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则天的父母

武则天的父亲是文水县人武士彟。

据《旧唐书·武承嗣传》记载,这个武家的前几代人是:

武居常——武克己——武俭——武华——武士彟

武士彟有两个哥哥,大哥武士棱,为人老实,专心农业。唐朝建立后武士彟成了二级功臣,在皇宫禁卫军中当将军,后来,当农民的武士棱沾光,在长安当上司农少卿。

其二哥武士逸比较活泼,早就离开土地,到晋阳参加了李渊的部队。李渊率军向首都长安(今西安)西进时,以幼子李元吉为晋阳留守,武士逸编在留守部队里面。后来,刘武周南下,攻破晋阳,李元吉弃城逃跑,武士逸被俘。后回归唐朝,官至韶州(今属广东)刺史。

武则天为皇帝之后,有人曾说,她上代的高曾祖父辈曾做过大官。

其实,至少她的祖父一代还是农民。

文水一带曾有这样的民间传说:少年武则天入后宫以后,有一天,皇上问她:“你的父亲是干什么的呀?”她回答说:“我爸爸是肩上挑着太阳和月亮去卖的啊。”皇上惊奇地问:“日月怎么担得动呢?”她说:“我家种地又做豆腐,每块豆腐,都是圆的,有水缸面那么大,不是好像太阳和月亮吗?”

我来山西将近四十年,见到好些地方的豆腐,都是大块而圆形的。

这个民间传说,也说明了武士彟最初是农民。

另外一个传说是记载在史书上的。

宋代的《太平广记》卷137引《太原事迹》说:武士彟,太原文水县人。做官之前,和同县人许文宝贩运木材。曾在河边上积聚木材数万茎,一夜间化为森茂丛林,因致大富。一天,武士彟与许文宝会于林下,许文宝看见自己的那一大堆木材依旧是枯木,对比之下,就说:老武你真有大福气,得到上天的保佑,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

后来,武士彟跟着李渊在太原起兵,又随军入长安,建立唐朝。文水人就说,武士彟曾贩卖木材,果然遇上建立大厦(唐王朝)需要栋梁之时,运气真好!

其后许文宝沾武士彟的光,也在唐朝做到刺史(《分门古今类事》卷15也有这个传说)。

文峪河自北向南流经文水县内,是汾河的一大支流。我去考查时,文峪河的流量还不小,还能漂流木材。可见这个传说故事,不完全是虚构的。

武士彟是会动脑筋的有才干的农民,后来,他不卖豆腐了,出去贩卖木材,是可信的。

还不止此,不久,他又成了隋朝军府的小军官。

隋朝也在全国实行“府兵”制度,在重要地区设置了军府,叫“鹰扬府”。主要是每年利用农闲时期,征集适龄壮丁,施以军事训练,以充实武装力量。《旧唐书·武士彟传》说,武士彟不仅是军府的士兵,还当上了“队正”,管带五十人。

这是他身份的重大转变,从此他成了军人。

另外一个传说,是文水县人张养浩先生给我提供的。市”。由太原去文水县,离县城尚有二十里处,有个大汽车站,名叫开栅,但俗呼“开

此村紧傍文峪河下游,沿河上溯十里,原有一村庄,名叫崖底。此村西北面,有一所建筑,人称“武园城”。传说,因为女皇武则天曾从河南来此避暑而得名。此城早已不存。

据说某年,女皇思念故乡文水,且因河南天气炎热,就选此山清水秀的胜地,筑起小小的避暑行宫武园城,她就住这里避暑。

一天,她在侍从陪同下,出去游山观水,路边的酸枣树枝上的倒刺,勾住了她的龙袍下边,女皇轻轻踢了一下,倒刺便舒展开了。从此以后,这一带的酸枣树就都变成长直刺了。

唐高祖李渊,原是隋朝贵族,青年时期就袭爵封为唐公。他也就是民间传说“雀屏选婿”故事的主人公。

据说隋朝高官窦毅为其女选择夫婿,别出心裁,自创新招。他在府门外照壁附近,立两扇屏风,屏上各画一孔雀,招长安大官子弟来射。有数十人前来,虽射中了孔雀,但是都不满意。最后,青年李渊前来,跃马弯弓射中了两个孔雀的眼睛,这才中窦毅的意,遂将女儿嫁给李渊。

李渊逐渐成熟,成为精明能干、有眼光、有谋略、有度量、能容人的政治家。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出巡北边并游山西的汾阳宫,同时命李渊率兵到河东镇压农民起义。十二年(616),李渊升为右骁卫将军。十三年(617),五十三岁的李渊调为太原留守。明年,618年,隋亡唐兴。

