验,对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做了深刻的阐述。大会确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在随后举行的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经过了八年的艰苦战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民兵和解放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解放全中国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一面抢夺胜利果实,一面却命令共产党的部队“原地驻防待命”,想独吞胜利果实。但蒋介石此时尚无力发动内战,国内力量和人民也反对内战。于是,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蒋介石接连3次电邀毛泽东速到重庆“共定大计”。

对于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伎俩,毛泽东洞若观火。但为了国内来之不易的和平,他决定亲赴重庆谈判。8月28日,毛泽东在张治中、赫尔利的陪同下,偕周恩来、王若飞抵达重庆。

在43天的谈判中,国共双方在一些问题上达成了协议,但在军队缩编、解放区、国民大会等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9月21日,赫尔利向毛泽东提出,中共应交出军队,交出解放区,否则谈判就会破裂。面对美方的压力,毛泽东从容地说出了8个字:“问题复杂,还要讨论。”他说:军队国家化,国家统一,我们完全赞成,但前提是国家民主化。军队和解放区不能交给一党控制的政府。至于如何实现民主化,还需讨论。我们不主张破裂。在毛泽东等人的努力下,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正式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然而,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公然撕毁协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面对蒋介石的优势兵力,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文章,详细阐述了几条作战的基本方针:一是“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他提出,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那是为了取得最后的胜利。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包围歼击敌中较弱的或是较少援助的部队。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人民解放军在各解放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1947年初起,国民党军开始实行重点进攻,主要目标是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2月起,蒋介石开始命令胡宗南部署对陕北根据地的进攻。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率部主动撤出了延安。在放弃延安后的一个半月里,西北人民解放军以不足3万人的兵力,按照毛泽东提出的“蘑菇战术”,同近10倍于己的敌人周旋,三战三捷,消灭胡宗南部1.4万多人,把蒋介石的这支战略预备队拖在了陕北战场,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并为西北战场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各战场的密切配合下,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在转战陕北的日子里,毛泽东一直在考虑如何扭转全国局面,从根本上改变敌我双方战略态势的问题。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战略进攻是在国共两军兵力强弱并没有根本变化的形势下发动的,采取的是千里跃进,不要后方,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同时并存的战争形式,以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为主要战略中心,分别从南线和北线逐步推进,到1948年5月,三路大军顺利完成了创建、巩固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实现了外线作战和把战争推向国统区的战略目标。

alt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报告

在毛泽东的通盘筹划下,人民解放军在豫东战场、华东战场、晋中战场、中原战场、华北战场发动了猛烈的夏季攻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全国的战局。到1948年7月,国共双方之间无论是兵力对比,还是士气民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表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毛泽东先后指挥了济南、辽沈、淮海、平津、渡江等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战略决战。济南战役攻下了蒋介石精心设防的重镇——济南,从根本上动摇了蒋介石集团固守大城市的信心,并加速了国民党政治、经济的崩溃。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敌155万人,削弱了蒋介石集团赖以发动内战的资本。渡江战役,攻取了蒋介石的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灭亡。

alt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后,全场起立鼓掌祝贺

渡江战役后,随着对苏南、上海、浙江、皖南地区的占领,毛泽东命令人民解放军实施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实施战略追击,将国民党的残余军队歼灭在中国境内。到1949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西南和两广部分地区以外全国大陆绝大部分地区。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今北京)召开,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接着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10月,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主席,以后历任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名誉主席。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