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与茶

契丹与茶

在学生时代,我学过印度语和波斯语。无论印度语还是波斯语,表现“茶”这个单词的发音都是“cha”或是“chāy”。不用说,其发音源自中文的“茶”。波斯语中,尤其是在强调中国茶的时候,就一定说“chai kitai”。这里的“kitai”是因契丹时代周边各国将契丹释义为中国的国名而这样称呼的。

契丹作为一个部族,原是蒙古族的一个分支,早先称臣于唐朝。后于十世纪独立,建立了庞大的“辽国”。

辽国曾与大宋国相对立,其后因缔结了“澶渊之盟”彼此和睦相处,这是公元1004年的事了。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辽、宋一直保持着和平友好的状态。不用说,这期间彼此的贸易往来相当活跃。辽国向宋朝出口牛、羊等家畜,此外还有毛毯及人参等;宋朝出口到辽国的有茶叶、绢、香料、药材、杂货等。

我在想,中国茶叶开始大量向西输出应该是在这个时期吧。虽然波斯语表现中国的称谓多用常见的“Chini”,但只要说到茶,则要用“kitai”这一并不多见的惯用语。正是基于这个理由,我才有了上面的推断。

还有,俄语中将中国称作“Kitan”,大概也是因为自从和建立了大辽帝国的契丹民族接触之后,才有了首次与中国的邂逅吧。虽然俄语也写成“Cathay”,但直至今日仍用“Kitan”

一词来表现中国,甚至航空公司的名称中也仍在延用该词。

契丹族属于蒙古族系中的游牧民族,那么他们的饮食生活一定多以肉食为主。以肉食为主,则难免缺乏维生素C。

自从他们接受喝茶的习惯之后,一定发现了喝茶对整体民族的健康大有益处。我认为,正是茶叶中含有的维生素C让他们的体魄不断强壮,也使得他们的平均寿命得以延长。

游牧的契丹人自然要到处迁移,因此携带的茶叶体积不能过大。为了方便携带,他们的确下了一番功夫。就这样,形似砖头状的砖茶出现了。这种砖茶是用可凝结茶叶的粉状物,加上契丹民族特别嗜好的羊脂,再加上少许盐进行搅拌制成的。饮用时,要用刀子削入水中,然后放在火上烧煮。

这算是我“擅自”的推论吧。不过,当初还是唐朝附属国的契丹族之所以后来能够独立壮大,不正是源于民族体魄之强壮而引发精神上的高昂带来的巨大贡献吗?茶叶对一个民族精神上的鼓舞,作为一种推论应该有它的研究价值,恰如“健全的精神蕴藏于健全的肉体之中”。再者,曾经没有文字的契丹人在十世纪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而创造文字本身则表明,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才会倾力为之。唯有一叹,契丹文字至今仍无人可以解读。

很久以来无法解读的西夏文字,经西田龙雄先生的研究已基本可以解读了。相信契丹文字也总有被解读的那一天。

到那时,契丹人曾拥有的高昂精神一定会在我们面前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契丹族的大辽帝国因昏君天祚皇帝所为,导致属下女真族得以独立,并建立了金国。随后在宋朝与金国的联手夹击之下,大辽帝国于1125年灭亡。

历史记载了辽国的首都北京一直抵抗到最后一刻的惨烈,然而这惨烈仍不失为一个民族精神的火花。

1977年《PR小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