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感孕而生,初入皇宫

商贾之家

武则天出生在商贾之家,父亲武士彟是个商人。武士彟早年靠卖豆腐发家,后又做木材生意,生意兴隆,富甲一方。武则天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出生的。武则天的出生也颇具传奇色彩。传说武则天母亲杨氏有一天在湖边走着,突然从湖中钻出一条金光灿灿的龙,围着杨氏绕了好几圈而去,结果,杨氏就怀上了武则天。这就是所谓的“神灵感孕”。在《史记》中,上古三代时商汤就是“感孕而生”。《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武则天就是带着这样的传奇故事走向这个世界的。

武则天的生母杨氏是隋朝末年的没落贵族杨达的女儿,她知书达理,血统高贵,和武士彟完全不同。隋朝末年,群雄称霸,武士彟乘机与李渊李世民父子结为朋友。武士彟此时已经富甲一方,他积累的经济资本借助李渊和李世民也开始转化成政治资本。随着李渊和李世民的起兵,隋朝终于结束,李渊变成唐高祖,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

武士彟的仕途就这样开始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从起兵到最后的成功,都离不开武士彟的资产支持。在起兵之前,李渊、李世民父子曾深夜找武士彟谈心。武士彟认准李渊、李世民父子能力非凡,于是他说:“梦帝骑而上天。”——《新唐书·武士彟传》。武士彟此举进一步拉近了三个人的关系,深夜长谈之后,武士彟已将自己的命运与李渊、李世民父子深深相系。

唐朝建立后,李渊将自己身边的人都安置妥当了,当然也不忘了一直支持自己的武士彟。李渊非常看重武士彟,他是被武士彟的尽忠职守打动的,帮助武士彟重新组建家庭变成了最重要的事情。李渊亲自做了媒人,将没落贵族杨达之女杨氏许配给武士彟。武士彟对这门亲事感激涕零,这是他成功转换身份的一个机会。

中国封建社会的男耕女织造成了经济发展靠农业,士农工商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商人地位不高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现象。武士彟通过联姻的方式,成功将自己的地位抬高,此后,又与杨氏生育三个女儿。武则天排名老二。

武则天童年时期就聪敏过人,超过了同龄孩子。她喜欢读历史典籍,每天坐在房中读书,不知疲倦。武士彟与杨氏发现了武则天的聪颖,便更加用心培养她。杨氏是武则天的良师益友,温柔贤淑的她因为家庭优势一直受着良好的教育。她总是用温柔的口气教导武则天看书、背书。当武则天遇到困惑的时候,杨氏也会耐心地为武则天讲解。久而久之,武则天也受到母亲杨氏文化熏陶,变得更加富有智慧。

武则天的童年是快乐的,每天她都会用功读书,读书也成为她的一个爱好。杨氏总在一旁陪着武则天,为她指点迷津。仆人为武则天泡好清茶,香气扑鼻。读书累了时,她就喝一口清茶,舒展下筋骨,跟母亲谈谈心。

日子就这样轻轻溜走了,武则天十二岁时,武士彟去世。随着武士彟的去世,整个家族轰然倒塌,内部矛盾日益激化,为了争夺财产,武则天的两个哥哥仗势欺人,武则天与母亲杨氏的日子变得艰难起来。

阴霾岁月

十二岁的武则天跟杨氏经常遭受同父异母的哥哥们的欺凌,无论在哪里,他们都对武则天冷嘲热讽,处处排挤她。

杨氏则常年在屋中做些女红或者看看书以此打发时光,每次听到屋外武元庆和武元爽指桑骂槐,杨氏都低声哀叹。这一切武则天都看在眼里。她总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母亲和自己的姐妹们,剩下的时间,就在书房里看书。从前的她对书籍充满了兴趣和好奇,而如今的她更多的是为了逃避眼前的生活。面对父亲离去,她心中无限伤感,仿佛自己依靠的大树突然消失,将自己暴露在风雨里,任由风雨欺凌。这种极大的落差让年幼的武则天经常愁眉紧锁,她无法排遣这种压抑的情绪,又常常看到母亲杨氏脸色忧郁,姐妹们泪水涟涟。久而久之,她不由得将自己心中的不快放下,去安抚母亲和姐妹们的情绪。武则天渐渐成为了姐妹们的依靠,在她们眼里,武则天接替了父亲的位置,有了武则天,她们的伤感和害怕少了许多。