识时务、喜交游的鹰扬府队正武士彟,首先在家里设宴招待李渊及李世民,初步建立了武、李两家关系。不久,李渊派他为留守府的司铠参军。

这几年,农民起义军及地主武装到处都是。隋炀帝已被围困在扬州,一筹莫展,坐等亡国。这种形势,唤起了武士彟、刘文静等扶助李渊逐鹿中原的野心。

李渊也早有此意,他在隋恭帝义宁元年(617)答复瓦岗寨李密的信上曾说:“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视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资治通鉴》卷184)

武士彟见李渊没有积极表示,就拿谶语符瑞兵书,来劝李渊起兵,争夺天下。李渊说:知道了,谢谢你的好意,将来事成,“当同富贵”;但是目前还必须保守秘密。这样,武、李两家的关系,又进一步亲密。

当此天下大乱、群龙无首、英雄并起、各显身手之时,官僚或贵族,有的想乘机当君王;出身农民的起义军领袖,也都想当皇上;志士能人则想投奔明主,干一番事业。

例如:后来成为著名的军事家的李靖。他是今陕西三原人,姿貌英伟,聪明好学,熟读兵书,怀抱大志,“有文武材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李靖的舅父,是隋文帝时的名将韩擒虎。舅父和李靖谈论战争及兵书时,总是称赞外甥说得对,并拍着他的肩膀说:“可以论孙、吴之术者,唯斯人矣!”

隋朝的重臣元老杨素,对李靖也很赏识,知道李靖才学超凡、前程远大,曾拍着他的座椅,对李靖说:“你最后也会坐到这样的大椅上来。”

杨素在相府接见宾客时,照例有侍婢数人左右伺候。李靖去见杨素几次,他发现其中一位手持红拂的美丽侍女,眉目含情,总爱对他注视。因此,他也动了心,两人不免眉来眼去,相互爱慕。精明的杨素也察觉这种情景,就把红拂女赐予了李靖为妻。

隋炀帝的天下已经接近尾声,李靖认为是时候了,应该另投明主了,于是他带着红拂女,离开长安,奔向太原。

在途中旅店内,他们碰见一位侠客。

此人就是长安人张仲坚,他满面胡须,且须赤而卷曲,爱打抱不平,所以人称他为“虬髯客”。

虬髯客有才略,有大志,他不屑投明主,而想自闯天下,称王称帝。他和李靖一见如故,并且认红拂女为义妹。

最后,他决心和李靖夫妇一起来太原看看形势。他们到了太原之后,李靖即找旧识李世民交谈几次,世民表示,欢迎他们加入。

过了几天,李靖引虬髯客来见世民。一见之后,虬髯客心里暗惊,他觉得李世民虽然才二十出头,但相貌出众,言谈举动,异于常人:真天子也,难与之争雄矣!

后来,他把长安的所有家财,赠予李靖夫妇,说要到海外去创建大业。临行,他说:“此后十余年,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志之秋。”至贞观中,传言:“有人率领海船千艘,入扶余国,杀其主,自立(为王)。疑即虬髯客。”(《太平广记》卷193《虬髯客传》)

在此期间,李世民和刘弘基等,用最高长官留守李渊的名义,在太原一带招兵买马,露出了准备起兵的意思。“旬日间,众且一万”,这样大的声势,惊动了太原军府的长官王威和高君雅。他们就对留守府的武士彟说,打算逮捕主持招兵的刘弘基。武士彟说:不可轻举妄动。刘弘基是留守唐公的部下,他招兵,和李世民招兵一样,都是留守唐公的命令。如果逮捕他,就会给你们带来很大麻烦。他们因此不敢动手。

军府的司兵参军田德平说,他要请王威查办招兵的人。武士彟对他说:现在,大权都在唐公手里,王威有多大本事?你不要自找麻烦,少管闲事为好。田德平打消了原意。

这两事,记在《资治通鉴》上面。实际上武士彟积极支持李渊父子起兵的事还有很多。从此武、李关系又加深了一步。

617年五月,晋阳乡长刘世龙告密,说王威与高君雅定计,故意请李渊到晋祠主持求雨仪式,而加以杀害。李渊父子即决定将计就计。五月十五日,李渊欣然应邀,来到晋祠,和王、高二人一齐就座。其实,李世民早已把自己部队埋伏在晋祠内外,并解除了王、高的伏兵。同时,司马刘正会出面指控王、高二人谋反,李渊立即下令将其逮捕斩首!随即接收了军府所有武装,宣布起义,李渊自称大将军。

