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藏书

潘氏藏书

苏州贵潘氏族,据《潘氏科名草》,知清代初年就是名诸生,也就是名秀才,读书人。既是读书人,当然与书有关。读书参加科举考试,读书研究学问,读书讲求风雅,读书从事著述、读书、买书、藏书、著书、刻书、讲书……一切都可以汇入历史文化洪流。潘家既然两百多年中读书人不断、科举成名做大官的人不断,这样与书的关系历代也不断发展了。清代官场有句俗语道:“北人作官娶小,南人作官刊稿。”虽不尽然,但历史情况大体如此,东南文化发达,潘氏氏族在科名之外,学术典籍,艺事收藏,也应该略作系统介绍。

由潘世恩的上一辈说起。其叔父潘奕隽是乾隆三十四年己丑进士。字守愚,号榕皋,又号水云漫士、三松老人。官做得不大,但却很早回到苏州,讲求艺事,能文善画,又与大藏书家黄丕烈、袁寿阶等人相往还。诗文切磋唱和,书画投赠摩挲。潘奕隽曾赠黄丕烈《移居藏书图》、《移居担书图》,留有《三松堂诗文集》三十卷。其中诗六卷、文四卷,于同治九、十年间重刊。潘奕隽的儿子潘世璜是探花,也是画家,著有《须静斋云烟过眼录》一卷,是评画论画之作,收入二十年代末编的《美术丛书》中。

潘奕隽因与黄丕烈等大藏书家来往,也收书不少,据传曾自编《三松堂书目》。后入藏于其孙“香雪草堂”中,太平天国战乱中,大量散失,所剩残余,又被其后人变卖。

世字辈中,潘世恩的名气最大,在一辈子做官公事之余,著述也不少。有道光三十年刊行的《思补斋笔记》八卷,多为自叙生平,有类英和的《恩福堂笔记》;道光四年刊行的《读史镜古编》三十二卷,自汉至明的史籍名篇选编;同治六年刊行《正学编》若干卷,是宋、元、明三朝各家名篇选编,有潘曾玮注。潘世恩已去世多年。《思补斋诗集》六卷,是道光三十年他以八十二岁高龄恩准致仕时刊行的。其《自订年谱》则刊于其去世后的咸丰六年。《有真意斋文集》二卷,也刊于潘氏身后十九年,即同治十二年。

潘世恩四个儿子,均有功名,各有著述。长子潘曾沂,字功甫,嘉庆丙子举人,著有《小浮山人闭门集》六卷、《船庵集》十二卷。潘曾沂逝于咸丰三年,其著述于其逝后廿六年、光绪五年刊行。生前最富藏书。

次子潘曾莹,于介绍《花间笛谱》时曾介绍过。道光辛丑进士,官至工部侍郎,又是画家。除诗文外,论画著述甚多。有《小鸥波馆画寄》一卷、《墨缘小录》一卷刊于咸丰八年;《小鸥波馆画识》三卷,刊于光绪十四年;其诗集《小鸥波馆诗钞》十二卷另二卷、《小鸥波馆题画诗》四卷,最早者刊于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其后几度重刊;其文集《骈体文钞》,亦刊于是年。另有《红雪山房画品》刊于壬辰,即道光十二年,时间更早。

三子潘曾绶,字绂庭,道光二十年庚子举人。内阁侍读。是潘祖荫之父。

四子潘曾玮,字玉泉,似无功名,但去世后,光绪十三年,刊有《自镜斋集》五卷行世。

潘氏家族在潘世恩之后,最有名望的便是潘祖荫了。他字东镛,号伯寅、郑庵。他出生在北京,常回苏州。从年轻时即受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熏陶,不只是科名中人、仕宦中人,而且是学问中人。一生除做官之外,讲求金石、讲求藏书,成为十九世纪中后期极有影响的金石家,藏书家。因为他官大,影响大,当时许多著名学者,都围绕在他周围,其成就和影响,不只是他个人的,而且是时代的、历史的。

他收藏的金石和书籍极多,有三处藏书室:滂喜斋、功顺堂、攀古楼。潘氏曾手编《滂喜斋藏书记》三卷,由其门人叶昌炽于潘逝世后十四年刊行。在此单独发行之前,此书目已收入《晨风阁丛书》中,宣统元年刊行。潘氏光绪八年入值军机,翌年癸未即丁父忧,回吴守制,延叶昌炽馆于滂喜斋,叶尽窥珍秘,每读一书,笔记成册,成《滂喜斋读书记》二卷。见叶著《藏书纪事诗》。

潘滂喜斋收藏宋元名刻甚多,如北宋刊本《广韵》(原在日本,杨守敬访日购得携回)、《金石录》初刻本、《淮海居士长短句》等初刻本。除收藏宋、元珍本而外,还收求清代学者珍贵著述,于光绪十年先刻成《滂喜斋丛书》,收书五十四种。续刻《功顺堂丛书》,收书十八种。著名的刘献廷的《广阳杂记》,就收在《功顺堂丛书》中。滂喜斋还刻过黄丕烈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

金石收藏,潘氏先后刻有《攀古楼彝器款识》二卷,同治十一年刊;《汉沙南侯获刻石》一卷,同治十二年刊。

潘祖荫藏书印有“八求精金”、“龙威洞天”、“分廛百宋”、“迻架千元”等。潘氏图籍生前因战乱分置各处之珍品,已散失不少。光绪十六年去世后,身后无子,部分图书,归其弟收藏。其弟潘祖年,字西园,号仲午,大概比他小不少,直到民国十四年才去世。编有一本十分详实的《潘祖荫年谱》。潘祖荫还有诗文集、游记等刊行。这些多为其金石图书大名所掩,倒成为次要的了。三十年初,顾廷龙先生在燕京图书馆,曾编辑《潘祖荫藏青铜器目录》,发表在《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上。

潘氏藏书,早期三松堂之后,尚有潘介祉字叔润之渊古阁藏书,藏书均有其名字朱记。见丁丙《丁氏藏书志》。后期尚有潘祖同竹山堂藏书,及潘祖颐之藏书。祖颐字祝年,号竹岩,数任知府,宦囊所入,极好收藏,曾购得宋刊本《皇朝文鉴》、《史记》等。后以四千银元悉数售于琉璃厂翰文斋。

二三十年代间,潘氏后人,少卿先生、景郑先生昆仲秉承先世德泽,爱好图书,创建宝山楼,藏书三十万卷。吴郡竹山堂、笺经宝、铜井山房、小绿天等旧家旧书,尽入宝山楼中。但不数年即逢日寇侵略,几经战火之后,景郑先生以所藏捐献上海合众图书馆,该馆编《宝山楼书目》一卷。现景郑先生以九十高龄,息影海上,惟祝其健康长寿吧!

读书导航