武则天的两个哥哥常常指责杨氏母女瓜分父亲的财产,他们经常当着杨氏母女的面谈论妹妹们的婚嫁,希望妹妹们赶紧出嫁。武则天渐渐对未来有了思量,她清晰地意识到,不论是在这个社会还是在目前这个矛盾重重的家庭中,只有婚姻可以改变她的一生。这种意识在她心里深深扎根,渐渐地,武则天常常与母亲深夜长谈,对于自己的婚姻还有姐妹们的婚姻都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武则天初次透露自己有进宫的意向时,杨氏显得非常担忧。杨氏非常明白宫中的尔虞我诈,面对年龄尚小又没有经历过大挫折的女儿武则天,杨氏并不赞成她进宫。武则天初步的提议暂时搁浅,可是她没有因为杨氏的反对而就此作罢,她抓紧一切机会,看书识字,并常常与母亲谈起宫中的生活和规矩。杨氏隐隐约约感觉到女儿已有自己的主张,杨氏渐渐默许武则天的打算,但也为此更加担心。

深夜里,烛光摇曳,武则天面前摆着厚厚的卷书,泛黄的书页微微卷起一角,她反复将它们按下。她的眼睛干涩而肿胀,门外杨氏让丫鬟反复催促武则天休息。武则天仍旧坚持读书,直到丫鬟离去,再也没有嘈杂的声音可以影响武则天的思绪。可是她竟然走神了,她在恍惚中突然看见富丽堂皇的宫殿,奇珍异宝罗列在面前,还有美女如云攒动在她眼前。三更的钟声敲响了,低沉而响亮的尾音将武则天从恍惚中拉了回来。一阵风吹过,武则天突然心底发凉,多了一丝惆怅。她起身,将蜡烛熄灭,陷入无尽的黑暗中。

豆蔻芳华

十四岁的武则天出落得大方标致,与一般的少女不同。当时的少女多娇小柔媚。水灵灵的大眼,樱桃般的小口,白皙的皮肤,这是当时人们对美女的判断依据。但是武则天长得不一般,她天庭丰圆,额头宽大,鼻子高挺,地阁饱满。这样的长相很快就引起了人们注意。正值长安选秀女,武则天得到消息后便兴奋不已,她马上找母亲商量。可是杨氏却一言不发,没有表态。对于母亲的抵触情绪,武则天并没有受到打击,她反复劝说杨氏,最终杨氏同意武则天参选秀女。

那一天,武则天永远不能忘怀。当她接到入宫的圣旨时,母亲杨氏泣不成声,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而武则天却对母亲说:“见天子庸知非福?”——《武则天》林语堂武则天就这样坐入了轿中,最后看了一眼杨氏和姐妹,就被人簇拥着离去了。

武则天静静地坐在轿子里面,逐渐听到外面的燕雀声稀疏,车马声涌动。她悄悄掀起帘子,看到外面热闹非凡,对于很少外出的武则天来说,她又兴奋又紧张。

到了城门,无数台轿子都纷纷停下,武则天从里朝外窥视着,从那五彩斑斓的轿子中下来的女子都是绝代佳人。上上下下的裙摆,一双双玉手,一阵阵芬芳让繁华的长安更加锦上添花,也让武则天心生羡慕。