李渊挥军南下,除了在霍县与永济受到较大阻击外,基本顺利进入了陕西。

由于李渊的声望高、政策好,渡过黄河之后,“三秦士庶,至者日以千数”。李渊对前来归附的起义军的首领们,都“随材授用”,很得人心,所以,队伍迅速壮大。

李渊把长子李建成及女婿柴绍,都叫回来,各带一支部队。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早已在长安西南一个县里组织起一支军队,此时她率部来到渭水附近会师,和丈夫柴绍带的队伍,各立营盘,大家称之为“娘子军”。古时,“娘子”是小姐的意思,娘子是指平阳公主,而不是说她的部队是女子组成的。

617年十月,李渊已“有众二十万”。十一月,李渊轻而易举地拿下了首都长安。

明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扬州被部下勒死,消息传开后,五月,李渊才在长安称帝,改隋为唐,年号武德。

武士彟跟随李渊西进时,是大将军府的铠曹参军。唐朝建立后,在长安论功行赏,武士彟在二级功臣之列,职位是“右厢检校”,即守护皇宫的近卫军将军。

619年,武士彟小儿子死了。620年,其妻相里氏又病死。但是,武士彟并没有因为这两大变故而请假回家,依然勤于职守,在宫城里值班。皇帝李渊知道了,曾用书面表扬,说:“此人忠节有余,去年儿夭,今日妇亡,相去非遥,未尝言及,遗身殉国,举无与比!”(《册府元龟》卷627《忠节》)

李渊不但书面嘉奖他的忠勤,还十分关心他的家事,立意要给他续娶,就吩咐自己的女儿桂阳公主给武士彟物色续弦对象。

桂阳公主的“驸马”杨师道是没落的隋朝贵族,因此,他们就给武士彟找到杨师道的“从妹”(叔伯妹子)杨氏。

这年(620)杨氏已经四十二岁(武士彟四十四岁),她是女居士,似乎不想嫁人了,但现在桂阳公主拿皇帝的命令逼她,她只好做新娘子了。《册府元龟》卷853《姻好》说:武士彟“既丧妻,高祖(李渊)谓士彟曰:朕自为卿更择佳偶。随曰:有纳言遂宁公杨达,英才冠绝,奕叶亲贤。今有女,志行贤淑,可以辅德。遂令桂阳公主与杨家作婚主。降敕结亲,庶事官给”。

由皇帝降敕结亲,又由公主主持婚事,由朝廷负担结婚费用,这样的“殊恩”“殊荣”,真是绝无仅有。这里又反映了武、李两家关系的密切,和武士彟为人正派忠诚,深得唐高祖的信赖与敬重。

从此,武家家庭历史,展开了新的一页。

他们620年结婚,621年生长女,623年生次女武瞾(则天)。这可不是“大概”,而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说武则天终年八十三(705),所以,可据以推算出她出生于623年。武、杨二人的结婚年龄,也是根据他们终年岁数推算出来的。我国古代都按虚岁来说。

封建皇朝,皇家内部,因利害冲突,易发生宫廷政变,唐朝也不例外。

李渊的正宫皇后,共生四男一女: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李元吉、平阳公主(第三子早夭,所以旧戏《李元霸》完全是无聊文人胡编的)。

在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的功劳最大,被封为天策上将,部下人才最多。李建成是长子,照例要继承皇位;李元吉站在太子建成这边,与李世民对立,形成两派。

两派的矛盾与斗争,十年间,愈演愈烈。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早晨,在长安皇宫北门(玄武门)外,两派发生激战。结果,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胜利,且成为第二代皇帝,史称“玄武门之变”。

在“玄武门之变”中,武士彟当然站在李世民这边,而且帮了忙,立了功。

策划在太原起兵,夺取天下,武士彟和李世民是一个观点,“英雄所见略同”。其次,李世民一直跟着李渊在太原,武士彟和他父子认识在先,关系较深。而当时建成与元吉都在永济,将起兵时,才应召赶到太原。再则,武士彟是有眼光,有政治抱负,生活作风正派的人,和李世民合得来,而和建成、元吉是合不来的。

特别是玄武门政变后,武士彟的官职发生很大变化,他由“右厢宿卫”军官,出任高级地方长官,官职更大了,地位更高了,这是事实,两《唐书》等也都承认的。

1.武士彟任扬州副都督

扬州在隋、唐时代都是除了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外,数一数二的重要大城市。扬州设有大都督府,任职者都是李家贵族。前任副都督是著名军事家大将军李靖。

当时的扬州大都督是贵族李孝恭,忽然谣传他对玄武门政变有意见。李世民怕他被人利用,就调他回中央,加以优待。而派李神符去接任扬州大都督,派武士彟任副都督(《旧唐书》卷60《宗室列传》有《河间王孝恭传》及《襄邑王神符传》,他们都是皇家贵族)。

武士彟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副都督)约两年左右。他在扬州,说是副职,却实际是办事长官。