武则天很快就见到太宗,太宗皇帝的脸上已经有了沧桑的感觉。武则天只是淡淡地行礼,按照礼节规范走了流程。红颜娇媚,总是藏不住的。武则天的容颜在所有秀女中都是惹人注目的。她的外貌几乎完美无瑕,就像万绿丛中的一抹红色。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但是她知道,自己的容貌可以给自己带来荣耀也会招来祸患,在没有得到荣耀之前,自己必须小心谨慎。太宗见到武则天,也为之心动,遂将她分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虽然这是一个小封号,但对武则天来说,无疑是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武则天也许没有想到,“武媚”这个词,正突出了太宗对武则天的心态。“武媚娘”这个词是隋朝就流行的一首歌名,虽然很动听,但是相比较也有些随意。一时流行,也突出了太宗对武媚娘可能是一时兴起。

杨氏此时在家却无法安宁,她来回地踱步,任凭一旁的丫鬟反复劝说都无济于事。杨氏手中的手绢被她抽扯得不成样子,上面沾满了汗珠。她从心底是不愿意让武则天当选的,她深知一入侯门深似海的艰辛痛苦,不想招惹是非的她只想平平安安地与女儿相守在一起。面对女儿做的这个决定,杨氏深深自责,她想,如果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将女儿保护好,女儿怎么会甘愿铤而走险呢。杨氏越想越难过,终于泣不成声。

武则天被选入宫,赐号“武媚”的消息很快就传开,杨氏知道,武则天将要离开自己,去一个未知福祸的地方生活。

终不得宠

武媚娘如愿以偿地进入皇宫,这个地方正如她梦中一般,富丽堂皇的宫殿,美女如云的妃子,堆积如山的财富。整个场景跟梦中的那么像,当它真实地出现在武媚娘的眼前,让她不由得陶醉。

可是后宫佳丽千千万万,武媚娘见到太宗的机会几乎没有,她感觉日子平淡而无味,跟当初理想的样子千差万别。媚娘的心被诱惑所困,她不再静下心来读书,常常将大把的时间挥霍掉。她慵懒的姿态、迷茫的心境让她整个人散漫起来。就在这时,她遇到了与她一同入宫的才人徐惠,徐惠彻底改变了武媚娘。

徐惠是当时有名的才女,与武媚娘一同入宫,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面目清秀雅致。武媚娘也听闻过她的名字,一次偶遇,拉近了武媚娘与徐惠的距离。徐惠的才气让武媚娘暗自钦佩。武媚娘渐渐发现,太宗皇帝很宠爱徐惠,武媚娘便想接近徐惠,跟徐惠建立了姐妹情谊。

武媚娘受徐惠启发,得知太宗皇帝的喜好后,开始勤练书法,攻读诗书。武媚娘练就了一手好字,徐惠也对她大加赞赏。徐惠时不时地在太宗皇帝面前提起武媚娘,武媚娘见太宗皇帝的机会又多了一些。

武媚娘在深宫之中没有太多的机会展现自己,她总感叹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得不到赏识。终于,在这个皇宫萧墙的地方,太宗皇帝得到一匹神马“狮子骢”的消息就传到武媚娘的耳朵里。

太宗是个爱马之人,他早年凭借马跟随高祖打下江山,自然对马有着特殊的感情。太宗皇帝得到狮子骢后,召集文武百官还有后宫嫔妃前来观看。武媚娘也在其中,她看到太宗皇帝十分喜欢这匹马,然而太宗皇帝说,如今还没有人能驯服这匹狮子骢,实在是可惜。

武媚娘一听,心情激动,她觉得此时是个表现自己的好时机。她立马接上太宗皇帝的话,说她可以驯服。

武媚娘的话音一落,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她身上。太宗皇帝自然也看着她,问她如何驯服。

“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新唐书·武后传》。武媚娘就是这样回答太宗皇帝的,她信心满满的话却没有引起太宗皇帝的赏识,碍于众人之面,太宗只是淡淡地应付了媚娘几句。

从此,太宗皇帝更加疏远武媚娘,很快就将她遗忘了。武媚娘忽然受到冷落,也开始静静反思自己。狮子骢事件,突出了武媚娘在政治手腕上的不成熟,过于轻易地暴露自己的想法,而太宗皇帝欣赏的女人是已经去世的长孙皇后和现在得宠的徐惠。这两个人,都是贤淑得体、恪守本分的女人。长孙皇后运用女人的智慧,成为了太宗皇帝身后的智囊,她常常用抛砖引玉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让太宗皇帝内心既佩服又感激。徐惠则在太宗皇帝的衣食起居上倾注更多的关心,偶尔发表谏言,也说得有理有据,让太宗皇帝很赞赏。至于武媚娘,太宗皇帝感受到了她的刚强不屈,他不喜欢这样的女人,于是太宗皇帝在心底将武媚娘“封杀”了。

箴言危语

备受冷落的武媚娘只能按部就班地生活,一切努力在她看来都毫无意义。她对诗书的兴趣也大大降低,宫里的生活寂寞苍凉,她时不时地眺望着厚厚的城墙,每次眺望都会低声感叹。

武媚娘的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可是忽然,有人朝这汪水里投了一块巨大的石头,让她的生活掀起了巨大的波浪。这个人就是李淳风。

李淳风是太宗皇帝身边的一个术士,据说此人擅长占星,能掐会算,深得太宗喜欢。此时的李淳风告诉太宗皇帝一个秘密,他说他看到将来皇宫之中,会有一个姓武的人当皇帝,并且改朝换代。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句话搅得宫中不得安宁,太宗皇帝先是让李淳风指认此人。但李淳风摇摇头,高深莫测地说:“此乃天意,不可逆天而行。”太宗皇帝只好亲自分析,动手排查。宫中所有姓武的人都觉得命悬一线,整日提心吊胆,武媚娘也陷入了焦虑。正当她愁眉不展时,一个人的死替她解除了危机。

此人名叫李君羡,是一名武将,一日,太宗皇帝设宴,款待将领们,太宗皇帝本想借着此次机会拉近与将领们的关系,树立自己平易近人的形象。于是,太宗皇帝与众名武将畅饮美酒。酒过三巡,太宗皇帝为了活跃一下气氛,就提议武将们都说说自己的小名。这些武将的名字也都很奇怪,轮到李君羡的时候,李君羡说:“臣小名五娘子。”这句话,大家一听,哈哈大笑,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太宗马上联想起李淳风的预言,于是,酒足饭饱后,太宗找了一个理由,将李君羡杀掉了。这场预言带来的风波就以李君羡的死画上了句号。

李君羡死了,武媚娘松了一口气,可是她知道,她的未来彻底没希望了,太宗皇帝再也不会给她亲近他的机会了。武媚娘感叹命运反复无常,她开始怀疑自己进宫的初心,也暗自嘲笑自己年幼无知,异想天开。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男人的出现,给了武媚娘新的希望。

真命天子

太宗身体越来越差的事实已经是人尽皆知了,终日卧病在床,以药物度日的生活让太宗皇帝更加心情烦躁。上朝的事情逐步交给太子李治处理。

太子李治生性纯良,又极其孝顺,他早朝勤勤恳恳,退朝后又在病榻旁陪父皇李世民谈心。希望可以缓解父皇的病痛。李世民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又添了一丝疼爱和忧愁。李治的孝顺仁厚打动了太宗的心,可是正是这种感性让太宗皇帝觉得李治过于软弱。

太宗皇帝在病榻上微微出神,他想起有一日退朝,将心腹大臣留下,商量立李治为太子的事情。“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计议,立晋王为皇太子。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旧唐书》。这些往事历历在目,让太宗皇帝恍惚落泪。一旁的李治看到太宗落泪,赶忙询问原因。太宗皇帝只称无碍,便又将话题转到如何当好皇帝这一课题上来。太宗皇帝用荀子的话再次告诉李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李治听后,频频点头,泪珠如雨,滚滚滑落。

正值朝廷公务繁重,李治没有太多时间去亲自服侍太宗皇帝,此时,武媚娘奉命照顾太宗皇帝的起居。

“时上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唐会要》。武媚娘与李治就这样相遇了。

武媚娘在病榻一侧静静看守太宗皇帝,李治处理完政务就赶了过来,他远远瞧见一个倩影立在病榻一侧,刚要开口询问是何人看守,武媚娘听闻脚步声便转过身来。浓眉大眼的武媚娘望着李治笑了笑,这一笑把李治震慑了,他满脸通红,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武媚娘赶忙自我介绍一番,李治此时才平复下来,与武媚娘寒暄几句之后才坐下来,问太宗身体怎么样。武媚娘清晰地将太宗一天的生活情况向李治叙述,李治对武媚娘大增好感。