武士彟大概由于努力自学,有相当的文化程度,且有政治眼光和抱负。他到扬州之后,就努力为国家做了一些好事。比如:整顿吏治,严宽结合,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开垦田亩,政绩显著,名声很好。这是新旧《唐书》的编著者,因为对武则天不满,而不愿意记载的。

好在《册府元龟》的编者,还抄录下了一些唐朝的文献。卷677《政能》说:“武士彟,武德末,为扬州都督府长史,开辟田畴,示以刑礼,数月之间,歌谣载路。”

某年,长江的洪水猛涨,扬州对面的丹阳郡被水淹了。武士彟亲自带头,积极救灾,用极迅速的办法,把丹阳百姓和衙门都转移到了扬州。当时的人称赞他敏明能干,肯办事,会办事。《册府元龟》卷690《强明》说:“武士彟,武德末为扬州都督府长史,移丹阳郡于江都(扬州),不日而就,时论以为明干。”《旧唐书》的编者也承认有这件事,却把这事说成是新任都督李神符的政绩。

2.武士彟调任利州都督

利州在今四川北部广元,地当川陕交通要道,也是军事上的重镇。

《旧唐书》卷39《地理志》山南道条说:“利州,隋义城郡,武德元年,改为利州。”武德二年(619),“置总管府”。“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

头几任利州都督是谁?未见记载。但知道贞观元年,一年之内,杀了两个利州都督。一个是李寿,因为举兵反唐;一个是李孝常,潜入京城阴谋搞军事政变。他们是李建成的爪牙。

因此,利州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贞观二年,他就从扬州调武士彟来利州当都督。这又说明了唐太宗对武士彟的信任与提拔。

武士彟在利州做都督有五六年之久。他在扬州、荆州,都有显著政绩,在利州做官时间又最长,可以推知其政绩也是最多的。然而两《唐书》没见记载,只见《攀龙台碑记》说前任都督被诛后,“余党分窜,劫掠未息”,武士彟“招亡缉叛,循抚老弱”,治绩显著。

扬州是有名的好地方。诗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几人骑鹤上扬州”?武士彟的家属,很可能到了扬州。利州虽不出名,但任期最久,且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有纪念武则天的遗迹,所以肯定武则天母女也是到了此地,并且还住了几年的。

现在,四川广元嘉陵江畔,有皇泽寺,有石刻武则天像,有碑记,附近还有则天乡。这应该是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才有的,“皇泽”的“皇”应该是指这位女皇。

《太平广记》卷224有一条说著名相士袁天纲路过利州时,曾被邀至都督府给武则天看了相,说她可以当皇帝。《旧唐书·袁天纲传》也有同样的记载。这显然是女皇出现之后,才编造出来的迷信传说。但是这传说也可以作为贞观初年武士彟全家都在利州的旁证。

武士彟调任利州是贞观二年,628年。

武则天出生于623年,所以这年她已经虚岁六岁了。可见,武则天并没有出生于利州,怎么说也不可能生于四川利州。

3.武士彟调任荆州都督

《旧唐书·地理志》山南道利州条又说:“贞观六年,罢(利州)都督府。以州当剑门,户不满万,移为中州,又降为下州。”

贞观六年(632),撤销利州都督府,因此,武士彟调为荆州都督。

武士彟在荆州当都督,约三年,也做出了很多成绩,大致是严行法治、为民除害、垦田亩、兴水利等等,因此,当时荆州境内有“白狼嘉禾之瑞”,唐太宗听闻之后,还特别下手敕褒奖他(见于《册府元龟》卷681《感瑞》)。

约三年,贞观九年(635),武士彟病死于荆州都督任上,终年五十九岁(577—635)。此年杨氏五十七岁。

二姑娘武曌此年十三岁。

总之,武士彟早期是文水县的农家子,自己卖过豆腐,卖过木材。三四十岁时是太原军府的小军官。这些都和武则天没甚关系,因为她还没有出生。

所以,学者有不少文章说武则天的家庭成分是木材商人,又说古时商人地位低贱,故别人指责她门第“寒微”。这种说法都是“皮相之谈”,是不严格、不科学的,不能成立。

武则天成长在她父亲身边有十三年之久。这十三年间,她父亲是四十多岁的皇宫近卫军将军和五十多岁的州都督,她母亲是将军夫人、都督夫人,这是一个新兴的官僚家庭。

所以,应该说:武则天的家庭出身是高官都督,她是唐朝新贵都督老爷的女儿。

武士彟,头脑灵活,会想办法,会办事,肯经营,为人正派,特别是在政治上有眼光、有抱负、有胆略、有进取精神,九年都督,卓有政绩,是个政治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