武媚娘此后便与李治熟络,她渐渐发现,这个新太子没有太多的心机,他更像一个孩子,需要人去保护。武媚娘比李治大四岁,正是这份成熟带给了李治太多的依赖感。在此期间,两个人常常在太宗病榻相会,武媚娘常常找有趣的话题和李治探讨,李治在与武媚娘的交流中,发现武媚娘的博学多才、聪敏机智,他深深地被武媚娘吸引了。于是,两个人的幽会便更加频繁,李治每天早朝之后,都迫不及待地想见到武媚娘,仿佛太宗皇帝的病也不是那么重要了。李治控制不住内心的感情,希望天天见到武媚娘,看见她的笑脸,听到她的声音。

武媚娘感觉到,李治对她的迷恋非常之深,她的内心又燃烧起了希望,她知道,垂暮之年的太宗皇帝终会归去,新时代的主人是眼前这个迷恋她的男人,她要好好把握机会,创造自己的未来。

剃度出家

太宗驾崩的噩耗突如其来地降临,这让武媚娘措手不及,因为太宗驾崩意味着武媚娘等没有子嗣的嫔妃要被送到感业寺剃度出家。剃度出家与武媚娘的远大抱负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武媚娘没有选择的余地。

临走的前一晚,武媚娘偷偷幽会李治,她泪水涟涟地跟李治道别。李治也肝肠寸断,流下了痛苦的眼泪。两个人依依不舍,武媚娘一再请求李治不要忘记自己,希望他能想办法将自己召回宫中。李治站在月光下,看着武媚娘娇媚动人的脸哭得梨花带雨,他频频点头,答应日后将武媚娘召回宫中,绝不食言。

“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晚的月色太美太温柔”,李治就这样许诺了武媚娘一个美好的未来,武媚娘带着李治的心走了。

第二天,武媚娘随着其他嫔妃,慌慌张张地前往感业寺,一路上,众嫔妃的啜泣声缠绵于耳,武媚娘心里的阴霾久久不散。武媚娘坐在马车里,时不时朝外面看看,荒凉的道路,越发让武媚娘百感交集。她想起儿时无忧无虑的时光,又想起昔日与母亲相依为命,她临走时的豪言壮语还在耳边回响。而眼前的这一切都让武媚娘噤若寒蝉,她还有什么敢想敢说的呢?

感业寺在众嫔妃眼中显得那么冷清,大门口只有一个尼姑拿着扫帚扫着地上的叶子。众嫔妃被感业寺的住持和尼姑们领了进去,她们边走边打量着这个即将成为她们后半生的家。

武媚娘心情低落,她随着人群走着,最后被尼姑带入自己的房间。她将自己单薄的行李放在桌子上,坐下来,轻轻叹了口气。这一夜,武媚娘辗转难眠,她在夜里感觉自己的胸口犹如大海一样,汹涌着一种不可抑制的感情,她强烈思念自己的母亲和姐妹,还有已经离去的父亲。

“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新唐书》。武则天来到感业寺后,削发为尼,法号明空。武则天在感业寺的生活渐渐面临了困境,削发对武则天来说是无法想象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自己损毁,秀发又是天然的饰品,没有秀发就意味着失去美丽。武则天看着自己的头发纷纷落下,心里早已泪流成海,但是她闭着眼,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青灯古佛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武则天觉得分外压抑,她常常唉嘘短叹,这让住持和众尼姑对她有些不满。她们常常让武则天做一些重活累活,武则天只好一忍再忍,她记得临走时李治对她的承诺,她在等李治接她回宫。

武则天日复一日地等待着心上人来接她回宫,然而这段时间太过漫长,她更多的是在无数个夜晚清醒地回顾自己一天所经历的辛酸。

日子如白驹过隙,晨起礼佛,担水劈柴,打坐念佛,这些渐渐让武则天接受了。为了让自己的日子好过一些,她选择用读书的方式去对待这一段低潮的岁月。当有伤感的情绪纷飞而至,她就默默念经书,以此来消除暂时的苦痛。武则天在此期间翻译了大量作品,如《大福先寺浮图》《大唐三藏圣教序》《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方广大庄严经序》。

武则天知道,太宗的祭日要到了。李治一定会来感业寺烧香祈福。武则天想抓住这次机会,离开感业寺。

感业祭祀

武则天放不下自己一生的理想,她还是对那个抛弃她的皇宫念念不忘。于是,她在太宗忌日的前几日,提笔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诗。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武则天

武则天说:“我无法将这朱色和碧色分清了,因为我憔悴伤神,天天都在想着恩君。如果恩君不信我思念你时落泪纷纷,那就来看我箱子里的石榴裙吧,它好久都不曾上身,上面都沾满了相思的眼泪。”

武则天这首《如意娘》可谓佳作,人如其诗,直抒心意,我想表达对你的思念,那就毫不遮掩。最后一句也是武则天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开箱验取石榴裙。”进入感业寺后,再不能浓妆艳抹享受奢华了,那在箱底的石榴裙也是她的信念和理想的产物吧。

太宗的祭日就在武则天的期盼中来临了,李治随着文武百官来到了感业寺,为太宗皇帝烧香祈福。祭祀的场面非常隆重,感业寺里里外外的王公大臣都井然有序,李治按照规矩,行礼上香,而武则天的视线紧紧跟随着李治。她的心跳加快,眼睛一刻不离李治。李治在众人的瞩目之下并没有注意到武则天。她焦急万分,在众目睽睽之下,毅然喊出了李治的名字。李治闻音而寻人,看到了武则天。“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唐会要》

李治看到武则天后恍然想起当日的誓言,此时武则天开始默默流泪,渐渐转为低声哭泣,哭得李治将多年前浪漫的花前月下全部想了起来。以前美好温馨的时光幡然而来,强烈地冲击着自己的心。李治竟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心中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一个大唐的皇上,一个先帝的妃子,两个人相望,泪眼蒙胧,怎能让人不议论纷纷。武则天不顾众人的指手画脚,冒险喊住了李治,这是何等的魄力,她在关键时刻孤注一掷,为的是可以重回梦想开始的地方。

感业寺之行后,关于高宗和武则天的传闻一下子充斥了后宫。在李治回宫之前,王皇后就知道了这个消息。王皇后当时气急败坏,可是王皇后转念一想,决定将武则天接入宫中。《资治通鉴》记载:“时,萧良娣有宠,王皇后恶之,乃召武氏入宫,潜令长发,以间良娣之宠。”

此时的后宫形势对王皇后极为不利,萧淑妃已将李治的心灵占去了大半,李治很少到王皇后这里。为了让李治多来自己的住处,王皇后决定让武则天进宫当自己的丫鬟,借力打力,以毒攻毒,让萧淑妃彻底失宠。

高宗回到宫中后,有些心虚,他一贯比较害怕严肃的王皇后,又怕此事已经让王皇后知道,王皇后再以仁义礼智等教条把自己教育一番。《旧唐书·王皇后传》记载:王皇后“性简重,不曲事上下。”王皇后是一个非常矜持又严肃的皇后,她没有太多的情趣,总是刻板地对待别人,常常用三纲五常等教义去教育别人。李治最头痛王皇后这一点,他正想如何对付王皇后的发难时,王皇后却一反常态,善解人意地提出,将武则天接回宫中。之后王皇后又表态一定会善待武则天,同时使用温柔计,向李治透露自己曾经不够温柔,现在愿意为了夫妻感情,委曲求全。高宗被王皇后的温柔计彻底击中,他不知道王皇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总之自己想要的结果达到了,于是两人各怀鬼胎,将武则天接回宫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